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系列3——世界大同,如何來實現?

《推背圖》系列3——世界大同,如何來實現?

讖曰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環,週而復始。

頌曰:自從盤古迄希夷,虎鬥龍爭事正奇。悟得循環真諦在,試於唐後論元機。

《推背圖》創作基礎源於易學,構建一個螺旋式的不斷向前推演的歷史進程,直至世界大同。第一象“循環”二字出現兩次,全文唯一,也直接點明瞭核心思想。“大同世界”並不單指儒家所描繪的那樣, 應該是一種理想中的文明狀態,各家之言雖有差別,最後亦殊途同歸。且看《推背圖》第五十九象

《推背圖》系列3——世界大同,如何來實現?

讖曰;無城無府,無爾無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

頌曰:一人為大世界福,手執籤筒拔去竹。紅黃黑白不分明,東南西北盡和睦。

“無城無府,無爾無我”,往小處想是一種制度、情感或者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往深處看是否進化的新方向?

“天下一家,治臻大化”,臻是美好的意思,化又有相互融合、歸一之意。

“一人為大世界福,手執籤筒拔去竹”,聖人教化,建立新世界。籤筒指代命運,可以解讀的內容很多,甚至到達宗教哲學的高度。

“紅黃黑白不分明,東南西北盡和睦。”,五色缺青,青對應東方,“大同世界”的發源地和引領者,平等對待四方人民。

“大同世界”又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

關鍵詞:戰爭

《推背圖》系列3——世界大同,如何來實現?

盛世時開疆拓土,動盪時內憂外患,衰落時起義紛紛,說人類文明史是一部戰爭史也不為過。《推背圖》關於戰爭描述的篇章佔據全書的70%,尚未被驗證的最後十多象中,戰爭著墨也是最重,新舊勢力、先進落後從來都是通過戰爭完成交替。對戰爭的反思,帶來對和平的渴望,對生命的敬畏,喚醒內心的善良,孕育新的希望。

關鍵詞:聖人

《推背圖》系列3——世界大同,如何來實現?

《推背圖》關於盛世由聖人開啟,自上而下完成教化。聖人教化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關鍵環節,更偏重向內求,與制度偏重向外求,相互呼應。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動盪時期更是思想爆炸,學說紛呈。正如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所以極有可能會出現一種影響力兼具包容性極強的思想,為世界共遵。

當六十象終結之後,文明又將如何開啟,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