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一、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总结

【七难】:名数。“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七难”,即即七种灾难,为佛教经论对天灾人祸的分类,其内容随经论之不同而有差异。此下分列说之:

(一)《仁王般若经》卷下〈受持品〉所载

佛嘱咐十六大国诸国王,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宜讲读诵《仁王经》以灭之而生七福。其中所谓“七难”即:

1.日月失度难:日月之运行失时,或赤日出、黑日出,或日蚀无光。

2.星宿失度难:二十八宿失度,金星、彗星等诸星各各变现。

3.灾火难:即大火烧国,万姓烧尽。

4.雨水变异难:即大水漂没百姓。

5.恶风难:大风吹杀万姓,国土、山河、树木一时灭没。

6.亢阳难:即百草亢旱,五谷不登。

7.恶贼难:四方贼来侵国,刀兵劫起。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所载

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种种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此中所谓“七难”是指:1.人众疾疫难;2.他国侵逼难;3.自界叛逆难;4.星宿变怪难;5.日月薄蚀难;6.非时风雨难;7.过时不雨难。为了防止这些灾难,必须依法供养药师如来,则能使灾难止息,国家安稳。

(三)《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亦载七难

《法华经》卷七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亦载“七难”之说,谓观音之威神力能灭之。法云于《法华义记》卷八将此中之灾难以“七难”涵盖。此七难即:火难、水难、罗刹难、刀杖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

(四) 《陀罗尼集经》卷十所载之七难

依《陀罗尼集经》卷十所载之七难为:王难、贼难、水难、火难、罗刹难、荼枳你鬼难、毒药难。该经谓如修习摩利支天法,则此“七难”即可消除。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 智顗《观音玄义疏》卷上所载之七难

《观音玄义疏》,又名《观音义疏》,天台宗开山祖师智顗所著。“难”,即厄难苦恼。《观音玄义疏》卷上所载之“七难”为:火难、水难、罗刹难、王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为七难。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三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宝,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每一项皆有果报、恶业、烦恼三种。今但明人中果报之一种也。有以罗刹难中风难。足为八难者。非也。

