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檢驗檢查外送合作是基層醫療機構今後發展的主方向

9月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修訂含可待因感冒藥說明書的公告》,對於含可待因的感冒藥說明書的使用禁忌和兒童用藥兩項做出了明確的修改要求,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

信息化和檢驗檢查外送合作是基層醫療機構今後發展的主方向

信息化和檢驗檢查外送合作是基層醫療機構今後發展的主方向

包括此次含可待因感冒藥修改說明書這一份公告,2018年年初到9月6日已經累計有近20種藥物按國家藥監局的要求相繼要修改說明書了。

信息化和檢驗檢查外送合作是基層醫療機構今後發展的主方向

在用藥安全方面,國家藥監部門逐步從各類藥品說明書裡的適用人群範圍和不良反應等注意事項進行了總體把控。從這一份份陸續出臺的藥品說明書修改公告中不難看出未來藥品規範化使用的大趨勢。

在為國家藥監部門點贊喝彩的同時,作為基層的(尤其是近兩年迅猛發展的基層診所)醫務工作者恐怕也要對自身的出路有所擔憂。今年初全國各地基本就已經統一對於常規輸液治療進行了限制。時至今日可以說全面限制輸液已經不是幾年前那樣停留在紙面上,而是全面落地實施了。再加上藥品說明書的逐步規範,用藥的限制也是越來越多。基層醫療機構原本可以通過藥物診療開展的服務項目勢必會因此受到很大限制。

就拿此次明確規定十八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的含可待因成分的感冒藥為例。不論是成人還是青少年,日常感冒很多人應該都用過含可待因成分的鎮咳藥物。


信息化和檢驗檢查外送合作是基層醫療機構今後發展的主方向


現如今因為說明書的規範化,明確了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禁止使用,意味著過往通過此藥來開展治療感冒咳嗽的醫療服務必然會失去一個龐大的受眾群體。原本基層醫療機構能夠開展的診療服務就受相關檢驗檢查儀器設備匱乏的限制,再受制於輸液限制,現在又受制於藥品規範化使用的限制,今後還能開展哪些服務謀求生路?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因為醫療服務違規(被舉報)而受到行政處罰。很多基層醫療機構如何能夠在當下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生存下去都是一個值得所有從業者思考的重要問題。

中醫性質的醫療機構還可以開展相應的針灸理療服務,並且通過中草藥(艾葉)開發創新出一些促進健康的醫療服務,然而西醫醫療機構就不是那麼容易能夠開發出常規醫療診治之外的服務項目了。

對於以西醫為代表的基層個體診所等醫療機構而言,當下的出路同樣只有根據時下醫療政策,努力拓展在相關政策和營業執照許可之內的醫療服務項目。雖然知識付費時下慢慢流行起來,但是對於自身並非知名品牌,不帶流量屬性的普通個體醫療機構而言,想要通過科普醫學知識實現創收基本是不現實的。那麼積極與信息化企業以及第三方檢驗檢查機構合作,開展檢驗檢查外送服務並在此基礎之上開展一些輔助醫療服務對於廣大普通基層醫療機構而言就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今年6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第二條:優化醫療機構診療科目登記,明確提出在保證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醫療機構可以委託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療消毒供應中心或者有條件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醫療消毒供應等服務。

從國家醫療政策層面,對於基層醫療機構的限制已經放開了很多,審批流程相比之前已經簡化很多。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和多方合作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