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基礎短板」 激活「神經末梢」 讓理論宣講的「最後一公里」提質增效丨宣講家網評論

點擊 “宣 講 家 網” 可以訂閱!

补齐“基础短板” 激活“神经末梢” 让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提质增效丨宣讲家网评论

黨的理論宣傳工作是極端重要的工作,理論宣傳工作要與理論研究、探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恩格斯曾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理論宣講工作,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傳播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和教育基層幹部群眾的重要工作方法,是一項“傳道、授業、解惑”的光榮而崇高的事業。為更加廣泛、深入、有效地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宣部呈報的《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推動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尋烏扶貧調研報告》上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宣傳部、省委宣傳部的安排部署,榆林市委宣傳部、市委理論講師團對全市基層理論宣講工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研:

一、榆林市基層理論宣講的基本做法和經驗啟示

(一)基本做法

1.加強示範引領,增強“講”的重視。

重視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2016年,榆林市委理論講師團將市級領導納入理論宣講隊伍,受到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斌同志高度肯定,並批示:“請省委講師團認真總結榆林市委的做法經驗,在全省加以借鑑和仿效。”這一做法獲得2016年度“陝西省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獎”一等獎。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講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戴徵社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不僅撰寫了署名文章,而且親赴橫山區梨樹塌村等3個村莊為鄉鎮幹部、村“兩委”班子、“四支隊伍”和村民代表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從“中國夢”到“五大發展理念”,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深化改革”,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到“全面從嚴治黨”,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十九大,各級宣傳部門作為全市理論武裝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廣泛動員、精心部署,先後組織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以及省黨代會精神宣講團赴基層宣講,形成了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的良好宣講格局。

2.夯實隊伍基石,增強“講”的能力。人是理論宣講工作的根本,提高基層理論宣講水平的關鍵是建立一支強大的 “精準化”宣講隊伍。各級宣傳部門十分注重宣講受眾的基層性、形式的創新性、內容的貼近性,利用領導幹部掌握政策優勢,組建領導幹部宣講團帶頭宣講;利用專家學者專業特長優勢,組建專家學者宣講團專題宣講;利用黨員幹部聯繫群眾優勢,組建黨員幹部宣講團廣泛宣講。榆林市委理論講師團組建“講好黨建故事 奮力追趕超越”群眾宣講團,突出“十讀十講”,覆蓋了12縣區、10個大部門、2個鄉鎮、2個辦事處、1個公司、1個醫院,聽眾近1萬人。同時,十分注重宣講隊伍能力素質的提升,2017年在北京大學舉辦了全市理論人才隊伍培訓班,進行專業知識的階段性學習,不僅學習了新知識、開闊了新視野,而且創下了“兩個第一次”。

3.創新內容形式,增強“講”的效果。從宣講人員來看,每次重大主題宣講,各級宣傳部門從黨校及其它黨政部門抽調學歷層次、專業素養、理論水平、宣講能力較高的教師、幹部進行宣講,如米脂縣委黨校羅輝副校長從十八大講到十九大,橫山區、綏德縣分別從黨校抽調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研究生進行宣講,橫山區還抽調了參加過陝西省2011年師德宣傳教育活動、赴陝西師範大學等8所高校宣講的教師進行宣講。從宣講內容來看,一些宣講人既熟悉宣講主題和內容,也能根據受眾的思想水平、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備課,以需定講、按需配送,宣講內容由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和方針政策,拓展到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民計民生解讀、素質修養提高、科技知識普及、人文藝術薰陶,用富民政策感召人、發展目標凝聚人、建設成就鼓舞人、鮮活典型引導人,力爭入耳入腦入心入行。從宣講方式來看,各縣市區積極探索採用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講,力求動人心絃、觸動靈魂,有效破解“最後一公里”如何宣講的難題。米脂、子洲等縣市區用《看今朝》《米脂精準扶貧》等藝術形式開展宣講,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感人故事、鮮活人物、難忘場景,讓理論宣講更加生動鮮活、充滿魅力;個別宣講人用方言俚語、歇後語、順口溜、網絡熱詞等表情達意,使理論更加形象化、接地氣,便於百姓理解,引起百姓共鳴,拉近百姓距離,提高宣講實效。

4.完善體制機制,增強“講”的保障。組織有保障宣講才長效。從調研看,市委和各縣市區委非常重視理論的學習宣傳與宣講普及,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理論學習與宣傳宣講工作,並納入書記抓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和領導班子考評體系,分值從2分到40分不等。各縣市區將理論學習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特別是米脂、吳堡等縣,在財政收入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每年預算10萬元。

