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危機的鍋,要讓羅永浩的產品思維來背?

下期原創內容預告:一些小而美的轉型案例(發佈標題待定,敬請關注)

前言

近日,錘子成都研發中心解散的傳聞,再度讓羅永浩陷入輿論焦點。即便最終真如錘子自己公佈的,僅是一次合理的內部優化,但錘子陷入某種經營危機,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一貫的,我們並不會去判斷某個公司的走勢,也不會妄言消息的真假,而是重點圍繞某個案例,解讀出一些能夠給傳統企業帶來啟示的內容。

錘子危機的鍋,要讓羅永浩的產品思維來背?

跨界到互聯網的羅永浩

曾經在其它領域有所建樹,之後跨界到互聯網的名人不少,例如鄧亞萍(即刻搜索)、郎永淳(找鋼網)、劉建宏(樂視體育)等,而羅永浩絕對是跨得最勇敢、最徹底、最堅決的一個。

羅永浩作為創始人而非打工者,幾年間撐起了一家估值26億的企業,作為半路殺入互聯網的名人,這種魄力、能力和高光時刻,已足夠讓普通人膜拜了。

不過,羅永浩雖然早年曾因當新東方英語教師期間的“老羅語錄”而成為第一代網紅,也曾經創建過幾個影響力有限的網站,但終究算不上互聯網產業出身。其與那些互聯網巨頭公司創始人的背景及經歷,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所以嚴格意義來看,羅永浩也算是從傳統行業轉型到互聯網的案例了。

但羅永浩憑藉聰明的頭腦、極富感染力的推銷、以及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執行力,確實把錘子手機(堅果手機)做進了大眾視野。筆者兩名錘粉朋友的堅果pro,現在都還在服役中。

我們前面一篇介紹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文章中,提到樂視的賈躍亭實質也是半路出家的傳統行業企業家。但筆者堅決不認同將兩人相提並論。畢竟羅永浩可絕不是一個PPT企業家,而是具備實實在在的“工匠精神”,以及長久以來專注於手機領域的,雖然常常口吐蓮花,但實際非常踏實務實的人。即便後來為了拓展業務,順水推舟涉足智能硬件,但與賈躍亭橫跨多個產業的超級生態,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不過,從筆者看來,錘子實在有些生不逢時。羅永浩引以為豪的,源於其產品思維而宣揚的“工匠精神”,實際上反而成了錘子舉步維艱的根源所在。

錘子危機的鍋,要讓羅永浩的產品思維來背?

曾經輝煌的產品思維

我們在前幾期內容中有一篇以互聯網思維為主題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產品思維,並將其歸納在相對較低的戰術而非戰略層面。

也許有讀者會疑惑,畢竟互聯網領域充斥著對產品思維的膜拜,某個產品有特色的新功能,可以迅速助其成為擁有千萬用戶的明星級應用。如Twitter(微博的鼻祖)、foursquare、snapchat等。雖然很遺憾國內極有創新且取得極大成功的產品並不多,但針對已有產品進行模仿及持續的二次創新,同樣也屬於產品思維範疇。

二十多年來,確實可以認為產品思維具備著左右局勢的作用,這體現在如電子郵件、新聞、社交、搜索、博客、電商、視頻、工具及SaaS(企業在線服務軟件)等各類產品上。產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 沒有好的產品體驗,拉不來種子用戶,也留不住用戶
  • 沒有好的產品體驗,不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
  • 不能持續優化你的產品,很容易被競爭對手超越並掉隊

但如果放眼未來看,之前的二十多年僅僅是互聯網發展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制勝的法寶,是未必能持續有效的。

此外,我們看過很多人對產品思維的解讀,其中說法的差異性極大,有些可能是沒有從事過產品工作甚至沒有在互聯網領域浸淫過的人的見解。

我們認為,產品思維其實也是個籠統的思維概括,可以認為產品思維是以用戶為核心的,而圍繞這個核心,會有許多附加的思維理念,簡單總結一下:

