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前往北京城見世面,若果只想到三大件“長城故宮頤和園”,那可是辜負了人文歷史如天上繁星的京城,那麼“天壇南鑼雍和宮”,又或是“鳥巢水立方三里屯”怎樣?這些地方都不錯,但如果想找一個既有歷史深度,又有當今世俗活力的地方,不如試一試這個壓箱底的建議:什剎海。

是什剎海定下了皇城的走向?

有這麼個說法,叫做“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這可不是旅遊公司打出來的誑語,而確實是有歷史根據的。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魏嘉平二年(250年)徵北將軍劉靖駐守薊城時,命軍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開車箱渠、導高梁河水灌溉。高梁河水系下游即今什剎海一帶。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到了13世紀,蒙古大軍滅金,當時金朝宮殿毀於戰火。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

因為蒙古人生活在乾旱地帶,對水有著迷之嚮往,所以忽必烈對元大都的修建要求有一個重點,就是要把大片的水面湖泊放在皇宮裡,中軸線要靠近水面。所以城市的設計者就擦著什剎海的拐彎處確定了元大都的中軸線,定了中軸線,就可以按比例確定東西南北。同時皇宮裡又有了大湖,滿足了蒙古貴族對水的推崇。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元大都城

元代的“海子”便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依據之一。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軸線是緊傍積水潭而選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牆位置是依積水潭東南岸的距離而建的。元朝便是依託這一片水域在東岸確定了都城建設的中軸線。

明中葉,什剎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銳減,在德勝橋東南,人們開挖一條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與後海隔開。積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經西壓閘入皇城,同時向西北,過銀錠橋倒流入後海,形成“銀錠觀山水倒流”的景觀。就是今日西海﹑後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的局面。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貴族私邸 園林精華

什剎海是北京古樸文化的代表,區內自然景色美不勝收,文物古蹟同樣彌足珍貴,其中又以舊王府最具特色,周邊散佈有恭王府、醇親王府、阿拉善王府、濤貝勒府等。這些昔日的皇室貴族私邸,如今都是遊人方便賞玩的古建園林群。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名氣最大者為恭王府。恭王府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西洋門、御書“福”字碑、室內大戲樓並稱王府“三絕”。

恭王府及其花園早期為乾隆年間大學士和珅宅第,後咸豐元年改賜給恭親王。恭親王為重建花園調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融江南園林藝術與北方建築格局為一體,匯西洋建築及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為一園。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建成後它曾為京師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現存王府園林藝術的精華所在,堪稱“什剎海的明珠”。

離恭王府不遠有一座濤貝勒府,是光緒之叔親載濤的府邸。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府邸改為校舍,在與貝勒府花園一牆之隔的地方,又蓋起了一座三層塔樓建築,這便是京城當時

惟一的一座天主教會的大學——輔仁大學的教學樓,廟堂式大屋頂覆以綠琉璃瓦,顯得異常氣派,是舊北平著名三大中西合璧建築之一。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從歷史走到今天 衚衕與四合院

到了什剎海,不能不看這裡的衚衕與四合院。從歷史到現在,衚衕都是普通市民生息的場所,衚衕與北京文化的形成和存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賞玩過代表皇家府邸,就讓步伐邁向北京平民文化的代表——衚衕。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衚衕的名字,就大有名堂,如區內有名的大、小金絲衚衕,明朝時的織染所所在,職掌內承運庫所用色絹。不僅供應內廷,而且供應外廷。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色絹,是一種染有顏色的絲織品。織染所後廢棄。入清,其地稱金銀色絛衚衕。金銀色絛是一種金、銀色彩的帶狀絲織物。民國期間,“色絛”訛為“絲套”,析為兩條衚衕。寬者稱大金絲套衚衕,窄者小金絲套衚衕。建國後去“套”,簡稱大金絲、小金絲衚衕。