(二)經驗啟示

1.利用現有資源,統籌發力。宣講隊伍的強弱決定著理論宣講的效果和質量。針對榆林市理論人才匱乏短缺、宣講工作捉襟見肘的現狀,各級宣傳部門有效整合宣教資源,內聯外借、發揮專長,建立黨政領導、理論專家、黨員幹部、基層群眾為主體的,專兼結合、互為補充的理論宣講隊伍。榆林市委理論講師團結合行業、系統實際開展對象化、分眾化、專業化宣講,先後與教育局、軍分區等單位合作,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七進”,做到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2.拓展創新並重,潤物無聲一方面,拓展宣講陣地。針對傳統宣講面臨的輻射範圍小、群眾參與度低等問題,堅持群眾在哪裡,理論宣講陣地就建設到哪裡,力爭做到沒有“盲區”、不留“死角”、不現“空白”。另一方面,創新宣講方式。堅持以群眾喜好為導向,摒棄“滿堂灌”“我講你聽”等做法,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不受聽眾人數限制,“三五個人不嫌少,五六句話說清楚”,把“講道理”和“講故事”、“講政策”與“演文藝”結合起來,採用“互動式”“座談式”“文藝式”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使理論“活”起來、“動”起來、“鮮”起來,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形成強大的“磁場”,在潤物細無聲中吸引群眾、說服群眾、引領群眾、鼓舞群眾。

3.貼近百姓生活,提振信心。基層幹部群眾不是不需要理論,而是需要適銷對路的理論。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始終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事關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宣講中,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用鮮活的案例、詳實的數據和充分的說理對老百姓的關切進行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回應解答,把來之不易、實實在在的發展成就展示給基層幹部群眾,把直面問題、對症下藥的辦法舉措告訴給基層幹部群眾,把幹事創業、開拓未來的信心決心傳遞給基層幹部群眾,引導基層幹部群眾“辯證看”、擼起袖子加油幹。

4.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實效。理論宣講的目的是,回應幹部群眾關切,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宣講前要深入基層調研,充分了解基層幹部群眾的思想困惑、關注熱點、理論需求等民意民聲,用在人民群眾、基層實際那裡學到的知識和智慧來有針對性地完善講稿,做到把準脈、開對方,然後再去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教育群眾,讓理論在服務地方、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上發揮重要作用。同時要針對宣講隊伍素質不高、能力不強等問題,在要求宣講人員勤學苦練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理論知識、形勢政策、宣講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強化業務素養,提升宣講能力。

二、榆林市基層理論宣講的問題癥結和成因分析

(一)認識膚淺導致重視不夠

基層理論宣講工作,上連黨的創新理論,下接基層黨員幹部,搭建了黨的方針政策與基層幹部群眾的“直通車”和“快車道”。但從調研看,不管是主要領導還是幹部群眾,對理論宣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理解不深,存在著口頭上重視、行動上輕視的現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表現為:召開黨員會議、幹部會議時,念念報紙、讀讀文件,空對空地學,沒有把理論精髓和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沒有落實到具體工作、具體事項中;認為開展“三會一課”、收聽收看黨員遠程教育節目就是理論學習;主觀上存在重幹輕學的思想,認為工作重在抓落實,理論學習替代不了實際工作,當二者發生衝突時,就將學習讓位於工作,理論學習出現“唱高調、敲邊鼓、靠邊站”的現象,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困境。在重要理論、重大主題宣講時表現為:一些鄉鎮,或藉口工作忙,要求宣講在一小時內結束;或以未收到宣講文件為由,不配合、不支持宣講工作;或不打掃會議室衛生,不供暖,導致宣講人員感冒生病。

存在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基層領導、幹部和群眾在思想上對理論重要性的認識,沒有上升到知與行、學與用的高度,停留於形式,造成理論學習與實踐“空對空”“兩張皮”。

(二)人才匱乏導致契合不夠

從調研看,榆林各縣市區的理論宣講人才嚴重短缺,不得不從黨校和部門抽調,但黨校老師存在著年齡老化、學歷較低、脫離實際、水平有限等問題,部門幹部培訓幾天就上崗宣講,沒有極高理論水平和宣講技巧,出現了中專生給大學生、工科生給文科生講理論的“悖論”。有些宣講人不能勝任理論“轉換器”角色,不會利用與生活相關的細節感染基層幹部群眾,也不會把理論用符合基層幹部群眾欣賞標準和接受水平的方式呈現出來,只能通過傳統的講座、報告會“我講你聽”,照本宣科、機械枯燥,更別說運用新媒體、微視頻開展分眾化、對象化和系列化宣講,導致宣講“內行不想聽、外行聽不懂”,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與此同時,宣講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甚至脫離社會實際的情況,對基層改革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思想領域出現的新問題、幹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不能進行理性分析和有效回應,導致宣講的切入點找不準,內容與基層群眾需求契合度不夠。

