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羣鳥養羞

拼音:bái lù

解釋:[White Dew] 節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

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白露

“白露”期間,氣溫下降速度加快,夜間水蒸氣會凝結成露水,清晨植物上的露水晶瑩透亮,還能折射出白光,因而叫“白露”。

節氣內,津城各區將陸續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一陣秋風一陣涼,三場白露兩場霜”的天氣諺語,形象表達了本市秋季的氣候特徵。“白露”節氣內,降雨逐漸減少,平均氣溫為22.5℃,從這個氣溫來看,真正的秋天就要來了。

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白露時節的晚稻

白露與農作物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

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此外,華南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華南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候(5天)平均氣溫先後降至22℃以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序開始進入秋季。華南秋雨多出現於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最多,華南中部相對較少。"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前後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而且,自此華南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

與此相應,華南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到冬季。白露時節的上述氣候特點,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曬,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穀米白如銀”的說法。

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勿露身

白露勿露身,小心防著涼

充分認識白露氣候特點,並且採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緊蓄水,特別是華南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後又一個雨量較多的節氣,更不要錯過良好時機。

長江流域有句民間諺語“白露身不露”,是告誡人們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露體的一句民間警諺。因為“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轉涼,特別是一早一晚,更添幾分涼感。如果這時候再赤膊露體,穿著短褲,就容易受涼。

民間還有一個說法:“白露身勿露,露了凍瀉肚。”隨著夜間的涼意一天比一天明顯,撤掉涼蓆,關上窗戶,換上長袖衣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很容易受涼引起腹瀉。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

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露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耐寒力差的人,白露一過,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