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概況

三門峽是河南省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最西部, 東與洛陽為鄰,南接南陽相接,西連陝西省,北隔黃河與山西省呼應,在歷史上是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三門峽面積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6萬(2012年),轄湖濱區、陝州區、澠池縣、盧氏縣、 義馬市、靈寶市,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產業集聚區,市人民政府駐湖濱區。

三門峽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 、天鵝之城、2012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中國六大蘋果出口基地之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4中國最佳生態旅遊城市、2015年中國大陸城市“氧吧”50強。

中國一艘056護衛艦命名為三門峽號。

歷史沿革

河南省三門峽市概況

三門峽市

三門峽市是1957年伴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的興建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也是沿黃城市中距黃河最近的一座城市。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龍門,開砥柱,在黃河中游這一段形成了"人門"、"鬼門"、"神門"三道峽谷,三門峽即由此得名。

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現了較大的氏族部落。

約在公元前21世紀~13世紀,這裡是夏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

西周時屬焦國、虢國,春秋先屬虢後屬晉。

戰國時分屬韓、秦、魏;秦屬三川郡,漢屬弘農郡。

三國屬魏國恆農郡,晉屬司州弘農郡。

北魏置陝州後一直延續至明清。

民國時期先屬豫西道、河洛道,後改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曾設陝州專員公署。

1952年,陝州專署與洛陽專署合併。三門峽屬洛陽專員公署所轄。

1957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三門峽市,歸河南省直接管轄。按照當時規劃,這裡將發展為洛陽和西安兩大古都間又一中型工業城市。

河南省三門峽市概況

三門峽市

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於中蘇關係的變化和國家經濟的暫時困難,三門峽市的建設規劃被迫作了調整,1961年三門峽市由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三門峽市重新升為地級市。轄湖濱區、義馬市、澠池縣、陝縣、靈寶市、盧氏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

2015年3月6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南省調整三門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對三門峽市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銷陝縣,設立三門峽市陝州區,以原陝縣的行政區域為陝州區的行政區域,陝州區政府駐大營鎮陝州大道18號。

地理環境

地貌

三門峽市域總面積1049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其中山地約佔54.8%,丘陵佔36%,平原佔9.2%,可謂“五山四陵一分川”。大部分地區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間,位於靈寶市的小秦嶺老鴉岔是河南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三門峽市區座落在黃河南岸階地上,三面臨水,形似半島,素有“四面環山三面水,半城煙村半城田”之稱。 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積709.45萬畝,林木蓄積量1734.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0.72%,居全省第一位;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1197公頃,綠化覆蓋率44.3%,綠地率39.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83平方米。[3]

氣候

三門峽市地處中緯度內陸區,大部分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3.8℃,年平均日照2261.7小時,無霜期216天,年均降水量580-680毫米。由於地貌特徵複雜,形成了具有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的多元氣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三門峽市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發現礦藏66種,發現大型礦床12處、中型礦床31處。其中探明儲量的50種,已上國家儲量平衡表的33種,潛在經濟價值達2700億元;保有儲量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1種。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34種,已開發利用的37種,其中黃(黃金)、白(鋁)、黑(煤炭)是三大優勢礦產資源。黃金儲量、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位,鋅、銻等15種礦產為全省之冠;鉬、鈾、鉛等9種礦產居全省第二位,是河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貴金屬和能源開發基地。[3]

電力資源

三門峽市共有15家發電企業,裝機總容量為326.55萬千瓦,約佔全省總裝機容量的6.5%。其中火電283萬千瓦,水電41萬千瓦,風電2.55萬千瓦。2010年,三門峽市發電量135.77億千瓦時,為三門峽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

水資源

三門峽市共有大小河流3000多條,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水系。三門峽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9億立方米(不含黃河入境水),黃河干流年均過境水量420億立方米,三門峽水庫容量達96億立方米,年調蓄量18-20億立方米。陝縣礦溫泉,屬於鈣鈉型優質高溫礦泉水,內含鋰、釩、碘等42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全國少有的優質礦泉水。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全市總人口228.53萬人,常住人口224.6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1.61%。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9.75‰,死亡率為5.50‰,自然增長率為4.25‰。“十二五”時期,全市城鎮化率提高了7.36個百分點。[4]

民族

三門峽境內除漢族外有32個少數民族,即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滿族、壯族、朝鮮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羌族、傣族、黎族、畲族、納西族、毛南族、錫伯族、土族、水族、瑤族、佤族、高山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獨龍族。其中回族人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2.8%。全市有少數民族聚居村15個,有回族學校2所、維吾爾族學校1所。

風景名勝

綜述

河南省三門峽市概況

三門峽市

三門峽地處中原豫、晉、陝三省交界處,豫西重鎮,東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為鄰,南依伏牛山與南陽市相接,西望古城長安,北隔黃河與三晉呼應,是歷史上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華夏的古老文明、祖國的今朝奇蹟、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國的秀麗冰川,在這裡得到了巧妙的濃縮和展現,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十分廣闊的前景。厚重的歷史文化為這裡留下了許多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

