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最慘贊助商:裁員千人陷倒閉疑雲;有人上市不成改微商

2018年8月8日,距北京奧運會過去整10年。

2008人擊缶而歌、29枚“大腳印”沿中軸線邁向鳥巢、代表中國文化的巨幅畫卷徐徐展開……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鳥巢開幕,10年過去,人們對當年的場面依舊曆歷在目。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羅格評論北京奧運會稱,“這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

為了這場無與倫比的盛會,64家中外企業以合作伙伴、贊助商或供應商的形式,與北京奧組委建立合作。查閱當年奧組委公佈的名單,近70%是中國本土企業,除了實力雄厚的國企,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也紛紛入局。

成為北京奧運會最高級別的合作伙伴至少需要6500萬美元,而最低級別的供應商也要4100萬元人民幣,這還僅僅是參與競爭成為贊助商的門檻,最終脫穎而出者往往要花更多的錢。

成為贊助商並不意味著此後可以高枕無憂,躺著掙錢。有數據顯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200多家獲得贊助權的企業中,大約只有25%有所回報,大部分企業只收獲了短期效益,有些甚至血本無歸。

回顧北京奧運會贊助商10年間的發展變化,不難發現,贊助奧運會是一項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投資。

中國畫卷幕後公司斷臂求生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進入第四篇章,一副巨大畫卷慢慢展開,而後依次展示中國的四大發明。這幅畫卷其實是通過地面上龐大的LED屏播放出來的,其背後的供應商是一家名為水晶石數字科技的公司。除了負責開幕式上的145.5米“卷軸”地幕,水晶石還為奧運會提供了鳥巢頂部碗邊環幕的數字影像內容和現場轉播屏幕上的部分內容。

北京奧運最慘贊助商:裁員千人陷倒閉疑雲;有人上市不成改微商

曾經,水晶石只是一家“小作坊”。1995年,創始人盧正剛拿著從父母那裡借來的1.2萬元,在北京一間18平方米的辦公室裡,帶著兩位合夥人成立了一家圖像設計工作室。

在最初的幾年間,水晶石主要為房地產商製作三維建築效果圖。當時中國的建築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需求旺盛,像水晶石這種小作坊每年也能有百萬上下的收入。

2000年,盧正剛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用300萬贊助北京申奧。當時,水晶石的只有不超過50名員工,300萬元是公司三分之一的財產。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水晶石與奧組委開始了長期的合作。2006年8月2日,北京奧組委宣佈,水晶石成為2008年奧運會圖像設計服務供應商。

在與奧組委合作的8年間,水晶石的業務範圍從建築可視化拓展至影視特效、商業演示等諸多領域,營收從千萬級別上升至5億元人民幣,員工數量增至2000餘人,在北京、上海、新加坡、迪拜等多個國內外大城市成立分公司。

北京奧運會後,水晶石迎來鼎盛。新加坡、迪拜政府邀請水晶石為其製作三維立體效果的城市規劃圖;2009年3月,水晶石成為倫敦奧運會官方影像供應商和贊助商,這也是首家與倫敦奧組委簽訂贊助協議的中國公司;2010年,水晶石作為上海世博會指定供應商,製作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成為中國館的“鎮館之寶”。

過快的發展速度為水晶石埋下隱患。2014年3月25日,一篇名為《別哭,水晶石》的文章開始在網上傳播。文章引用盧正剛在2014年新年給公司全員發送的電子郵件,郵件中盧正剛稱:“2013年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

北京奧運最慘贊助商:裁員千人陷倒閉疑雲;有人上市不成改微商

水晶石科技創始人盧正剛

位於北京的水晶石影視傳媒科技有限公司自3月25日起停產停業員工待崗。據盧正剛的郵件透露,水晶石已經減員近1000人,其中北京減員將近500人,十多個部門被裁撤,多名公司高管離職或被調整。當時,關於“水晶石破產”的傳言一度甚囂塵上。

3月28日,水晶石董事長盧正剛就破產傳聞發文回應稱,目前實際情況是“北京水晶石改制,把大公司拆小,私有化,解決長期來發展遇到的天花板問題”。

《別哭,水晶石》一文中提到,為了品牌上市,2008年後,水晶石拼盡全力拉高簽單額、融資,在世界範圍增加分公司辦事處。另據《新金融觀察家》報道,水晶石為求業績增長,承接大量項目,其中包括一些水晶石本身並不擅長的項目。但因為未能滿足創業板對盈利的要求,2013年3月,證監會發布公告,包括水晶石在內的12家擬上市公司終止審查,水晶石上市失敗。

500萬美元當供應商,三次上市失敗轉型做微商

1994年6月,28歲的宗谷音在浙江義烏創辦了夢娜襪業,在此之前,他賣了12年的襪子。創業初期,廠裡只有78臺襪機,128個工人。宗谷音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就讓夢娜襪業成為中國織襪出口量第一的企業。當時,義烏每年有五十億雙襪子流向世界,2004年美國曾公佈一組數據,在中國對美出口的襪子總量中,義烏襪子佔比超過30%。

