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爲貴,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緩解「鈷奶奶」壓力?

物以稀為貴,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緩解“鈷奶奶”壓力?

10億美元鈷項目下月開始生產!據彭博報道,全球最大鈷項目之一——歐亞資源集團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項目已開始運營,這標誌著電池關鍵材料的生產顯現重大進步,更將緩解全球“鈷焦慮”!

供不應求,金屬鈷價接連上漲

近年來三元鋰電池漸成主流,鈷作為三元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之一,在確保鋰離子電池的穩定性及延長使用壽命方面,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物以稀為貴,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緩解“鈷奶奶”壓力?

由於鈷礦資源全球分佈不均,目前全世界鈷金屬近三分之二的供應來自於非洲的剛果,但是這個國家的局勢卻十分不穩定,一旦出現動亂則很容易危及全球的鈷礦供應。而隨著電動汽車產量增加,電池企業對鈷的需求進一步上升,鈷資源整體上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自2016年年底開始,鈷價開始瘋狂上漲,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鈷金屬從32美元/公斤上漲至75美元/公斤,年增長114%;2018年鈷價仍保持上漲態勢,至 2018 年 5 月,國際市場鈷價達 43.5 美元/磅(摺合人民幣66萬元/噸),“鈷奶奶”稱號名不虛傳!雖然近期鈷價有所回落,但是在供需基本面上,金屬鈷仍處於嚴重的供不應求階段,讓電池企業大有“望鈷興嘆”之感。

另闢蹊徑,全球高鎳811/NCA佈局加速

對此,電池廠商也有新的打算。據業內人士透露,從成本角度考慮,鈷價格一路飆升,促使一些電池生產商改變動力電池的原料配比,減少鈷的用量,增加鎳的含量。

物以稀為貴,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緩解“鈷奶奶”壓力?

據悉,電池企業開始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高鎳811的佈局明顯提速。包括比克動力、力神電池、鵬輝能源、億緯鋰能、遠東福斯特在內的諸多動力電池廠家都表示,基本已經完成從產品技術突破,到小批量生產,再到客戶送樣認證測試的過程,部分企業甚至已實現量產。

相比於國內,國外除了LG化學,松下、SKI、三星SDI都已早早地積極備戰高鎳811/NCA電池。松下應用在特斯拉Model 3上的21700圓柱型NCA(鎳鈷鋁)電池,通過改良高鎳正極材料和硅碳負極材料的應用,電池能量密度得到20%的提升;SKI在2017年宣佈,開始量產NCM(鎳鈷錳)811電池,並在2018年第三季度提供用於電動汽車的電池;而三星SDI主要的戰略合作車企是寶馬,根據寶馬的規劃,2022年將會用上NCM 811的產品。

鈷回收蘊含巨大商機,掀起“淘金熱”

此外,電池回收也日益受到業界的重視。國家工信部等多部委聯合發佈《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為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和提煉鈷等資源提供了政策扶持和保障。未來隨著三元電池的普及,鈷等資源回收市場規模將快速增加。預計到2020年,我國鈷資源回收總量將達1.5萬噸,市場規模達到60億元;預計到2023年,鈷資源回收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商機十分巨大。

物以稀為貴,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緩解“鈷奶奶”壓力?

今年8月初,金鑫新材發佈2018半年報稱,上半年氯化鈷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119.49%;主營回收廢舊鋰電池材料的金源新材,發佈2018半年報稱,公司主營業務硫酸鈷銷售收入8,823.74萬元。而另一廢舊電池回收巨頭格林美則表示,近年來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50%,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到26%。

通過對廢舊電池包的拆解利用實現鈷等資源的循環再造,能夠為電池正極材料生產提供原料。“如果能從退役電池中有效回收鈷,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稀有金屬資源對外依賴度。”業內專業人士表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