[一、火难]《观音经》云:如果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号者,假设入于大火,火不能烧。因为持是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口中诵持,心口相应,心中秉持,称作执持,无一刻懈怠,所以能如此。如果有人遭遇火灾,只要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必得解脱。相传:晋元康中竺长舒居于洛阳时,为延火将及草屋,在于下风,岂有免理。一心称菩萨名,即风回火转。狭识浅见者以为偶尔,后因风燥之日,故掷火烧之,三掷三灭,其人即叩头谢罪。如此应验,非一而已。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二、水难]《观音经》云:如果有人遭大水灾、落入大水之中被漂走,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就能漂到水浅之处。相传:海盐郡有溺水者,同伴皆沉,此人称观世音菩萨,忽遇得一块石头,困倦昏沉中,梦见有两人乘船呼唤他进入,他立即睁开眼睛,果然见到有人驾着船送他至岸上,然后人和船就不见了。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三、罗刹难]梵语罗刹,华言暴恶。《观音经》云:若有众生,为求金银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于罗刹鬼国,如果其中有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同行诸人都能得到解脱罗刹之难。“罗刹”,就是食人之鬼。一人称名,之所以能解救大家,如同大家忧戚休咎,共同称持的效果一样,是因为虽然口不同称,但大家心里都共同希望脱灾得福所以能共同获救。相传:外国百余人从师子国泛海向扶南,忽遇恶风,漂堕鬼国。其罗刹鬼一拥而上想把他们全都吃掉,一船众人都称观音名号。其中有一小乘沙门不信观音,不肯称名,罗刹鬼就索此沙门,于是小沙门学着称观音菩萨名号,亦得到免脱(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四、刀杖难]《观音经》云:如果有人面临刀杖之害,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要害他的人所持的刀杖就会一段段的毁坏,从而使被害人得解脱。相传:晋太元时,彭城有一人被冤枉为贼卷入官司。临刑时,将曾经所供养的观音金像带在发髻中。受刀斩之刑时,随着金属断折之声,刑刀断为三折,头却不伤。解开发髻看观音像,只见像上有三道刀痕,这个人因此得救。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五、鬼难]《观音经》云:若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都有夜叉罗刹欲来恼人,听到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个恶鬼连以恶眼视之都不可能够,又如何能加害于人呢?夜叉罗刹鬼之所以敬畏观音之名,因为观音有威有恩,夜叉罗刹对菩萨不是充满感恩,就是畏于菩萨之威德,所以闻观音之名连恶眼相视都办不到,又岂能生起伤害他之心呢?(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梵语夜叉,华言勇健。)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六、枷锁难]《观音经》云:如有人无论有罪无罪被杻械枷锁加身,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杻械枷锁皆悉断坏而得解脱。“杻械枷锁”即刑狱之具;“系”即系缚,“检”即封检。称观世音菩萨名号的这个人,所戴的杻械枷锁自然打开,铁木断坏。相传:盖护山阳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至心称菩萨名无间息,即见观音放光照之,锁脱关开,沿着光的导引逃离,行到二十里光明方才熄去。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七、冤贼难]《观音经》云:有一商主,带着一帮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时,遇到一群冤贼,其中一人高声喊道:各位善男子不要害怕,大家应当一心称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于是众商人中有一人因而称持,即得解脱。因冤原本要夺命,为贼原本为求财,现在遇到冤家做贼,其必财命两图。由菩萨解救之力,故而得以解脱。相传:有一个僧人名叫慧达,于晋隆安二年,在北陇上掘甘草,当时遇一只饿罴要捕人食之。慧达被罴人抓获后关在栅中,打算选肥的吃掉然后再吃慧达。慧达一心称持观音名诵观音经,其他的余人都被吃光了,只剩下慧达和一个小孩,打算次日把他们吃掉。慧达整夜称持观音名诵观音经不辍。天将亮时,罴人来取之欲食,忽然见到一虎从草丛中咆吼跳出,罴人受到惊吓逃跑了,于是老虎将栅啮咬开一个穴,然后离去,慧达于是带着小儿慌忙逃走,得免于难。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参考资料]:《仁王护国经疏》卷下;《显戒论》卷中;《药师经纂解》卷四;《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观音玄义疏》。

二、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分别列示

FROM:《佛学大词典》

【七难】:即七种灾难。(一)仁王般若经卷下受持品所载之七难,即:(一)日月失度难,日月之运行失时,或赤日出、黑日出,或日蚀无光。(二)星宿失度难,二十八宿失度,金星、彗星等诸星各各变现。(三)灾火难,即大火烧国,万姓烧尽。(四)雨水变异难,即大水漂没百姓。(五)恶风难,大风吹杀万姓,国土、山河、树木一时灭没。(六)亢阳难,即百草亢旱,五谷不登。(七)恶贼难,四方贼来侵国,刀兵劫起。

(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亦说七难,即:(一)人众疾疫难,(二)他国侵逼难, (三)自界叛逆难,(四)星宿变怪难,(五)日月薄蚀难,(六)非时风雨难,(七)过时不雨难。

(三) 法华经普门品亦载七难,即:火难、水难、罗刹难、刀杖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

(四) 依陀罗尼集经卷十所载之七难为:王难、贼难、水难、火难、罗刹难、荼枳你鬼难、毒药难。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七难】:指七种灾难,为佛教经论对天灾人祸的分类。七难的内容随经论之不同而有差异。此下所列者为四种异说:

(一)《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受持品〉载,佛嘱咐诸国国王,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读《仁王经》以灭七难,生七福。其中所谓:“七难”是指:日月失度难、星宿失度难、灾火难、雨水难、恶风难、亢阳难、恶贼难。

(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种种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此中所谓“七难”是指: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为了防止这些灾难,必须依法供养药师如来,则能使灾难止息,国家安稳。

