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一個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自己和家人、師長的栽培和付出,再加上自己的天賦與努力,日積月累,厚積薄發而得來的。一個人的性格養成更是在童年奠定了基礎,並且很難改變。教育的好壞,尤其是孩子初成長期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在兒童期受父母影響較大,並且這種影響是慢慢的,深入骨髓的,會影響其一生的影響。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李叔同在《我的父親母親》中寫道:“生我時,我的母親只有二十歲,而我父親已近六十八歲了,這是因為我是父親的小妾生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雖然父親很疼愛我,但是在那時的官宦人家,妾的地位很卑微,我作為庶子,身份也就無法與我的同父異母的哥哥相比。從小就感覺到這種不公平待遇給我帶來的壓抑感,然而只能是忍受著,也許這就為我今後出家埋下了伏筆。在我五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了。沒有了父親的庇護,我與母親的處境很是困難,看著母親一天到晚低眉順眼、謹小慎微地度日,我的內心感到很難受,也使我產生了自卑的傾向。我養成了沉默寡言的內向性格。”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我國著名的白話文運動先驅胡適先生在回憶自己年少時,經常會提起父母的言傳身教,並直言許多影響其一生。胡適回憶道,在他不滿三歲時,父親就拿紅紙文字教他認字,父親作教師,母親在旁邊作助教。有時父親太忙時,母親就當代理教師。一年多時間他竟然認識了七百多字。胡適在後來回憶時心中都充滿了溫暖和幸福。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在胡適父親去逝後,胡適母親對他的教育就注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每天天不亮就把小胡適喊醒,說其昨天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其認錯,要其用功讀書,說到傷心處,自己往往掉下淚來。胡適在《四十自述》中說“我母親管教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就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嚴格的家教影響了胡適的一生,使其終身受益,並終有所作為。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胡適在母親的教育下生活了九年,受到了她極大極深的影響。他說:“如果我學得到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郁達夫的性格孤獨、內省、敏感、自卑、憤世嫉俗,這種性格很多是他童年的經歷養成了。郁達夫我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有兩個哥哥都大他許多,並且都在外地求學,沒有時間陪他。孤兒寡母的人家特別不容易,一方面要不停的忙碌才能養家餬口;另一方面還免不了受親戚鄰居的欺凌。每每母親爭奪不回來受到委屈,只有在父親像前痛哭,小郁達夫就會跟著哭,從小心中就裝滿了仇恨。由於自家的生活條件不好,想要一雙皮鞋,母親帶著他走了一條街都沒有賒到,還受了一肚子氣,最後兩人相對而泣。他在《書塾與學堂》中寫道:“從此以後,他就拼命的讀書、拼命的同學中的貧苦者來往,對有錢人仇視等,也是從這時候而起的。當時雖還只有十一二歲的我,經了這一番波折,居然有起老成人的樣子來了,直到現在,覺得這一種怪癖的性格,還是改不轉來。”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梁實秋的母親在教育小孩上也是很下心。她經常坐在炕沿上,一面做活,一面看著孩子寫字,身邊總少不了一把苕帚。梁實秋回憶道,那苕帚若是倒握著在小小的腦袋上敲一記是很痛的,在那時體罰是最簡截了當的教學法。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在成名成業之後回憶自己的年少時光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及秉性在此期間受影響最大,也影響最深,會跟隨自己一生。當我們認為自己長大了會做事情了,才會發現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折射著我們的童年。

從李叔同、胡適、郁達夫、梁實秋童年經歷看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

參考資料:《四十自述》、《雅舍憶舊》、《郁達夫自述》、《悲欣交集:弘一法師自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