名勝古蹟

河南省三門峽市概況

三門峽市

三門峽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館藏文物7萬餘件,靈寶西坡遺址被列為全國首選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之一,仰韶村文化遺址、廟底溝文化遺址、虢國上陽城與虢國墓地三大發掘入選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2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處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門峽市共有文物遺址713餘處,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6處,省級38處,市級28處,縣級641處;館(庫)藏文物7萬多件,其中一級203件,二級681件,三級6801件。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寶輪寺塔、北陽平遺址、虢國墓地遺址、鴻慶寺石窟。

盧氏城隍廟

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間毀於戰亂之中。天順八年 (1464)至成化二年(1466)重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又遭火災,至萬曆九年(1581)修復擴建,即成現有規模。建國後多次撥款整修,廟院面貌一新。現存建築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間;左右香積廚各兩間;門前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各種脊獸相映成趣。整個建築,金碧輝煌,簷牙飛翹,工藝精美,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的科學依據和模樣。建國後縣初級中學設此,1960年至今,為縣文化館駐地,是全縣人民的文化活動和文物收藏中心。

虢國貴族墓地

虢國貴族墓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上村嶺,總面積五十八萬平方米,在經文物部門鑽探的十四萬平方米內,共有各種貴族墓葬一百四十二座。其中,大中型墓葬十九座,車馬坑十二座,其它種類的祭祀坑五十餘座。

在已發掘清理的九座墓葬中,有國君墓二座,太子墓一座,姬妃墓一座,車馬坑二座。共出土銅、鐵、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類文物一萬七千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銅禮器二百餘件,大部分鑄有銘文。綴玉面罩被確認為春秋戰國"瞑目"的祖型。玉組串飾為漢代金縷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鍾是西周晚期墓葬發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組成的黃金帶飾為周代考古中所罕見。大量珍貴兵器,尤其是玉柄銅芯鐵劍的出土,被確認為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它的發現將中國冶鐵的年代上溯了一個多世紀,堪稱"中華第一劍"。

虢國貴族墓地的重大發現,對研究虢國乃至西周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紡織、古代戰爭等各個方面,都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自然景觀

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三門峽市委、市政府為創建最宜人居城市、加強對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開發而實施的一項重點工程。公園核心景區包括白天鵝觀賞區、陝州公園和沿黃生態林三大部分。2002年8月以來,三門峽市在原來陝州公園的基礎上先後建成青龍壩、蒼龍壩、雙龍橋以及沿黃道路和綠化、景觀等工程,形成了一個連接三門峽市東、西兩區的自然生態區。

天鵝湖景區的規劃建設,使三門峽市擁有了一個常年5000畝、蓄水期3萬畝水面和5萬畝林地的城市生態園。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園區吸引數萬只白天鵝來這裡棲息越冬,三門峽市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2007年2月,天鵝湖景區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河南省內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城市溼地公園。

每年入冬時節到次年的初春,在風寒雪飄的季節裡,成千上萬只白天鵝便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三門峽棲息越冬,三門峽庫區廣闊明澈、碧波盪漾的湖面,成了黃河上最大的白天鵝聚集和觀賞地。它們在這裡悠然自得,或翱翔高空,或巡視大河,或浮游水面,千姿百態,構成了一幅天人合一、萬物空靈的丹青畫卷。2010年3月,三門峽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大天鵝之鄉"稱號。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盧氏縣獅子坪鄉淇河林場,距盧氏縣城90公里。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為秦嶺餘脈主支伏牛山系。長嶺根、大塊地、扁擔溝、騎馬溝為其主要的四個景區。其山峰玉皇尖海拔2057.9米,比東嶽泰山高出527.1米。登臨絕頂.40餘平方公里林海盡收眼底。環顧群峰,千山如海,既可享受一腳踏二縣(盧氏渚南、丹鳳)的樂趣,義可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曾有"登上玉皇尖,風光盡收攬,三山毋須走,五嶽水再看"之說。

山上林木蔥鬱,森林植被良好,其大塊地挺拔的日本藩葉松是河南省唯一的高人型森林景觀,身臨其中可以領略茫茫林海的蒼勁;原始華山松林更為中南地區所罕見。公園內維管束植物1800餘種,木本植物400餘種,藥用植物1225種,各種動物400餘種。其中保護植物有連香樹、水曲柳,樺櫟樹等;有珍稀動物金錢豹、麝、青羊、草鹿、紅腹錦雞等,畫眉、鸚鵡等鳥類也在樹枝間來往穿梭,可謂野生動物樂嗣、鳥兒天堂、植物正同。由巖縫、洞穴汩汩湧出的淙淙細流匯成道道…泉從山澗蜿蜓而下,水質甘甜清澈,水聲清脆蜿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俗稱娃娃魚)、遊龜嬉戲其問,其鱗可見。由山泉匯成的黃龍潭 白髒潭、烏龍潭、龍井等如山水畫卷,新雨過後,彩虹飛臥,恰似人間仙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