存在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一方面,一些有關係的幹部本來“胸無點墨”,是提不起的豆腐、扶不起的阿斗,但為圖清閒、享清福,就調入宣傳部、黨校,佔著編制不幹事;另一方面,受“凡進必考”和編制的限制,宣傳部、黨校等單位很難引進和培養理論宣講人才。

(三)機構缺失導致工作不暢

各縣市區委宣傳部既沒有理論教育科或理論講師團,也沒有理論宣講的專職編制和崗位,工作由身兼數職的幹部負責,只有重要會議召開後或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時,才會根據上級宣傳部門的安排部署開展集中宣講,不能形成常態化宣講機制,導致自身的宣講工作“主題戰役喊得響,過了半年沒動靜”,上級佈置的工作落實時效性差。在鄉鎮、街道辦事處,既沒有像文化站那樣的宣傳機構,也沒有像組織員那樣的宣傳員,“毛細血管”堵塞不暢,“神經末梢”沒有知覺,工作體制機制不健全,安排部署理論宣講工作時,只能憑藉常委兼任部門的權威和臉面,直接給鄉鎮(街辦)黨委主要負責人打電話。

存在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縣市區委宣傳部理論教育科和理論講師團的機構編制缺失、鄉鎮(街辦)沒有宣傳員崗位職數,導致理論宣講工作的體制機制不順暢。

(四)支出困難導致保障不足

從調研看,縣市區理論宣講經費嚴重不足,鄉鎮(街辦)理論學習經費零預算、零報銷,這導致三方面問題:

一是理論宣講工作不能經常開展、廣泛覆蓋,理論書籍配備難以保證。二是勞務補助難以落實。各縣市區宣傳部門組織宣講骨幹到基層宣講時,受財政預算和財經紀律等因素制約,很難為宣講人員提供交通、餐飲等方面的保障和勞務補助,嚴重影響了宣講積極性。三是基層宣講陣地簡陋、設施欠缺。不少鄉鎮(街辦)的會議室或報告廳沒有播放課件的多媒體設備,致使宣講人如電影放映員般扛著單位的播放設備去宣講,嚴重影響了宣講活動的組織開展和講授效果。

存在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一是無力支付。一些縣市區財政收入困難,大力壓縮甚至不予預算、不準開支理論宣講經費。二是不敢支付。一些縣市區有理論宣講經費,但無政策依據,不敢向宣講人支付交通、餐飲、勞務補助,怕違反財經紀律。

三、做好基層理論宣講的對策舉措和意見建議

(一)強化思想認識教育,解決好“為何講”的問題,提高重視程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看一個領導幹部是否成熟、能否擔當重任,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他重不重視、善不善於抓宣傳思想工作。各級宣傳部門要對基層領導、幹部和群眾加強思想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理論是黨的主張意圖,統攬全局、總管全局,事關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政治問題,在黨的宣傳工作中居核心地位、管思想引領;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形成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基本原則、基本原理。使他們意識到:領導幹部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的組織者,理論宣講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必然要求,領導幹部對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的重視程度影響著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效果。使他們領會到:科學理論要為群眾所掌握,變成改造主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必須以理論宣講為武器,把堅持黨的領導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人民的願望上升為黨的執政理念,把黨的信念意志轉化為全體人民的內心信仰。使他們體悟到:加強基層理論宣講,是提高政治素質的需要,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需要,是推動改革發展的需要,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需要。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解決好“誰來講”的問題,做到水平高深

做好理論宣講工作,建好人才隊伍是關鍵。一是善借外力,打造高層次宣講隊伍。加強與國內著名高校、社科研究機構、智庫等合作,按需組建政治理論、形勢政策、黨的建設、法律法規、改革發展、道德禮儀、文化科技等宣講專家庫,打造“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的高層次宣講隊伍,圍繞本地深化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課題開展“定向輔導”“把脈會診”。二是用足內力,打造常態化宣講隊伍。要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熟悉政策、瞭解基層的優勢,黨校教師掌握理論、擅長講授的優勢,黨員幹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優勢,組建常態化宣講隊伍,開展常態化宣講。三是挖掘潛力,打造接地氣宣講隊伍。要注重發揮基層群眾的主體作用,從道德模範、教師醫生、致富能手、創業青年、五老人員、工匠藝人、草根名嘴等不同職業和群體中選聘百姓宣講員,打造接地氣的群眾宣講團。