(三)《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观音之威神力能灭诸难,法云《法华义记》卷八将此中之灾难以“七难’涵盖。此七难即:火难、水难、风难、刀杖难、罗刹难、枷锁难、盗贼难。此外,智顗《观音义疏》卷上则云火难、水难、罗刹难、王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为七难。

(四)《陀罗尼集经》卷十所说的七难,即王难、贼难、水难、火难、罗刹难、荼枳尔鬼难、毒药难。该经并谓如修习摩利支天法,则此七难即可消除云云。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七难】:(名数)《仁王经》受持品,佛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二、星宿失度难,三、灾火难,四、雨水难,五、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一人民疾疫难,二他国侵逼难,三自界叛逆难,四星宿变怪难,五日月薄蚀难,六非时风雨难,七过时风雨难。法华经普门品说观音之威神力能灭众生之诸难。天台之观音义疏上以七难科之:一火难,二水难,三罗刹难,四王难,五鬼难,六枷锁难,七怨贼难。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七难】:[出《观音玄义疏》]“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也。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三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宝。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一一皆有果报恶业烦恼三种。今但明人中果报之一种也。有以罗刹难中风难。足为八难者。非也。

[一、火难],观音经云: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盖持者口为诵持,心为秉持,言其执持,无少懈也。设入者,不定之辞,若人遭此难者,一心称名,必得解脱。如应验传云:晋元康中竺长舒居于洛阳时,为延火将及草屋,在于下风,岂有免理。一心称菩萨名,即风回火转。狭识浅见者以为偶尔,后因风燥之日,故掷火烧之,三掷三灭,其人即叩头谢罪。如此应验,非一而已。

[二、水难],经云: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盖水言大,而不言小者,小不为难也。若遭此难,称菩萨名,即得浅处。如应验传云:海盐郡有溺水者,同伴皆沉,此人称观世音菩萨,忽遇得一石,困倦如眠,梦见两人乘船唤入,即时觉悟。开眼果见人船送至岸上,则不复见矣。

[三、罗刹难],梵语罗刹,华言暴恶。经云:若有众生,为求金银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盖罗刹者,食人鬼也。一人称名,悉得解脱者,忧戚休咎,众所共之,口不同称,心亦觅福,故获均济。如应验传云:外国百余人从师子国泛海向扶南,忽遇恶风,漂堕鬼国。其罗刹鬼便欲尽食,一船众人皆称观音。中有一小乘沙门,不信观音,不肯称名。鬼即索此沙门。沙门学称菩萨名号,亦得免脱。(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四、刀杖难],经云: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如应验传云:晋太元中,彭城有一人,被枉问为贼。临刑,将旧所供养观音金像,带在髻中。后伏法刀下,但闻金声,刀即三折,头终不伤。解髻看像,像有三痕,由是得脱。

[五、鬼难],经云: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盖鬼所以畏观音名者,以观音有威有恩,若非怀恩,则是畏威;闻名尚不能恶眼相视,岂复生于伤害之心耶?(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梵语夜叉,华言勇健。)

[六、枷锁难],经云:若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盖杻械枷锁,刑狱之具也。系即系缚,检即封检。其人若能称观世音菩萨者,重关自开,铁木断坏。如应验传云:盖护山阳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称菩萨名,心无间息。即见观音放光照之,锁脱关开,寻光而去,行二十里光明方息。

[七、冤贼难],经云: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遇诸冤贼,乃至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众商人一称其名故,即得解脱。盖冤本夺命,贼本求财,今冤为贼,必财命两图。由菩萨力,故得解脱。如应验传云:僧慧达于晋隆安二年,北陇上掘甘草,于时罴饿捕人食之。达为罴人所获,闭在栅中,择肥者先食。达即一心称名诵经,余人已尽,唯达并一小儿,准拟明日命尽,达竟夜称诵不辍。向晓罴来取之,忽见一虎,从草跳出咆吼,罴人惊走,虎因啮栅,作一穴而去,达将小儿,走窜得免。

FROM:《天台教学辞典》(释慧岳监修,释会旻主编)

【七难】:即火难、水难、罗刹难、刀杖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法华经普·门品》]

什么是“七难”?——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