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殺魚就能保送清華北大嗎?真實原因其實是媒體斷章取義!

在國內的民眾的心目中,清華北大作為國內頂尖學府,一直以來處於頗為尊崇的地位,是很多學生可望而不可即的夢。但對於廣大學生來說,要考上清華北大難度無疑較高,只有各地區最優秀的學子才能入校學習。

會殺魚就能保送清華北大嗎?真實原因其實是媒體斷章取義!

但最近媒體爆出,在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中,有參賽學生因成功解剖鯽魚,獲得清華北大保送資格。一經報道,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大網友熱議。尤其將清華北大視為夢想的孩子家長,看到這樣的報道難免會產生質疑和不滿。

如果真的因為"殺條魚"而上清華北大,作為國內頂尖學府的清華北大,在考察保送資格時未免過於兒戲?那麼事情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殺條魚上北大"類似報道,主要在於媒體為獲取關注度而斷章取義,"殺魚上北大"這種言論相當不負責任,也是對中學生權威賽事的誤讀。

會殺魚就能保送清華北大嗎?真實原因其實是媒體斷章取義!

獲得保送資格的參賽學生闢謠稱,生物競賽分為理論測試與實驗操作兩部分,而"解剖鯽魚"只是動物學解剖部分的實驗題目,在整場考試中佔據的分值並不高。此外,在生物競賽中解剖鯽魚,也與日常生活中殺魚存在較大差別,參賽選手在鯽魚進行解剖後,需要找出指定的鯽魚骨頭。考題考查的是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而實驗考試中還有很多高難度試題。

只要吃瓜群眾稍加理性思考,"殺條魚上北大"這樣的謠言很難流傳開,最終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質疑,固然與媒體有意炒作、網友盲目跟風有關。但還有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民眾推崇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的同時,對這兩所高校其實也缺乏瞭解,尤其對與高校的保送規定存在疑問。

會殺魚就能保送清華北大嗎?真實原因其實是媒體斷章取義!

高考制度秉持公正公平公開原則,學生考多少分決定被什麼學校錄取。但相比較而言,高校的保送制度卻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並不瞭解,高校保送的具體流程和詳細規定。"殺條魚上北大"這樣荒誕而妖魔化的言論廣為流傳,顯然與高校保送制度的標準化和透明化程度不高有關。

如果將所有的選拔制度都公開在陽光下,普通民眾又怎麼會輕信無稽的謠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