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港大手筆致敬盒馬鮮生,傳統企業轉型能否小而美?

下期原創內容預告:人工智能(發佈標題待定,敬請關注)

前言

互聯網產業已成為全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互聯網領域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迅速置於聚光燈下,並引來各種角度的充分解讀,早已不是曾經對新出現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的時代了。

而隨著希望在互聯網掘金的創業者和資本越來越多,當大家很容易看得見、看得起、看得懂某個互聯網新業務時,就會爭先恐後地擠進這個市場,生怕“來不及”。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新的互聯網業務融資節奏越來越快,而雷同的新業務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同時出現。

例如八年前的百團大戰(大量團購網站)、三年前滴滴和快的合併前的打車軟件大戰、兩年前的鬥魚、映客、熊貓、虎牙等直播大戰、一年前的共享單車大戰,以及現如今的信息流媒體大戰。還不算一些局部市場的競爭,如二手車、相親、招聘等等。

但以前這些競爭,大多侷限於互聯網創業者和資本內部,傳統企業的身影並不多,即便有,也通常不能全情投入,總有些騎驢看唱本的意思。態度不夠堅決,當然成功的也不多,筆者前面文章提到的如蘇寧、萬達、格力等,皆是如此。

可隨著新零售的概念被反覆提及,尤其是當互聯網巨頭開始走到線下搶食傳統零售業,這是觸動傳統企業,尤其是傳統零售業霸主們根基的大事情,我們終於看到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競爭對手。

地球港大手筆致敬盒馬鮮生,傳統企業轉型能否小而美?

異軍突起的地球港

隨著盒馬鮮生打著新零售的牌子出場,超級物種、7Fresh等背靠互聯網巨頭的新業態生鮮商超紛紛魚貫而入。

在大家認為這又是一場互聯網巨頭內部的三國殺時,在多個城市先後出現了一家叫“地球港”的賣場。其有著時下新零售超市的基本配置,應該說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零售+餐飲+線上”的融合業態。

翻看一下地球港的背後金主復華集團,其另一個被人熟知的品牌是全時便利店。而地球港是復華集團旗下以多業態互動體驗為核心,集精品超市、體驗餐廳、共享終端為一體,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品牌。這與物美之類的傳統商超僅僅推出多點App及自助結賬不同,可以說是與互聯網企業在展開正面的競爭。

根據我們對北京六里橋店的考察情況,至少就其線下體驗和人流來看,並不弱於盒馬鮮生,無論是餐飲區或是商品售賣區,都能感受到一個成熟的線下商業巨頭的底蘊。

我們並不會去對未來地球港的走勢妄加判斷,其是否一定能成為這一市場重量級的選手還很難說。而近日傳聞復華集團存在一定資金鍊問題,也不知是否與地球港這一初期需要大量投資的項目有關。但至少我們認為,傳統產業資本終究還是會意識到與互聯網巨頭競爭的正確突破口的。

地球港大手筆致敬盒馬鮮生,傳統企業轉型能否小而美?

傳統大企業的轉型

用戶是實現商業目標的根本,某種程度上,企業的競爭,就是一場用戶的爭奪,而企業的合作,也通常是以能夠共享用戶為基礎的。

當互聯網巨頭在網絡上實現了對用戶流量的壟斷後,就自然而然成為了其它傳統企業非合作不可的對象。但當互聯網巨頭將觸角伸到線下後,情況就發生變化了。

畢竟,互聯網巨頭們雖然在線上的疆土是無界的,但其線下實體門店的觸角能覆蓋的面積卻是有限的。即便盒馬鮮生通過周邊三公里覆蓋的方式,其線上業務未來能夠將北京市填滿。但如果家門口一公里內有一家地球港或是月亮灣,應該沒人非要去3公里外的盒馬鮮生吃堂食。

所以,當互聯網巨頭開始佈局線下業態時,傳統企業自然不可能像互聯網領域一樣任人宰割,輕易示弱。

利用自己在線下佈局的優勢,同時適當改進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讓用戶更喜歡、更方便,同時利用好自己在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傳統大企業完全可以與互聯網公司一戰。

地球港大手筆致敬盒馬鮮生,傳統企業轉型能否小而美?

傳統中小企業的小而美

對於傳統中小企業,尤其是零售和服務類型的企業,其轉型一定也要利用自己線下的佈局優勢。但相比傳統大企業,中小企業的控場能力要弱一些,並且也很難建立起絕對的佈局優勢,所以更要充分踐行各種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科技及工具,儘量消滅區域內競爭對手,這樣才有機會成為一家小而美的企業。

  • 互聯網領域也有不少小而美的公司通過局域性的壟斷而活得很好,例如豆瓣網、知乎網等。雖然小而美,但對於同一領域的對手,它們也能始終保持警惕和侵略性。傳統企業想小而美,那麼也同樣需要建立你的區域性壟斷優勢。那種扎堆做生意,誰都能活但都做不大的傳統模式,很可能已經落後於時代發展,並且成為最容易被來自互聯網的競爭對手找到突破口的方向。
  • 互聯網上門類業務(O2O業務)包括社區O2O並未偃旗息鼓,而是在韜光養晦。隨著那些很懂互聯網的創業者惡補了傳統行業的如供應鏈、服務技巧、營銷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很快會捲土重來。
  • 如果說以前傳統企業只要維護好老客戶就夠了,那麼為了抵禦競爭,現在要做的,應該是儘可能壟斷住客戶。這樣才不會讓無論來自線上或是來自線下的對手有可乘之機。這種在壟斷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理念,應該也是某種互聯網思維在線下市場的體現。
  • 對於非商業服務業性質的傳統企業,也可以秉承類似的理念求轉型。