又如鴉兒衚衕,明朝稱“廣化寺街”。因廣化寺而得名。清朝取名“沿兒衚衕”,諧音稱“鴨兒衚衕”、“鴉兒衚衕”。今稱“鴉兒衚衕”。所以稱“鴨兒”或“鴉兒”,據說均是“沿兒”的音轉。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凡此都在不同側面反映了舊北京的地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和民俗,是研究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再深入到衚衕的細胞,那就是四合院了。“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是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四合院至少擁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漢族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老北京正規的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衚衕而坐北朝南,大門闢於宅院東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間是寬敞的庭院。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佈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後海

2003年是整個什剎海轉折的一年。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什剎海酒吧興起。大概是當時非典導致人們不願再去常規飯館用餐,且很多大面積不通風的公共場所如商場也受到了影響,唯獨什剎海畔,既通風又愜意。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與此同時,傳統的旅遊業延伸到了以往並不被看做“景點”的什剎海地區,越來越多的遊客,走完了故宮天壇長城,也願意來到傳統的生活區看看老北京風貌。

一家接一節的酒吧開業了。從荷花市場到銀錠橋畔,豪華的酒吧以舒適為特色,簡陋的酒吧也能以原生態為特色,這些酒吧,都基本坐落到了後海一帶。相比前海的熱鬧和西海的安靜,後海算是個折中之選,可靜可動。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其實,作為一片天然、具有歷史的水域,什剎海自從清末民國時期,就已經是個人氣旺盛的地方了。據記載,當時荷花市場的位置出現過一些涼棚,沿著岸坡搭下木板,臨近水面處的荷花從旁,人們在此聽聽曲藝,喝點兒茶水。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也有人在此兜售一些河鮮特產,如雞頭米、蓮蓬、菱角。冰碗兒之類的小吃也挺流行。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動仍然在什剎海地區大量存在。如釣魚、游泳、划船、賽艇、下棋、彈唱、消夏舞會等。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每年冬天結冰到春節前這段時間,前海有專人管理的開放冰場,可以自己帶冰鞋滑冰也可以租冰車,安全係數高。而後海還是一片野冰,沒結冰的地方就有冬泳健將的身影。電影《老炮兒》上映之後,引爆了到後海滑冰的熱潮,一家大小出動,人山人海的場面當然就沒有了電影中的氣氛,但是電影喚起的北京人集體回憶是肯定真實可信的。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老六滑冰

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北極點

有著地理考據癖好的童鞋,還可以在什剎海這個京杭運河的北終點找到更多樂趣。京杭運河積水潭港是古代漕運的關鍵節點,這裡有一塊碑,清清楚楚記錄著當年這裡對於元大都經濟文化的重要意義——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公元一二九一年,水利家郭守敬主持實施引昌平白浮泉及以下數個水源入甕山泊,經長河入大都城內積水潭,復東南流至通州迤南李二寺附近,入白河以濟漕運。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通惠河

京杭運河自此全線貫通後,自南方而來的漕運船舶跨越長江、淮水、黃河、海河諸水,最後經過通惠河可直達大都城中積水潭港。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隨著通惠河的通航,元大都經濟文化各方面發生了鉅變,繁榮富庶、興旺發達。萬寧橋下百舸穿梭,積水潭上千帆雲集,斜街一帶商家鱗次櫛比,鐘鼓樓畔之集市接踵摩肩。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2014年,京杭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同年,玉河二期南段保護工程啟動, 2017年改造工程竣工,重現了700多年前“水穿街巷”的盛世美景。

文化 就應該古今共存

據《燕都遊覽志》載,“銀錠觀山,此城中水際看西山第一絕勝處。橋東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淪漪之色。”說的是從銀錠橋上向西北方眺望,西山的景色倒映在開闊的什剎海水面上。銀錠觀山,歷來是燕京名景。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然而現在很多人說高樓大廈建起來了,銀錠觀山就看不到了,但其實是沒仔細觀察。在晴朗的日子,太陽下山的時候,站在銀錠橋上,還是能夠一睹“銀錠觀山”的風采的。站在橋邊的石碑處或是後海岸邊,西山依然展現眼前。這種古今景色共存的特色,現代化的光鮮外表下,仍然留存著傳統的精華脈動,也就是什剎海最迷人的地方。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連老北京都到什剎海尋京味兒,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