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描绘了佤族远古时代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故事,反应了佤族远古时代社会生活和原始先民思想、情感和奇异的思维方式,是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佤族智慧结晶。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西盟佤族把“司岗”解释为石洞,“里”解释为出来,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而沧源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含有孕育期的意思。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虽然各地区的佤族对《司岗里》的解释不同,但最早的佤族居民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

在沧源佤族的竹楼里,身着民族盛装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玉门以柔婉的托腔开始演唱起司岗里中的段落《寻找太阳》。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歌声响彻村寨,歌词扣人心弦。

歌词的大意是:地神要天神多给人类一些好处,天神不同意,生气的地神就藏起了太阳,没有太阳,宇宙间一片漆黑……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寻找太阳表现了佤族的始祖对太阳的认知以及对寻找太阳的执着。佤族原始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太阳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太阳能带来光明,带来温暖,是人类与自然界中赖以生存的保证,所以,无论历经怎样的艰难险阻,人类都必须找到太阳,让太阳重新升起在天上。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佤族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毕登程说:《司岗里》除了歌颂祖先的光荣和峥嵘历史,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我们知道祖先的祖根,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像祖先那样团结起来,努力生存下去。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不能实际地支配自然、利用自然,但人类的生存本能又要求能够支配自然、利用自然。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佤族原始先民只有借助想象力和神的力量来完成这种征服与支配,人类生存的本性在《司岗里》中得到了生动得体现。而佤族崇拜的神器木鼓就是这种想象力形象化的衍生物体。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人类怎样生活表达了佤族人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和渴望,以及佤族剽牛、祭祀和木鼓的来历,并确立了只有永远在一起,才能战胜一切灾难的信念。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失去的历史: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历史年轮前进不止,民族文化渐行渐远。

消失的民族音乐,逝去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接下来要保护的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