總而言之,互聯網思維並不崇尚和平共處,所以堅持賣書的當當才會被京東干掉。而傳統企業如果想繼續生存,也要儘可能的做到區域性壟斷,你不這麼做,其他學會了互聯網思維的線下競爭對手也會這麼做,你們都不這麼做,那就會淪為互聯網企業開疆擴土的炮灰。

這有些像非洲大草原的食肉動物對自己地盤的保護一樣,你的地盤可以小,但在自己的地盤,其他人是不可能活下來的。

地球港大手筆致敬盒馬鮮生,傳統企業轉型能否小而美?

達成這一目標並不容易,你必須要有正確的理念,還要有趁手的工具。可以說,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的過程,必然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誰擁抱互聯網最積極,誰存活下來的幾率就大一些。下面用幾個案例來介紹一下。

案例一:關鍵字,社群

曾經有一篇文章提到了在某個東北四五線城市,滴滴是打不到車的,因為當地提供出租車服務(包括所謂“黑車”)的司機,都加入了當地的民間車隊,接受統一調度,這其實是一種社群模式。通過社群實現對人的壟斷,並進而實現對業務的壟斷。但要打造社群並不容易,或者需要有極強的號召力,或者能找到一個高頻(用戶經常使用)切入點,否則社群的關注度或活躍度不夠,很難確保用戶的忠誠。因此,對於希望打造社群的傳統中小企業,如果不能樹立自己的權威性,那麼最好能夠拓展某項讓用戶經常需要用的服務,或者能夠與某個提供高頻服務的商家實現深度合作。(類似互聯網巨頭投資共享單車,其實也是為了獲得高頻服務用戶的入口)

案例二:關鍵字,支持

筆者不久前遇到過一位在三線城市做電動自行車租賃業務的商家。以前他的店是出售電動自行車的,但由於距離一所大學近,而學生並沒錢買電動自行車卻偶有使用需求,於是不少同行都在兼做租賃業務。我認識的這位商家,正好其所代理的電動自行車廠家也正在開展租賃服務,並開發了統一的APP,同時承擔用於租賃的車輛的維修保養費用。獲得了這樣的支持後,他砍掉了售車業務,而他的車況以及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都大大提升了。雖然沒了售車收入,而每筆租金收入也減少,但整體收入反而大幅增加。目前他不僅壟斷了周邊的電動自行車租賃生意,甚至以城市代理身份,發展了多個

其它片區的業務。可以說,有良好體驗的運營工具(企業開發的APP)和提升服務品質的維修保障,形成了其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成為某些確實有實力的企業的加盟商,也是一種轉型之路。(類似互聯網上很多不錯的小而美的應用,實際背後都有互聯網巨頭的投資)

案例三:關鍵字,專業

筆者一位留學期間認識的朋友可以說是外賣業的前輩了,直到現在他仍然與世無爭地在北京賺著外賣的錢。這位朋友從國外留學回來,在大概2006年起,就做起了北京三里屯及周邊區域的外國人訂餐服務(代點餐+配送,餐廳不參與,但暗中給予一定折扣)。對口十幾家相對高檔的中西餐廳,對接數百穩定的客戶群體(即便有離開中國的,但總體數量穩中有升),他也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所以,憑藉在某一領域的專業性(如語言能力),同樣可以形成自己的壟斷優勢。(類似互聯網上很多不錯的專業性網站,如蜂鳥、汽車之家、果殼等)

以上幾個案例肯定不能涵蓋傳統企業面對互聯網實現業務轉型或拓展的全部類型,但他們能存活下來,卻大多能在互聯網領域那些小而美的公司身上找到影子,我相信

其它的也會一樣。我們前面的文章提到互聯網產業是實體產業的線上映射,反過來也同樣成立,想找到傳統中小企業的轉型方式,不如去理解一下互聯網小而美公司的生存方式。

線下傳統企業希望長久的發展下去,常常需要同時運用多種手段,很可能社群、支持和專業都要有,並且還需要不斷進行戰術層面與時俱進的調整。

可以預見的是,傳統中小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前面提到的線下區域壟斷模式,很可能會成為傳統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轉型過程中的常態,而誰轉型快,誰成為局部霸主的機會才最大。

我相信,不同企業一定會根據自身規模、所處行業、業務特點和競爭環境等方面的差異,針對如何實現互聯網轉型,而有更多的問題無法在這裡直接找到解答。我們非常願意與大家繼續深入探討,並在後續的文章中不斷給出我們的乾貨內容。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可關注我們,並與我們互動交流。

本文系“科技無憂網”原創,如轉載請附出處(ID:kejiwuyoucom)。解讀互聯網科技,說人話,講乾貨,接地氣,助傳統企業員工正確認知互聯網,助傳統企業實現低成本低風險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