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里那尔的墓葬属于公元前八世纪的是火葬,公元前七世纪的是土葬

古罗马城的原址就在拉丁平原的北端,第伯河下游的左岸,距海边的15哩。这是一片山岗地带。其中较大的山有:帕拉丁山、卡皮托尔山、奎里那尔、维米纳尔、厄斯魁林和凯里乌斯四个山岗。各山岗之间的谷地,在远古多溪涧或沼泽,后来经排水、疏导、铺筑等许多工程才变成几个平坦的广场。考古材料表明罗马诸山在公元前已有人居住。以前学者们都以为这些居民属特拉马拉文化,因为发现有与该文化近似的火葬墓。但近年学者们已查明特拉马拉文化只局限于波河流域。 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的罗马居民显然属于意大利另一重要青铜文化,即分布在半岛各地的亚平宁青铜文化,亚平宁文化的创建者是半游牧的畜牧部落,冬天在谷地,夏天在半山,实行土葬。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成分复杂,有古意大利居民——利古里亚和西席尔人;也有从海上移入的小股东方人,葬法也可能因而多样。不过,拉丁姆的青铜时代遗迹并不多,可能因为这里有火山活动因而居民稀少。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保留到铁器时代还不清楚。公元前1000年代初,意大利进入铁器时代。

奎里那尔的墓葬属于公元前八世纪的是火葬,公元前七世纪的是土葬

半岛各地都发现有称为维兰诺瓦文化的铁器文化遗址。这种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实行火葬,使用带双耳的陶制骨灰罐。拉丁姆地区除此以外,还多见茅屋形骨灰罐。显然这种罐就是仿照实际生活中的住房用陶土烧制的。维兰诺瓦文化的创建者可能来自中欧,由中欧经阿尔卑斯山或亚德里亚海陆续来到意大利,并逐渐分散到意大利半岛。他们构成了所谓的意大利部落。考古表明,在维兰诺瓦时期,农业和畜牧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财富积累增多并产生了原始的交换。据认为,这时还出现了某种设防的城墙。公元前九至八世纪,有一些意大利部落来到帕拉丁、厄斯魁林和奎里那尔等山岗,并在那里建立了若干村落。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这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许多属于这一时期的墓葬。较早的多为火葬,较晚的多为土葬。帕拉丁最重要的是在1954年发现的一个属于公元前八世纪的火葬墓。在帕拉丁还发现属于公元前八世纪的小茅屋,奎里那尔的墓葬属于公元前八世纪的也是火葬,公元前七世纪的是土葬。

奎里那尔的墓葬属于公元前八世纪的是火葬,公元前七世纪的是土葬

厄斯魁林山发现的墓葬最多,主要是土葬,时代是公元前八至六世纪。低地广场上发现有大批墓葬,有不同类型的土葬和火葬,时代为公元前八至六世纪。从墓葬的分布和数量可以看出罗马在铁器时代人口突然增多了。显然是从外面来了新移民。从墓葬的类型还可以看出罗马诸山在公元前八到六世纪有不同的文化因素:(1)双耳骨灰罐是中欧型维兰诺瓦文化,可能属于较早的意大利部落。(2)茅屋型骨灰罐为拉丁姆所特有,学者特别称之为拉丁型,以别于其他维兰诺瓦文化,可能属于较晚到来的一支意大利部落,亦即拉丁部落。(3)土葬型,可能是南意大利或亚平宁山区来的部落。这和文献的记载基本一致。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罗马诸山古来就是五方杂处的地方。周围各大部族都有支系在这一带定居,其中主要的有:(1)以拉丁姆为大本营的阿布奥瑞金人,亦即拉丁人的前身。罗马拉丁人属这支, 他们以帕拉丁为中心。(2)主体在亚平宁山脉的萨宾人,据推测可能是亚平宁文化中外来的部分,讲印欧语,行土葬。

奎里那尔的墓葬属于公元前八世纪的是火葬,公元前七世纪的是土葬

他们占据罗马七大山丘中北方几个山丘,即卡皮托尔、奎里那尔和维米纳尔。(3)主体在埃特鲁利亚(即托斯卡尼)的埃特鲁利亚人(或称第勒尼人)也占据一部分,主要在凯里乌斯山。除此之外,可能还有更早时代留下来的零散居民西席尔人等。 由此看来,不管是否确有一个罗慕路斯,考古发现的帕拉丁小茅屋和墓葬等材料配合古代文献记载都说明创建罗马的是属于维兰诺瓦文化的意大利部落中较迟到来的拉丁人的一支。此外,其居民中还有大量的从第伯河彼岸渗入的埃特鲁利亚人和亚平宁文化系统的萨宾人。至于建城的时间,考古材料和传统文献一致表明是在公元前八世纪中叶。准确年代难以定论,其实也无关大局。

奎里那尔的墓葬属于公元前八世纪的是火葬,公元前七世纪的是土葬

传统的公元前753年也未尝不可当作一个为方便记忆而采纳的假定的建城年代。 不可忽视的是,考古材料显示那时的茅屋简陋,村落稀少而小,陶器粗而少,随葬品贫乏,总的物质文明条件很低。看来公元前八世纪中叶并没有建什么城,所有的只是一种牧人的小村落。关于建城的传说可能是半游牧的部落和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的史实的记忆,经后来传说的渲染变为城市国家的建立了。事实上罗马传统史家关于罗慕路斯建城的做法也只是说他用双牛拉犁犁出一道沟作为城的界限。这看来也不过是个居住村的界限而已。后经武力开拓才发展成部落联盟和罗马公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