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这里山峦叠翠,岩石峭立,毗卢洞就凿在这些磊磊秀石之中。毗卢洞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追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这里有龛窟19个,其中东汉岩墓13个,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集中刻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内。此处造像开创于五代天复年间(公元936-944年),后来各代都进行了培修、补刻。它曾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特别是毗卢洞柳本尊十炼窟内雕刻“十炼修行图”,通过以炼顶、挖眼、舍臂、炼心、割耳、炼指等十种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两侧还有神态威武,执斧仗剑的护法金刚。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毗卢洞观音堂水月观音,古称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罕见的北宋石刻珍品。幽居洞刻有柳本尊的三身像,千佛洞刻有“西方三圣”像和300余尊浮雕千佛小像,每个小像龛内均刻有出资人姓名,造像精湛,保存完好,在全国五代石刻中罕见。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 观音殿新竖万年灯记》(即: 续传灯记)高0.8米、宽0.32米。铭文是: “ 闻自唐代有西人柳本尊者, 为诸众生开示觉悟, 梯航勒大士像子毗卢上之右。森严神妙, 有功前语,点之于紫竹, 草口风晴雨露之口, 诚人间稀有者。历年虽有焚献香灯缘, 以作辍糜, 当诸人设燃口尽灯久矣。一日尽具诚大此庵口丛乐真号无为者, 以大悲心首为凿洞镌功计, 复为慧灯不灭之图, 而不能不藉资于众, 一助乃与众口, 铺之众皆唯然, 曰? 人时有返迁口制产垂永久, 各发最上心, 皆忻施乐助, 遂与怜右地主邓琳信联甲四人, 赎田地二百三十七亩, 将价银壹拾陆两二钱, 税粮三升三合二勺。其琳甲田坐落河沟上下底如宽田为界, 信口甲口地口口口口口大地为界, 四置开载在契, 并无侵渔然。此土永口毗卢寺为油灯衣食之具, 而随付本山口口口者, ? ? 不朽之记云。皇明万历三十九年孟春上元吉日, 儒学生员陆桂芳薰沐顿首撰于凤凰精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重贴观音金身并装彩诸佛殿宇弁言》碑, 高0.81、宽50.32米。碑铭: “ 毗卢古刹, 创始何年? 培修明季, 尚可考焉。一窝凤月, 四壁云山。不二法界, 第一禅关。阖寺佛像, 无不精研。其最著者, 帷观音庵。栩栩欲活, 飘飘诚仙。即之生敬, 望之俨然。历年伊久, 不无倾残。矢志复古, 黎君心处。独力培补, 金身重穿。满堂诸佛, 焕然一观。我佛得所, 灵应无边。补慈信善, 体泰身安。子孙逢吉, 福禄绵延。海涛罗文思拜题, 信士黎斯宗同缘张氏男来辉捐银三十两重修。大清咸丰五年(1855年)岁次乙卯二月二十四日住持僧真恒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石刻造像(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