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笔法秒杀石涛,只传给儿子即便皇帝也不能告诉他

这种笔法可扛鼎,秒杀石涛只传儿子即便皇帝也不能告诉他


文│李东升



这种笔法秒杀石涛,只传给儿子即便皇帝也不能告诉他


在中国书法史上,就其笔法技法而言,有一位书家,可以说无人出其右者。

这似乎是一种公论。

诸事皆能,为艺术而生宋徽宗,同样酷爱书法。

皇帝为天,掌控全天下人的生死。

皇帝垂询,理应知无不言。

然而,这位书家大师,并不想把他全部的书法技巧告诉皇上。

有一些秘技,他只传给儿子。

这个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米疯子,米芾。

这个儿子,自然是小米,米友仁。


这种笔法秒杀石涛,只传给儿子即便皇帝也不能告诉他


大家都知道,米芾的笔法,自称为“刷字”。

是一种运笔方法。

中锋行笔,万毫齐力,以锋抓纸,丝丝得力。

但是,有一点,很多书家没有太过注意。

在米芾的运笔之中,会产生一种立体的效果。

中国传统书画,以平面为特点。

如果能产生立体的线条,还发生在北宋时代,这就很不简单。

这种笔法被后人定义为“中锋脊”。

米友仁,正是以此笔法而名扬天下。

“米点山水”成为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个节点。


这种笔法秒杀石涛,只传给儿子即便皇帝也不能告诉他


宋徽宗时代,文人的时代。

很多书家作品,有着强烈的新意与精神气息。

米芾则固执地将自己创新变化置身在传统的制约下。

这一点难能可贵。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以其创新与贡献为标准的。

一味师古,模仿的再像,也是古人的。

笔法中,没有变化,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也只能是师古。

创新了,却失去了传统与文化的支撑,不被世人认可,那也白搭。

很多时候,手中的笔,只是工具。

笔法技巧,只是手段。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审美与思想。


这种笔法秒杀石涛,只传给儿子即便皇帝也不能告诉他


​ 大米,米疯子,就其书法而言,是古今罕有的纯粹的书家。

书法就是他的生命。似为书法而生。

他的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与自由。

所谓沉着痛快,沉着便是其文化、修养与积淀,而痛快是来自于个性与自由。

在大米的眼里,似乎是没有师承的。

要说有,那就是王羲之,可是兴致所至,连王羲之都骂。

苏东坡之“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米芾是不认可的。

他追求的是一种趣味。

自然的平淡的天真的趣味,绝不矫揉造作。

率性的,自由的,淋漓痛快的文人的趣味。


这种笔法秒杀石涛,只传给儿子即便皇帝也不能告诉他


小米,米友仁得父亲真传。

大米的很多本事,他都学到了。

书法,绘画,诗文,收藏与鉴赏,米芾喜欢的,他都喜欢。

甚至在个性上也有延续。

大米,米芾,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小米,亦步亦趋,其成就不能与父亲相比,但也是不可忽视的。

取势捭阖开张,与同时代的清瘦纤细,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用笔工具上,小米,米友仁,书法史上,第一个成功应用羊毫笔的。

羊毫更具弹性,线条变化细腻,表现力更强。

难能可贵的是,小米比父亲大米从内心到外在,谦虚了很多。

从不会拿书法说事,认为自己的书法并不比谁强。


这种笔法秒杀石涛,只传给儿子即便皇帝也不能告诉他


米芾是宋徽宗身边的红人,但他无意于官场,只为艺术而疯。

米友仁呢,少年时便得才名

父亲拿儿子的画作给宋徽宗看,宋徽宗大加赞赏,并收藏于内。

到宋高宗南迁,小米米友仁已是高宗身边的近臣。

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官位比父亲不是高的一点点。

客观地说,小米没有大米的名气,但在许多方面,是青出于蓝的。

比如鉴定法书。

比如绘画。

画法中,就可看到,父亲大米亲传的“中锋脊”技法。

石涛“树丫头”知名,能八面出笔受力,但与米友仁交锋,高低立见。

因为石涛不懂得“中锋脊”笔法。

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

中国书画史上,米芾的画一张也没有传下来。

我们只能从大米的儿子,小米身上,一睹大米的风采。

米友仁的画,有一种超然宁静的融世态度。

而且题款,诗书画结为一体,始开文人画之新样式。

这一点,也算是对中国书画的一个贡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