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羣的失調與1、2型糖尿病都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有的糖友腸道好了後,血糖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中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可通過改變腸道細菌來治療2型糖尿病,其中有15個菌株效果尤其顯著。

上海交通大學趙立平、彭永德和張晨虹等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介紹,他們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的分組實驗發現,高纖維飲食組中89%的患者能更有效地調節血糖水平。同時,食用纖維食物越多的患者,血脂水平越好,體重減少更多。

研究人員分析 ,高纖維食物可在腸道中富集產生短鏈脂肪酸的菌群。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使糖友的糖化血紅蛋白顯著降低。


腸道菌群的失調與1、2型糖尿病都有很大的關係?


細菌與2型糖尿病

研究發現不合理的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群結構,使產生毒素的有害細菌增加,健康的益生菌減少,有害的細菌產生毒素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使身體產生慢性炎症,出現菌群失調、胰島素抵抗等一系列症狀。

當人體腸道菌群結構恢復正常,益生菌增加,消耗多餘的糖分,可以直接導致血液葡萄糖降低,從而控制血糖。

而最近的研究認為,慢性炎症反應能夠導致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標誌)。

動物實驗也證實了細菌與胰島素抵抗之間的關係:將有胰島素抵抗的小鼠體內的細菌轉移到健康小鼠體內,原本健康的小鼠也出現了胰島素抵抗。

在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2010年會上,一項由瑞典科學家發表的新研究引起了人們濃厚的興趣:

首先,將肥胖且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腸道細菌全部清除,然後重新置入腸道細菌,其中一半人置入的是從自身糞便中提取的細菌,另一半人置入的是從瘦人糞便中提取的細菌。

六週之後對比這兩組人,結果發現後者具有更好的胰島素敏感性,血脂也更低。

水蘇糖,“益生軍”健康護衛隊的“菌糧”!


腸道菌群的失調與1、2型糖尿病都有很大的關係?


細菌與1型糖尿病

目前,1型糖尿病發病人群也在迅速增加,學者們認為,這與我們體內的細菌也有關聯。

曾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清除小鼠的消化道細菌,免疫系統就不再起到保護作用了,從而會患上1型糖尿病。消化道菌群究竟是怎樣幫助小鼠預防1型糖尿病的呢?

關於這一點還不是十分清楚,但這種現象可以用免疫學理論來解釋:一個人假如沒有機會接觸到足夠多的細菌,那麼他的免疫系統就不會發育完善,就很容易患上類似於1型糖尿病這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正常消化道菌群的組成發生改變也將使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從而引起1型糖尿病。


腸道菌群的失調與1、2型糖尿病都有很大的關係?


有些研究者認為,不正常的消化道菌群將會促使其中一些細菌發生“洩漏”,引起免疫系統的混亂從而導致1型糖尿病。

由於種種原因,有關消化道菌群與1型糖尿病的人體試驗一直沒有展開,直到2010年,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專題討論會上發表的一項小型研究可謂開了這一領域的先河,這項研究為人類1型糖尿病與消化道菌群之間的聯繫提供了切實的佐證。

該研究發現,患1型糖尿病的人與健康的人,其消化道菌群其實老早就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最早可體現在嬰兒期4個月大的時候。隨著他們的長大,健康的人體內細菌種類表現出更復雜的多樣性。

研究者準備進一步擴大他們的研究範圍,爭取能儘快搞清楚究竟環境中的哪些因素影響了消化道菌群,並且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篩查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辦法。

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細菌在1型糖尿病的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夠觸發免疫系統破壞產生胰島素的細胞。

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結果能夠幫助形成新的診斷、預防甚至治癒1型糖尿病的方法。

腸道菌群的失調與1、2型糖尿病都有很大的關係?

圈圈重要提示

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出一款預防糖尿病的酸奶,我們喝著奶的同時就把糖尿病給解決了,所以目前重要的是把血糖控制好,等待新科技的成果。

看完這條知識,可要記得在文章後面給圈圈點個贊~喜歡內容的朋友,轉發點贊後。可私信糖糖老師,提供控糖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