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後期政治上雖鬱郁不得志,但他的書體在唐朝就享譽海外

提到柳公權,我們立刻能想到他那優美的書法作品,從這首《閶門即事》中,可以看到書法家憂國憂民的一面,他認為許多人被捲入戰爭,導致“春草青青萬頃田”,田地無人耕種。戰爭還使得人口減少,結果是“清明幾處有新煙”,這些都體現了柳公權對戰爭的不滿。

柳公權12歲時,便善作辭賦。元和初年中進士。當時李聽鎮守夏州(今陝西靖邊),上表請他掌書記。後來柳公權入朝奏事時,穆宗對他說:“朕曾在佛廟裡看見過你的筆跡,很久就想見到你。”隨即授柳公權為右拾遺、侍書學士,接著又提升他為司封員外郎。穆宗詢問他寫字用筆的方法,他回答說:“心正則行筆正,筆正字就寫得規範。”當時穆宗縱情享樂,荒於朝政,因此柳公權以筆法勸諫他,從而使自己在書史上也留下了“筆諫”的美名。

柳公權,後期政治上雖鬱郁不得志,但他的書體在唐朝就享譽海外

柳公權正楷書法作品

文宗上臺後,提拔柳公權為中書舍人,充任翰林書詔學士。文宗曾在夜間與他在宮中小亭交談,蠟燭燃燒盡了而談興仍濃,宮人只好用紙浸上蠟油點燃照明,以便繼續交談。一次柳公權隨文宗到未央宮,文宗停下輦車說:“朕有一件使人高興的事,以前總是不能及時將衣服送給戍守邊關的戰士,而今年才到二月就已發放下去了。”柳公權為此說了很多稱賀的話。文宗說:“你應該賦詩為我稱賀才是。”宮人也都催促他,話聲未落,而柳公權業已成詩,詩意委婉懇切並富有文采。文宗讓他再賦一首,他隨即又成。文宗非常高興地說:“曹子建七步成詩,而你才不過三步啊!”

柳公權常和其他六位學士在一起陪皇帝討論政事。一次,文宗說到漢文帝待人謙遜,生活儉樸時,舉起自己的袍袖說:“我這衣服已經洗過三次了。”眾學士一齊稱讚文宗節儉,唯獨柳公權一言不發,文宗問他,他回答說:“身為人主,應在舉任賢才,貶退沒能力的人,採納好的建議,於賞罰方面多予重視。而身穿洗過的衣服,這不過是小節,對於治理國家這樣的大事沒多大益處。”又有一天,柳公權與周墀一起應對,他論事直抒所見,剛直不阿,周墀很為他擔心,而他卻.一點也不改變自己的觀點。文宗聽後,慢慢地說:“卿真有諫臣的風範,可以屈居諫議大夫的職位。”於是將柳公權自中書舍人降職,但仍讓他任學士知制誥。

柳公權,後期政治上雖鬱郁不得志,但他的書體在唐朝就享譽海外

柳公權《金剛經》

武宗繼位後,改任柳公權為右散騎常侍。宰相崔珙推薦他任集賢院學士、知院事。對此,李德裕很不滿意,將柳公權降職為太子詹事,改賓客。以後,柳公權又被封為河東郡公,再次擔任常侍,最後一直升到太子少師。大中十三年(859),宣宗於元旦朝會群臣,柳公權已年邁,言行不合禮儀,御史因此彈劾他,削去他一季的俸祿。鹹通初年,柳公權在太子太保的職位上辭官。鹹通六年(865),柳公權逝世,終年88歲,被追贈為太子太師。

在黑暗的唐後期政治中,剛正不阿的柳公權在政治上雖未能完全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在書法上卻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讓當時人和後人牢牢地記住了他。柳公權擅長真書(楷書),初學王羲之書法,後又遍閱歷代筆法。他用筆力求清爽挺健,其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他曾說“心正則筆正”,他的書法作品,字裡行間的斬釘截鐵、鋒利剛健恰如其耿直敢言的為人品格。

柳公權,後期政治上雖鬱郁不得志,但他的書體在唐朝就享譽海外

柳公權《玄秘塔碑》

他的書體被後世稱為柳體,與顏真卿書法並稱“顏筋柳骨”,他本人又與顏真卿並稱為“顏柳”。真書之外,柳公權還長於行書。墨跡《蒙詔帖》,字體豪雄,氣勢遒邁,為一名跡。柳公權生前書法名氣已經很大了,文宗讚歎他的書法比鍾繇、王羲之還好。柳公權升任太子少師時,宣宗召他到御座前,命他分別用真、行、草三種字體書寫三張紙,他寫得非常神妙。當時大臣們的墓碑誌銘,如果不是由柳公權書寫的,人們則認為其孫不孝。外國入朝進貢的使者,也都往往另帶錢幣曰:“此購柳書。”柳公權傳世的書碑很多,以《玄秘塔碑》(西安碑林)、《神策軍碑》(原石早佚,國家圖書館藏北宋前拓本)和敦煌所出的《金剛經》為最佳品。

顏柳二人的楷書結構嚴謹、法度精密,到宋代雕版印刷術普及以後,其印刷字體即取自顏柳楷書,稱為“宋字體”,一直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