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的最危險!傳統企業轉型網際網路的九種方式

下期原創內容預告:傳統企業該有的互聯網思維(發佈標題待定,期待關注)

前言

絕大部分中國人是從樂視網上市開始認識賈躍亭的,並就此將樂視定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同時也將賈躍亭看成是有深厚互聯網基因的企業家。

但隨著樂視網經營危機的爆發,無論是互聯網領域、投融資領域還是各財經媒體,都從各個角度對樂視網的發展軌跡包括賈躍亭個人的成長軌跡進行了覆盤。

通過對各種信息的解讀,對比賈躍亭和其它互聯網企業領導者,以及對比樂視及其生態體系和其它互聯網公司業務體系的構建過程,會發現兩者間有非常本質的差異。

可以說,賈躍亭投身互聯網,其實是一次傳統企業家轉型互聯網的過程。

不過,本文的目地不是探討賈躍亭是不是大忽悠以及FF91是否能按預期量產,也不去關注賈躍亭背後的人際和資本關係。而是針對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方式,按照筆者認為的風險程度進行梳理,供傳統企業的管理者們參考。

筆者將傳統轉型方式歸為低風險三類、中風險三類和高風險三類,在筆者總結的九種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方式中,賈躍亭的轉型方式是綜合風險最大一種。

賈躍亭的最危險!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九種方式

低風險轉型方式

第一類:互聯網廣告

互聯網產業最早的盈利模式即是互聯網廣告,在京東淘寶還沒有出現、騰訊還在燒錢、百度還在為新浪打工(幫新浪開發搜索功能)的時候,新浪、網易、搜狐等幾家互聯網公司早早憑藉廣告掘走了互聯網的第一桶金。

時至今日,互聯網廣告仍然是諸多互聯網業務賴以生存的重要方式,如視頻類網站(優酷、愛奇藝等)、媒體類網站(新浪、今日頭條等)等。

互聯網廣告對互聯網公司的巨大價值同樣也就意味著其對於傳統企業的巨大意義。

伴隨著用戶行為分析、個性化推薦和精準營銷等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廣告領域各技術平臺的發展,如RTB(廣告展示實時競價技術)、DSP(廣告主服務平臺)、SSP(廣告媒體服務平臺)、DMP(數據管理平臺)等,互聯網廣告的效果也在逐步提升。

因此,當企業有營銷需求時,自主選擇合適的互聯網媒體平臺進行廣告發布,尤其對找不到廣告發布渠道的中小企業來說,應該是最易接受的轉型方式(可能只算是應用方式,還談不上真正意義的轉型)。

點評:投入成本★,失敗風險★,綜合風險★

第二類:商家入駐

商家入駐,顧名思義就是入駐互聯網平臺開店做生意。

但此處的商家絕不僅僅指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商家,而是更為廣義的商家。

例如在美團上入駐的餐廳、在攜程上接受訂房的酒店、在各個媒體平臺上寫文賺錢的自媒體工作室、在小說網站上日更6000字的網絡寫手以及在滴滴上開專車的司機等,這些無論公司或是個人,都可以稱為商家。

以上這些互聯網業務之所以經常被稱為“平臺”級互聯網業務,就在於能夠為買方(消費者、讀者等)和賣方(商家)搭建一個直接渠道,實現產品或服務的直接銷售,兩方缺一不可。

所以企業以商家身份入駐這些互聯網業務平臺,既為自己帶來了客人,也提升了這些互聯網平臺的使用價值,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點評:成本投入★★,失敗風險★,綜合風險★☆

第三類:新媒體運營與互聯網推廣

對於媒體類互聯網平臺,除了個人讀者,一般會有兩類企業參與,一類是前面提到的以生產“專業化內容”為生的商家,如自媒體工作室、某個一字千金大V或是網絡作家。另一類則是希望藉助各個互聯網媒體進行自己企業產品或服務宣傳推廣的企業(例如在微信、微博上自主推廣)。

對於後者,由於本身並不具備炮製高質量內容的能力,因此只能通過如抽獎、軟文等方式吸引用戶的眼球,並且通常會將一部分企業服務搬到互聯網上來,例如通過微信、微博等提供如客服幫助、預定購買、會員積分等。以提升企業某些運營環節的效率。