  • 用戶思維:有一些人會將產品思維和用戶思維割裂來看,但我們認為,產品思維是可以完全涵蓋用戶思維的,畢竟沒有產品經理會忽視用戶的需求來進行產品設計,即便有,其也是先將自己當作典型用戶,而之後也會不斷依據運營數據所反映出的用戶真實需求來進行產品調整優化的。
  • 迭代思維:產品要能吸引用戶,通常既要有用,又要有趣,所以常常需要不斷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來刺激用戶使用。再加上競爭對手們也都在不斷推出新的功能和服務,所以自己也必須不斷對產品進行優化改進,包括剔除用戶不喜歡的功能和添加用戶喜歡的新功能等。此外,迭代思維也意味著不斷地去求證,不斷地去試錯。
  • 極致思維:這應該就是羅永浩推崇的工匠精神,將產品的某些方面的體驗做到最好,這樣才能引起用戶興趣和關注,並在一眾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 極簡思維:少即是多,專注要提供給用戶的核心功能,才能凸顯產品的核心價值,例如百度搜索首頁中部區域那個簡單的搜索輸入框。

可以說,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馳騁互聯網的重要戰術理念,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的這二十多年來,誰更好地餞行產品思維,誰就有極大的希望成為某一產品領域的贏家。

錘子危機的鍋,要讓羅永浩的產品思維來背?

產品思維怎麼不行了

首先,不是產品思維不行了,而是產品思維已經不能起到決定勝負的作用了。這就好比游擊戰雖然可以幫助我軍度過漫長的反圍剿和八年抗戰時期,而當局勢改變後,最終決勝千里的,還是集團軍作戰模式的三大戰役。

再回到關於羅永浩從傳統行業轉型這個問題上來。互聯網創業者貴在堅持,這沒錯,但堅持的應該是戰略而不是戰術。這可能是羅永浩的先天不足,又或者是,他太過於看重產品思維,而將其上升到戰略層面了。要知道,戰略是可以長期有效地,而戰術,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很容易被看破和模仿的。

我們看到,各個互聯網巨頭公司,沒有過於執著於產品的。淘寶的產品體驗一直被吐槽,網頁體驗似乎還停留在十年前;小米的手機也並不以產品體驗作為賣點的,在經過早期以性價比取勝的階段後,目前在圍繞生態贏得客戶的忠誠;相比電商的阿里,技術的百度,騰訊更依賴產品本身的價值,但即便如此,其也不過分執著於產品的自主創新和極致體驗,畢竟需要為海量用戶提供適用性極廣的服務,因此也願意降低身段模仿或收購能夠給用戶帶來價值的其他產品的功能。

錘子危機的鍋,要讓羅永浩的產品思維來背?

錘子的困境與啟示

羅永浩以產品思維取勝的互聯網理念,落後於互聯網領域的戰術發展,自然無法搭著互聯網這條大船獲得成功。

但即便如此,如果能很好地迴歸並應用於傳統企業,由於相比傳統企業的產品理念,還是有極大先進性的,因此還是有成功機會的。

但可惜羅永浩本身也沒有做過傳統的手機產業,並沒有建設線下營銷渠道的經驗,所以錘子的處境才會如此尷尬。

OPPO和VIVO憑藉國內線下渠道的優勢;一加手機憑藉海外渠道的優勢;華為憑藉運營商渠道的優勢,都有不錯的發展。唯獨錘子手機,在互聯網領域,只有不足以制勝的產品思維,在傳統行業領域,又沒有強大的渠道優勢,如何競爭?更何況中國沒有一家企業具有蘋果一樣的市場話語權和影響力,即便自己的劉海兒多麼奇葩,也可以堅稱是對產品的引領,並最終可以引起其它企業情願或不情願的效仿。錘子的產品體驗再好,似乎也只是一種孤芳自賞。

錘子和羅永浩如果希望涅槃重生,並不是說要弱化產品思維,而是需要強化在其它方面的戰略性投入,例如是否能像小米一樣引入生態鏈企業共同做大蛋糕,是否能積極拓展線下渠道等等。

而對於眾多傳統企業,錘子的案例可以說是極具代表性的。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目標絕不應該是成為一家“互聯網企業”。而應該是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如渠道優勢、客戶關係優勢、採購優勢、工藝優勢等),對產品、運營、推廣等環節進行優化,包括藉助各種互聯網科技和工具,提升自己的產品體驗和運營效率。否則丟掉自己本身的優勢,撿起某個自己看得懂但其實已不再重要的互聯網思維,全新打造出一個互聯網公司,很容易面臨戰略不足而戰術落後的窘境。


本文系“科技無憂網”原創,如轉載請附出處(ID:kejiwuyoucom)。解讀互聯網科技,說人話,講乾貨,接地氣,助傳統企業員工正確認知互聯網,助傳統企業實現低成本低風險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