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存:從爲母從醫到爲民治病

郭永存:从为母从医到为民治病

郭永存在為病人檢查(福清市第二醫院供圖)

東南網10月23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張雅楠

每年,有許多人考上醫學院校學習醫學;每年,有許多人從醫學院校畢業成為一名醫生;每年,也有一部分人放棄從醫,轉做他行。但留下來的人,無論當初選擇和堅持下來的理由是什麼,最後都會變成一個樣子——為病患積極奔走,為戰勝病魔而廢寢忘食。

郭永存,從小懷抱著為母親解除病痛的夢想踏上了從醫的道路。但人生無常,母親在他剛工作不到兩年時間就因患不治之症而離世,成為他一生的遺憾。郭永存說,“雖然沒有為母親解除病痛,但學醫並不後悔,看到其他病人通過我的治療恢復健康,都會得到莫大的安慰和喜悅。”

2001年,郭永存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2002年來到福清市第二醫院工作,現任內一區科室主任,是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自從成為一名醫生,郭永存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2003年非典肆虐,福清市第二醫院也成立了發熱門診,郭永存作為一個剛工作不到兩年的年輕醫生,第一個主動要求前往發熱門診坐診。隔離的七天裡,他看了百來個發熱病人,七天七夜沒有回家。問他當時的想法,他表示,“沒想那麼多,反正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好,主動擔當,其實當時心裡也緊張,現在回想也後怕。”

因家住醫院附近,郭永存每逢過年都值班,主動照顧家遠的同事,這麼多年,他過年從沒有休息過。

他的積極進取和主動擔當得到了醫院的廣泛認可。2011年以前,福清市第二醫院消化內科僅有一位醫生進行胃鏡檢查,腸鏡檢查還是空白。為加強消化內科診斷水平,提升醫院內科綜合實力,醫院派郭永存前往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進修一年,學成回來便在醫院開展了腸鏡檢查,彌補了這項空白。

六、七年過去,郭永存腸鏡累計檢查了1000多例,胃鏡數千例,但他並不滿足。他對記者講述了一個案例:幾年前,一個病人在省級醫院做了腸鏡下息肉摘除,回家後出現了消化道出血,情況比較嚴重。來到福清市第二醫院就診時人已經出現休克症狀。由於醫院沒有設備和能力進行內鏡下止血,只控制了休克就緊急送往上級醫院。萬幸病人當時沒有事。但這次事件就讓郭永存下定決心,一定要推動開展內鏡下治療。

據介紹,內鏡下治療必須滿足幾個條件,一是要有超過500次以上腸鏡檢查操作為前提,二是要有內鏡硬件設備支持,還要建立血庫、具備外科保障力量等條件。前者郭永存已經達到條件,但後者牽涉比較複雜,時機還不成熟。也許是命運眷顧,近期大博醫療入駐福清市第二醫院的消息為郭永存帶來了希望。

“希望能去技術成熟的大醫院進一步進修,以這次合作為契機,推動內鏡下治療開展,這將是龍田鎮周邊老百姓的福音。”郭永存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