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广东 佛山 祖庙

1、佛山真的有佛。市政府附近的塔坡街在东晋时建有佛塔,后来塔倒了,周围变成一片土岗。唐朝时发掘出三尊佛像,于是改称佛山,简称禅。今天佛山城区就叫禅城。

2、莞是水草的意思,广州东面长满水草的地方就叫东莞

3、圳是田间水沟,深圳就是一条大水沟。深圳原来叫宝安县,1953年广九铁路恢复通车,县城东边的深圳镇由于是交汇处,人丁兴旺,商业繁荣,县城遂搬来此处。1979年更名为深圳市。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航拍汕头新貌

4、群鱼游水叫做汕。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的韩江入海口形成很多沙脊,形同鱼游水,人们称之沙汕。北部是沙汕头,后来简称汕头。有头就有尾,于是……

5、江门真的有门。江河两岸各有一座山,对峙如门的地方,就可以叫什么门。江门就是西江与蓬江交汇地带,江南有烟墩山,江北有蓬莱山。同理,南方沿海还有海门、厦门、金门、虎门、澳门……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深圳旅游景点

6、清朝的广州包括今天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以及部分的佛山、江门。什么珠三角?以前有个响亮的名字:广州府

7、广州湾在湛江。1899年,法国殖民者“租借”湛江港一带,并改成这个名字。过去“广州”也是外国人对广东一带的笼统称呼。湛江至今留有法国公使署旧址、法国警察署、天主堂等遗迹。法国人为何选择湛江?离越南近!

8、珠江的入海口一共有8个。从东莞的虎门,一直到新会的崖门,横跨100多公里。

东江、北江、西江三江不是直接流入大海,而是在广佛汇会,再一分为八。这在以水运为核心交通方式的古代,广州想不做中国的南大门都难。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广州珠江的日出时分

9、珠江太宽了,所以也叫“海”(你想啊,流量仅次于长江,全国第二)。海里的一颗大石头叫“海珠”。

有多大呢?上面能建庙宇、公园。后来填海,大石头与陆地联成了一片。如今,南岸叫“海珠区”,大石头呢,在江北的大桥下还留有一小块。

10、越秀山上,面对珠江的那个楼叫“镇海楼”,今天改为广州博物馆了。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11、很多人不知道泥沙淤积对地理的改变有多大,这么说吧,在明代,广州走到番禺沙湾就是海边了……

12、肇庆以前叫端州,文房四宝的端砚,就是这里的特产。宋时为避徽宗名讳(曾封端王),改名肇庆。

13、两广的首府在哪?梧州。后来迁肇庆、广州,还在廉州待过——也就是今天的钦州、北海一带,曾经也是广东的一部分,1952年划给广西。

明末利码窦来到中国,首站肇庆。因为这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

14、肇庆曾经也是个沿海地区,出海口那个地方现在叫“阳江”。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广东江门沙扒湾

15、广州一度不归广东省管辖,先后两次成为直辖市,分别是1930年1-8月,1947-1954年。

16、广东以前有个南雄州。北雄州在哪?就是河北的雄县,现在的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啊~

17、家附近有个客家菜馆,叫嘉应坊。这是因为在清代,梅州从潮州府中独立出来,就叫嘉应州/嘉应府。

18、浮一带多壮族、瑶族,明末作乱,派兵镇压,并设省直辖区,因为是罗旁山区一带,取名“罗定”。这一叫就是几百年。

这没什么好丢人的,佛冈那个地方更彪悍,清时专门设个剿匪区,叫“佛冈厅”。

后来罗定出了个抗日名将——蔡廷锴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中山大学

19、广东大学仅存在一年多,1924年创办,第二年就改名了——国立中山大学。也叫双鸭山大学(滑稽)。

20、汕尾的名字由来,和汕头既有关系,也没关系。

那么下面着重聊聊汕尾: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夕阳下的汕尾市区的轮渡码头

如果着眼于沙汕,那肯定没关系。毕竟河流泥沙淤积点在入海口,汕头到汕尾,市区相距180公里,一个是韩江入海口,一个临近黄江入海口,千百年来,一个属潮州府,一个属惠州府。确实没啥关系。

但汕尾的名字又确实是因汕头而起。这就需要说到汕尾建市的一个大背景:经济特区。1958-1983年,海陆丰从惠州划入了汕头地区,这是破天荒的一次。期间,汕头名列全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进行试点改革。然而,这没偏远的海陆丰什么事。不久,海陆丰又被划回了惠州(当时叫惠阳地区)。

这可是革命老区啊,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革命先烈彭湃的故乡。非但没搭上改革开放的快车,还被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于是海陆丰就有了独立建市的想法。在老领导的关怀下,以增强广东经济两翼的名义,海陆丰独立建市的方案被提了出来,并于1988年获得中央通过。新城市叫什么呢?夹在惠州与汕头之间,不叫海丰市,不叫陆丰市,叫汕尾市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广东汕尾凤山妈祖景点

新市区选址在海丰县南部,紧挨着汕尾港的汕尾镇。汕尾港的崛起,主要是清末民初的事。至于为什么叫汕尾港?有人说原来叫“汕美”,后来演变为“汕尾”。如果真是这样,更说明它是在搭汕头港的顺风车。

为什么这么说呢?地名中叫“尾”的,多是自然形成的,直白地表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后人们多对这类地名进行雅化。“尾”字多雅化为“美”字。福建的美岭村(永春)、溪美镇(南安)、集美(厦门)、角美(漳州),原来叫尾岭、溪尾、尽尾、角尾。广东以佛山南海为例,冈美、察美等地名,原来叫冈尾、察尾。好好一个“汕美”改成了“汕尾”,无论是过去的汕尾港,还是后来独立建市定名汕尾,怎么看,都是在搭汕头的顺风车。

后来揭阳有样学样,也从汕头地区分出来,于1991年建市。

汕尾呢,独立建市后造成了文化归属的割裂与困惑。说它是潮汕文化吧,历史上又是“惠州十属”,与传统的潮汕没关系;说它是惠州文化吧,讲的又是与潮汕更为接近的方言,喝的是与惠州其他几个县完全不同的黄江水,而非珠江水。喝的不是一江水,说的不是一种话,你要让惠州人认为他们是同种文化,还真有点困难。于是造成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认同:在海外,老一辈的汕尾人多认为自己是惠州人;国内新一代的汕尾人,多认为自己更接近潮汕一些。

广东冷知识你知多少

有人说,汕尾说的是福佬话,潮汕说的是潮汕话。拜托,这两种都是闽语好吧,它俩的差距,能有闽语与粤语、客家话的差距大吗?

汕尾在广东21个地级市里,经济排名长期倒数第二,有人说是因为地狭人少。看面积排名,全省第14,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深圳、潮州、汕头,哪个都比汕尾小;人口也不少,全省排名第9;位置不偏,沿海。硬件方面该有的都有了,原因出在哪里呢?

汕尾要加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