這樣的方式,看上去投入不高,例如找一些小的公眾號開發或代運營公司似乎就可以幫忙搞定,但實際上並不簡單。如果做甩手掌櫃,只關注形式不注重真實效果,或者任由代運營公司買粉作假也渾然不知,一方面浪費金錢而沒有帶來實際價值,另一方面可能會讓寶貴的企業數據資產流失。

點評:成本投入★★,失敗風險★★,綜合風險★★

賈躍亭的最危險!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九種方式

中風險轉型方式

第四類:微商與社會化營銷

相比新媒體運營,微商會進一步承擔企業的“銷售”職責,類似於傳統市場的“直銷”。如果說新媒體運營是市場宣傳部門的職責範疇的話,那麼微商則一定算是銷售部的職責。

微商相比於在電商平臺上開店(如京東天貓等),最大的區別在於需要充分利用社會化營銷體系,需要通過感官或物質上的刺激,促進用戶向用戶的自主傳播。

例如通過極具感染力並能引起共鳴的商品介紹(如三個爸爸的防霧霾口罩,介紹了博士爸爸為什麼要發明這樣一個口罩),或提供直接的邀請返利(包括髮展多級微商代理,其本質也是邀請好友加入後給予物質獎勵)。

但社會化營銷是把雙刃劍,而邀請返利這種低策劃含量的用戶刺激方式也常常帶來負面效果。

但這種方式,應該算是成本有限或者缺乏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又想不依賴於電商平臺而完全自主地控制自己的網上營銷體系的一些企業所能採用的終極方式了。

點評:成本投入★★☆,失敗風險★★☆,綜合風險★★☆

第五類:O2O業務加盟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是相對另類的互聯網業務,因為這類業務通常會有線下服務環節。例如美團外賣需要騎手送餐、瓜子二手車需要師傅驗車,以及各類上門服務如家政、按摩等等。

由於互聯網公司的核心業務在於互聯網信息平臺(包括APP客戶端等)的開發和運營,而對於涉及到全國數百個城市的線下服務,如果都由互聯網公司自己管理的話,那麼會佔用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經營成本。

因此這類O2O業務互聯網公司通常都會將全部或部分城市的本地服務權限,例如商戶拓展以及本地化宣傳推廣等,交給城市加盟商承擔。

但做這類互聯網公司的城市加盟商也是有一定風險的,例如2017年百度外賣被收購後,其部分城市的加盟商因沒能得到滿意的補償而曾經尋求媒體的幫助。

點評:成本投入★★★,失敗風險★★★,綜合風險★★★

第六類:生態體系加盟

典型的生態體系加盟企業如小米的生態體系中的各類硬件產品生產企業,如小米手環、小米淨化器、小米平衡車等等。

O2O業務加盟可以看作是互聯網企業將某個服務環節外包,而生態體系的加盟,則是互聯網企業將某個業務模塊外包。

對於O2O業務加盟企業,它的工作對於互聯網母公司來說必不可少,所以一定會得到大力扶持,以避免造成業務環節的缺失。

但對於生態體系的加盟企業來說,他們的某一項業務或某個產品,在互聯網母公司看來,常常並非不可或缺,而是一種“哪個好就重點推薦哪個”的狀態。

所以加盟企業必須要加大投入,產生足夠的效果,才有可能得到互聯網母公司的大力支持。例如小米網站上琳琅滿目的生態體系產品,可能有一部分也不一定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點評:成本投入★★★★,失風險敗★★★,綜合風險★★★☆

賈躍亭的最危險!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九種方式

高風險轉型方式

第七類:自營性業務

成為生態體系的加盟商,目的是利用互聯網母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用戶流量。但這肯定會犧牲企業自己的品牌,並可能會出讓一定股權甚至企業的控股權。