2006年3月,夢娜襪業花500萬美元,買斷2008年北京奧運會襪類產品獨家供應商資格,這也是奧運史上第一個襪類產品供應商。

北京奧運最慘贊助商:裁員千人陷倒閉疑雲;有人上市不成改微商

奧運供應商這張名片,極大程度提高了夢娜襪業的知名度,為其帶來無限商機。據媒體報道,在夢娜拿下供應商資格半年後,當時一位雲南的經銷商特意找到夢娜來進貨,就是衝著奧運供應商的招牌。另一方面,當地的銀行也都對夢娜襪業敞開大門,在其他中小企業貸款困難之時,夢娜借奧運供應商的名頭緩解了融資困難。

夢娜襪業董事長宗谷音對贊助奧運會充滿決心和熱情,他曾放話:“要做就做最好,做不好夢娜兩萬人就要跳江!”

他這一番豪言壯志最終落空,在成為奧運會供應商的兩年間,夢娜缺乏細緻完善的營銷方案,活動生硬且沒有內涵。當時,夢娜曾在奧運會倒計時兩週年之際舉辦了一臺以“我們的奧運”為主題的文藝晚會,據當時觀看過這場晚會的人稱,主持人只在開場提到了夢娜,如果是在晚會進行中才看到,根本不會知道這場晚會跟夢娜有什麼關係。

奧運會沒有給夢娜帶來更多的商機,自2008年起,夢娜三次發起IPO,出征資本市場,但均已失敗告終。

2008年,夢娜襪業首次申請上市,但因IPO審核停止等原因暫緩上市計劃。9月,宗谷音對媒體宣佈,公司準備在一年後重新衝刺深圳中小板。2010年,夢娜第二次申請上市,3月31日,夢娜的上市申請遭到發審委會議否決,IPO再度失敗。2012年1月11日,夢娜襪業向環保部遞交IPO環保審查的申請資料,但在此之後,夢娜再無上市相關消息。

2015年5月,夢娜在義烏召開品牌發佈會,宣佈正式啟動全國移動端微商項目“夢娜品彩”。夢娜品彩以絲襪、內衣等產品為主營商品,請來楊冪做代言人。作為微商品牌,夢娜品彩的分銷門檻特別低,用戶只要在其官網上註冊併購買商品後,就可以獲得分銷資格,享受返利。但目前為止,其官網上被瀏覽次數最高的一款產品,只有135次點擊。

最早奧運贊助商,如今破產重組

昔日膠片巨頭柯達公司與奧運會的合作,幾乎貫穿整個奧運會商業化的歷史。柯達曾是最早贊助奧運會的開路者,又是第一批加入國際奧委會TOP贊助夥伴計劃的企業,但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柯達黯然離場,消失在贊助商名單中。

122年前,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舉行,奧組委資金困難,甚至沒錢印刷比賽日程。當時,柯達公司慷慨解囊,贊助此次雅典奧運會,在奧運會的成績冊上印上柯達的廣告。此後,柯達幾乎參與了每一屆奧運會。

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辦。時任籌委會主席彼得·尤伯羅斯首次嘗試以民間方式承辦奧運會,這也被視作是奧運會商業化的開端。

但柯達卻錯失了這屆奧運會的贊助資格。按照洛杉磯奧運會的規則,每個行業只選擇一家贊助商,起價400萬美元。當時柯達執意將贊助費削減一半,其競爭對手富士主動出擊,將贊助費抬高到700萬美元,一舉奪下奧運會贊助商的寶座,銷量隨之獲得大幅增長,給柯達帶來重創。

北京奧運最慘贊助商:裁員千人陷倒閉疑雲;有人上市不成改微商

1986年,國際奧委會推出TOP贊助夥伴計劃,柯達立刻加入,此後若干屆奧運會中,幾乎都有柯達的身影。直到2007年10月,柯達宣佈因為業務模式轉型,退出奧運會TOP贊助商行列,這意味著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成為柯達贊助的最後一次奧運會。

柯達宣佈退出TOP贊助夥伴計劃後,《第一財經日報》曾採訪柯達中國發言人田耕,田耕解釋退出原因稱,柯達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精確的計算”,“以往柯達參與奧運會主要有三項業務:制證、醫療和新聞中心。但目前,無論對普通消費者還是專業攝影師而言,攝影膠捲及其處理在現今奧運會上的使用都急劇減少”。

田耕認為,雖然奧運會是展示品牌的絕佳時機,但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應該“打腫臉充胖子”。據公開數據顯示,2004年,柯達虧損達1.13億美元,2005年虧損7.99億美元,2006年虧損3.46億美元。而作為奧運TOP贊助商,每屆前後需要投入的資金約在8000萬到1億美元之間,再加上後續配套的廣告營銷費用,這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是不菲的支出。

2011年,柯達多次傳出破產消息,當年股價跌幅超過80%。2012年1月19日,柯達提交破產保護申請,次年8月,柯達退出破產保護,重組為一家小型數碼影像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