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陕西省非遗传承人王不芳向记者介绍神木传统手工榨油的工序

“火炒、石碾、火蒸、包饼、排榨、槌撞”,改革开放四十年,食用油早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传统手工榨油工艺已渐行渐远,但在神木市栏杆堡镇却至今还保留着一座最原始最古朴的手工榨油坊。油坊的主人——传统榨油师傅王不芳26年来一直坚持采用最原始手工榨油工艺榨油。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咱们日常生活中,油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说起榨油,王不芳从榨油的工具开始,细细地向记者介绍了一遍——油梁、炒锅、蒸锅、料池、油缸……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王不芳榨油坊内部环境和榨油工具

据王不芳介绍,传统榨油首先要把收获的胡麻籽、黄芥籽等油料作物晒干后,倒入土灶上的斜锅内翻炒、炒成茶黄色,舀出来倒在干净的地方摊凉,然后上磨碾碎成粉末状;接下来上锅蒸熟,把碾槽里的油籽粉装入蒸笼,一直蒸到锅内大冒热气,榨油坊内雾气腾腾,芳香扑鼻。蒸到一定火候,就打坯分包,将蒸熟的油籽粉趁热分装在一格一格的铁环里,做成饼。接下来,将油籽饼一块块整齐地码放在主榨的油壕内,用木楔挤紧,装好后就开撞榨油,被挤榨出的油便会顺着槽眼流到一旁的油桶内。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以前是人工撞槌,费时费力,现在改用杠杆滑轮技术,就好很多了。”王不芳指着油杠一端的滑轮说。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神木当地用作榨油的油料作物-胡麻籽

在王不芳的油坊内,主要压榨黄芥油或者胡麻油,当地人俗称为“黄油”。

“黄芥适合在咱陕北的黄土地生长,一直以来就是神木地区最主要的食用油原料。”王不芳介绍道。

其实,黄芥不仅影响了陕北人的生活,也在陕北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就像陕北民歌中的唱词一样:“黄芥开花金点点,哥哥就爱你的花眼眼。大河畔上栽柳树,花衫衫耀的哥哥好眼雾……山曲儿好像没梁子斗,甚时候想唱甚时候有。芝麻黄芥能出油,信天游里甚都有……”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王不芳正在用传统方法筛选榨油的胡麻籽

王不芳告诉记者,26年来他一直遵循传统的规则进行榨油,虽然产量少,但是油的品质好。“用这种方法榨出来的油纯度很高,香味也浓,可以长久储藏不变质。但这种方法榨油工艺复杂,费时费力。跟机器榨油相比,机器一天的榨油量顶得上我连续1个月的榨油量。现在完成整个榨油工序需要两天,两天可榨500斤油籽,可出130—140斤黄油。”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王不芳原始古朴的手工榨油坊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手工榨油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王不芳的传统榨油技艺却越来越受到重视:2012年他被评为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他又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不芳表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只想将传统手工榨油的技艺传承下去。“我现在除了教大家手工榨油的技艺,还在搜集涉及关于油的一切工具、物件,想以后在自己家做一个文化展览馆,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油是怎么来的,让更多人了解关于油的文化。”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来源/西部网

“小神”和“小木”欢迎广大市民踊跃投稿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投稿要求:充分反映神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风俗民情、美景美食等方面的原创图片、文字或视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宣传效果。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神木新闻

“神木新闻”系中共神木市委宣传部主管、神木市新闻中心主办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关注“神木新闻”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最快最全的新闻资讯。

关注神木就赶紧加入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