所以有一些傳統企業可能會嘗試開展自營性業務,自己拓展互聯網流量,而不依託現有的互聯網平臺。

傳統企業轉型做互聯網自營性業務,與創業無異,不僅需要在開發、產品、運營等多個領域向互聯網公司看齊,還要求企業本身的管理模式和領導者理念能夠與時俱進。

目前看,轉型做自營性業務的傳統企業,成功的案例並不多。例如在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打的火熱之時,突然有一家叫永安行的傳統企業成為了共享單車第一股,但目前看,其連做競爭者的資格都沒有。

當然,做自營性業務也還是有成功機會的,尤其是並非聚焦於全國,而是做成本地化區域性的自營性業務。如果準備充分,理念和執行力都到位,還是有可能的。例如在某些四五線城市,如滴滴、美團等,相對於本地能提供網上約車和訂餐的當地公司,受限於成本和人際關係等,其實是沒有明顯優勢的。

點評:成本投入★★★★,失敗風險★★★★,綜合風險★★★★

第八類:平臺性業務

相比自營性業務,平臺性業務的難度要更大,失敗的風險也更大。

前面提到,所謂“平臺”,就是要搭臺來對接供需雙方。

小城鎮本地化的如約車和送餐業務有可能成功,是因為其將平臺性業務降級為自營性業務,這樣難度就降低了。例如小城鎮的“黑車”司機大都互相認識並願意接受統一調遣,而送餐業務只需要送餐員幫助客戶去餐館點餐而不需要餐館老闆加盟。

要做真正的全國性平臺性業務,需要有極強的產業號召力或資源整合能力,更需要從領導到每一名員工在思維理念、專業技能、工作態度等各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即便如此,也很可能仍然鬥不過根正苗紅的互聯網公司。例如蘇寧、萬達等,都嘗試過構建自己的互聯網平臺,目前看,萬達的飛凡網已經退縮了,而蘇寧易購(僅指其線上業務)還在苦苦追趕京東但差距反而越來越大。

點評:成本投入★★★★☆,失敗風險★★★★☆,綜合風險★★★★☆

第九類:自創體系

最後終於該說說賈躍亭了。

樂視網可以看作是賈躍亭在轉型互聯網初期做的自營業務,但若不是因為上市(這裡不討論樂視為什麼能上市),樂視網可能很難成功,根據2010年前後的市場數據,樂視網在所有視頻網站中的排名是低於10名甚至15名的。

而樂視網也沒有嘗試做平臺,也許是其沒有平臺思維,又或者是沒有合適的平臺構建切入點,因為樂視的諸多業務看上去似乎並不具備同時容納商家和用戶的場景。

樂視在試圖創造一個全新的基於互聯網的體系出來,這個體系不僅可以將互聯網、內容、手機、大屏、體育、汽車以及金融都完全整合進來,關鍵是還不太需要廣泛引入能夠搭船賺錢的中小商家幫忙站臺。

當初針對樂視瘋狂購買影視版權的行為,一些媒體解讀為其是視頻行業的先行者。但現在來看,彼時如優酷、土豆、酷六、56等,都在積極拓展UGC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上傳的內容),而那些吸引人的UGC內容,已經逐漸來源於一些中小媒體公司了。也許,樂視不具備平臺思維,缺乏真正的互聯網基因,從那個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吧。

從各個媒體不時曝出的消息來看,賈躍亭的努力還在持續。作為專注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研究者,我們也不認為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或互聯網基因是清晰、明確和無敵的,我們也非常期待能看到一個最終突圍成功的例子,哪怕最後他的七個生態只剩下汽車。

點評:成本投入★★★★★,失敗風險★★★★★,綜合風險★★★★★

賈躍亭的最危險!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九種方式

結束

傳統企業類型非常多,以上的轉型方式可能主要是針對有營銷需求的生產型企業或銷售及服務性企業。受限於篇幅和發佈平臺,以上僅是我們針對這一話題進行的簡單解讀。

此外,不同企業一定會根據自身規模、所處行業、業務特點和競爭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更多的問題無法在這裡直接找到解答,我們非常願意與大家繼續深入探討。

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可與我們回帖互動。

本文系“科技無憂網”原創,如轉載請附出處(kejiwuyoucom)。解讀互聯網科技,說人話,講乾貨,接地氣,助傳統企業員工正確認知互聯網,助傳統企業實現低成本低風險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