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3個縣(區)入選「國家級」榜單!進來看看有沒有你家鄉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10月22日,農業農村部網站對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進行公示,全國155個縣(市、區)上榜,貴州省鳳岡縣、江口縣、遵義市匯川區入選。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鳳岡縣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鳳岡縣

鳳岡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建縣,是革命老區遵義的東大門。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幅員面積1883平方公里,轄13鎮1鄉,總人口44萬。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氣溫15.2℃,年均降雨量1200mm,無霜期270天,森林覆蓋率67%,土壤富含鋅硒,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生態優美,氣候宜人。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遊客在茶園體驗採茶

鳳岡距名城遵義86公里,遵義新舟機場70公里,省會貴陽220公里,重慶334公里,“三高一鐵一碼頭”構築起了通江達海的立體交通網絡,成功融入遵義、貴陽、重慶“123”小時經濟圈。

鳳岡享有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有機食品生產示範基地、全國綠化造林百佳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健康小城等多項殊榮。

江口縣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江口縣夜景

江口縣地處武陵山腹地,國土面積1869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及8個鄉鎮,148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4萬人。境內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67.73%,其中梵淨山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平均含量達11萬個,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梵淨山

縣城距銅仁市區35公里,距銅仁·鳳凰機場55公里,距滬昆高速鐵路站80公里;渝懷鐵路過境江口並設有縣級站,303、305省道線橫貫東西,杭(州)瑞(麗)高速公路、江(口)甕(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江甕高速縮短了江口至省城貴陽的距離,全程只有248公里;江(口)大(龍)高速公路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隨著航空、鐵路、公路立體交通網絡的形成,江口已成為湘、鄂、渝、黔經濟圈黃金連接點。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亞木溝

江口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梵淨山神奇秀美,擁有黔金絲猴、“中國鴿子花”珙桐等眾多國家重點保護珍稀動植物,生物多樣性特徵明顯,是全國著名而宏大的“自然基因庫”,被譽為地球同緯度唯一一塊“綠寶石”;太平河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休閒度假、觀光旅遊和戶外運動的最佳選擇和絕好去處。江口有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梵淨山素有“天下眾名嶽之宗”的美譽,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彌勒道場;世界最大的金玉彌勒聖像供奉於大金佛寺,為梵淨山旅遊觀光增加了新的亮點。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江口儺戲

江口有異彩紛呈民族民俗文化。全縣有漢、土家、侗、苗、羌等1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68%,各民族風情各異,土家的攔門禮、敬酒歌、金錢杆以及婚俗表演,苗寨的水龍舞,侗寨的情歌對唱和羌寨的沙郎舞蹈等都別有風味,其中土家金錢杆已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遵義市匯川區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海龍屯

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7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全省首批成立的3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1998年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調整為市委、市政府的正縣級派出機構,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3年12月26日,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遵義市匯川區,並於2004年6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2016年,原遵義縣(播州區)沙灣、毛石、松林、芝麻、山盆等五鎮劃入匯川區,全區總面積1515平方公里,轄8鎮6辦,常住人口58萬。是貴州省最年輕的縣級行政區,也是貴州省列經濟強縣(區)。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婁山關

匯川區位獨特,交通便捷。處於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和黔中產業帶的結合部,是黔北綜合經濟區的核心區,也是渝南與黔北經濟文化的重要交匯區域。

匯川區內已探明的礦產有60多種。其中15種藏量居貴州省首位。煤、錳、鋁土、汞、硫鐵礦有"五朵金花"之稱。匯川區在1500米深度以上的煤炭資源總儲存量在257.61億噸以上,已探明原煤基礎儲量64億噸。煤炭資源總儲存量在全省僅次於六盤水市和畢節地區。鋁土礦已探明儲量和工業保有量居全國同類地區第二、礦石質量居全國之首。

什麼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是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部分縣鄉等行政區或某一產業集聚區,堅持產前產中產後有機銜接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成型、成熟的融合發展模式和全產業鏈條,產業價值鏈增值和區域品牌溢價效果已初步顯現,市場競爭已經由產品競爭上升到產業鏈競爭的新高度,並且其做法經驗可複製、可推廣,能夠在全國發揮標杆引領和典型示範作用的區域。

有哪些重點任務?

據《農業部辦公廳關於支持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意見》,主要從培育打造融合發展先導區要規劃先行、統籌佈局,培育品牌、市場決定,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發揮優勢、綠色發展,主體引領、科技支撐。同時,進一步完善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支持政策,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優化政府投資方式,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用地保障機制,加強產業融合公共服務。

享受哪些政策支持?

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

各地以融合發展先導區為平臺,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託,在不改變資金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基礎上,統籌使用各項涉農資金,用於融合發展先導區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先導區供水、供電、道路、通信、倉儲物流、垃圾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

優化政府投資方式

要求根據先導區發展規劃,以政府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通過市場化運作和專業化管理,加大對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

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

支持區縣或地市有關部門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和運營,支持各地綜合運用稅收、獎補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

完善用地保障機制

支持各地建立健全融合發展先導區用地保障機制,將先導區納入縣級土地利用規劃,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單列指標,並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直接利用存量建設用地等途徑,保障先導區用地需求。針對休閒農業、設施農業等不同類型項目,實施差別化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設立審批綠色通道,實行服務清單制,強化項目用地服務措施。

強化產業融合公共服務

支持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政策諮詢、電子商務、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公共營銷等服務。優化創業孵化平臺,提供設計、創意、技術、市場、融資等定製化解決方案等服務。建設農村土地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滿足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需要。

贵州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榜单!进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