(三)契合基層幹群需求,解決好“講什麼”的問題,突出實際功效

鄧小平同志指出:“空講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因此,現實和理論的結合程度直接決定了理論說服力。宣講前,要深入基層進行調研、座談,切實摸清基層幹部群眾關心和感到困惑的問題是什麼,最需要講清什麼道理,傳授什麼知識,澄清什麼事實,真正做到“一切以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對時代脈搏有良好的接觸,對現實狀況有深切的關懷,對社會問題有準確的洞識,對宣講內容有透徹的分析。備課時,要緊密聯繫當地改革發展穩定和黨的建設實際、幹部群眾的思想和工作實際進行認真思考,針對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幹部,側重宣講黨的方針政策、中省重要會議精神、形勢政策、經濟發展、工作方法等;針對學校師生,側重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師風師德、精神文明建設等;針對社區居民,側重宣講民生問題、社區管理建設、文明城市創建等;針對農村居民,側重宣講鄉村振興,向基層和農民傳遞黨委、政府的涉農信息和保障政策。

宣講中,既要把握好理論宣講的思想性、邏輯性,充分發掘思想理論的獨特魅力,又要把握好實踐性、生動性,寓教其中;既要接“天線”,傳播政策、上情下達,又要接“地氣”,傳遞民意、下情上達,將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深刻的內涵生動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四)創新宣講方式手段,解決好“怎麼講”的問題,激發學習熱情

毛澤東同志說:“企圖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強制的方法解決思想問題、是非問題,不但沒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解決”。理論本身是思辨的、抽象的,但宣講的方式可以是感性的、動人的。一是做強“面對面”宣講。要深入基層、進村入戶,採取“面對面”“零距離”的方式,把“普通話”轉化為“地方話”、“書面語”轉化為“口頭語”,深入淺出地闡述道理,解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使理論通俗易懂,便於群眾掌握。二是做優“小角度”宣講。

認真收集本地的歷史文化、道德模範、凡人善舉、最美故事等,找準切入點,用小載體講清大道理、小角度闡述大觀點、小事例回答大問題,讓幹部群眾從身邊典型和樸實故事中領悟意義、感悟正能量。三是做好“新媒體”宣講。積極利用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把“大主題”分解成“微話題”,以微課堂為陣地、微媒體為平臺、微節目為載體,突出宣講活動小範圍、近距離、即時性,把宣講課堂搬到社區、村組、校園、企業等基層一線,打造“指尖上學理論”“隨時隨地學理論”宣講品牌。四是做大“文藝式”宣講。積極利用本土文藝作家,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重大決策部署融入文藝作品創作,編排一批反映人民群眾幸福生活和宣傳黨的理論政策的文藝精品節目,用“生動說唱”宣傳普及。

(五)完善工作體制機制,解決好“常態講”的問題,匯聚磅礴力量

健全的體制機制是做好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的根本保證。各級宣傳部門要建立健全宣講人才隊伍管理機制,加強宣講方向、內容、培訓等工作的協調、指導;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深入開展最佳宣講員、最佳宣講課“雙佳”評選活動,發現、培養一批優秀基層宣講員;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用“特事特辦”的方式,為宣傳部、黨校等承擔理論宣講任務的單位引進學歷層次、專業素養、理論水平、宣講能力高的研究生,充實縣市區理論宣講隊伍;建立健全學習培訓機制,切實提高宣講隊伍的思想境界、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使之成為基層理論宣傳工作的行家裡手。

基層理論宣講制約因素和短板是,縣市區宣傳部沒有負責理論工作的專門機構、編制,缺乏人員、經費。建議中央宣傳部、省委宣傳部藉機構改革之機,會同組織、編制等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指導縣市區設立理論教育科和理論講師團,鄉鎮設立宣傳機構和正科級宣傳員崗位,疏通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毛細血管”、激活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神經末梢”、補齊基層理論宣講的“基礎短板”;會同紀檢、人社、財政、審計等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把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經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規定宣講人員的交通、食宿和講課報酬等標準,使基層落實理論宣講補助時有據可依。理論宣傳工作是黨的中心的重要工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指導實踐的必由之路。

作者:孫衛春 中共榆林市委理論講師團教學研究科科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