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訪前又雙叒叕向靖國神社「獻祭」,安倍心底打的什么小算盤

上週中日雙方宣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本週,安倍雖已早早啟程赴歐洲訪問,避開了10月17日至20日舉行的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然而,17日開祭當天,安倍雖人在法國,卻仍在日本國內刷足了“存在感”。這一天,他連續第6年以“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了被稱為“真榊”的供品。

出訪前又雙叒叕向靖國神社“獻祭”,安倍心底打的什麼小算盤

10日17日,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靖國神社“獻祭”

供奉著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是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分子的精神老巢。自2012年年底第二次上臺執政以來,安倍晉三每年春季與秋季例大祭期間都會以“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被稱為“真榊”的供品;每年8月15日“終戰紀念日”時則以自民黨總裁的名義自費向靖國神社供奉“玉串料(祭祀費)”。

2013年12月,安倍晉三更選擇在第二次執政一週年之際親自參拜靖國神社,引發亞洲鄰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也令日本與周邊鄰國的關係陷入僵局。

出訪前又雙叒叕向靖國神社“獻祭”,安倍心底打的什麼小算盤

2013年12月,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今年以來,日本與鄰國的關係雖有回暖的跡象,安倍本人也多次高喊要未向未來發展與中國、韓國等重要鄰國的友好關係。那麼,一邊高喊邦交友好,另一邊卻又向美化殖民和侵略戰爭的靖國神社供奉祭品和進行參拜,安倍心底打的究竟是什麼小算盤?

要解開這個迷題,其實也簡單,那就是安倍既想要面子,也想要裡子,想要內外兩面逢迎,兩面得利。

從裡子或是根源來看:安倍堅定信奉的是右翼、保守主義思想。

他出身政治世家,政治思想深受其外祖父、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的影響。安倍的一生對於岸信介的崇拜近乎瘋狂,而岸信介本人正是日本戰後右翼勢力的鼻祖,也是東京審判中判定的19名二戰甲級戰犯之一,因而,甚至可以說,安倍正是岸信介培養出來的日本右翼政治勢力。自從政以來,安倍每每打著“向先人之靈致意”的名號向靖國神社“獻祭”,實則是向日本右翼軍國主義思潮“獻禮”。

從面子或是外部因素來看:安倍想為日本國內經濟脫困找出路,必需緩和與亞洲鄰國的關係。

自2013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以來,安倍政府與中、韓兩國關係陷入冰點,中日、日韓雙邊經貿、人文交流,乃至中日韓三方合作都深受影響。近兩年以來,日本“安倍經濟學”改革乏力,加之東亞局勢瞬間萬變、日本開始日漸邊緣化,日本國內要求安倍改善與周邊鄰國關係的呼聲日漸強烈,因而,安倍這才漸漸“示好”,暗示願意與中韓搞好關係。今年5月,中日韓首腦會議在東京順利召開就是一個開端,而本月下旬即將出訪中國更是一個重大信號。

出訪前又雙叒叕向靖國神社“獻祭”,安倍心底打的什麼小算盤

10月18日,近70名日本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

對於安倍首相及其政府的這一番“操作”,無疑要有清醒的頭腦,至少要看清三點:

其一,中日是重要鄰國,兩國關係繼續僵下去對雙方都不利,逐步改善關係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才是良策。

有句話叫該來的總會來,用在安倍身上再恰當不過。不論是2006年首次當選首相,還是2012年第二次上臺執政,其政治立場尤其是對歷史問題的看法並無太大轉變,但自從安倍上個月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續任日本首相已成事實,並將延續至2021年,他如無意外將成為戰後日本最“長命”的首相。

在這一現實面前,鄰國要麼直面現狀、與安倍打交道;要麼繼續僵持下去,坐失發展機遇與時間。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如何取捨似乎再明白不過。因而,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這樣的重要節點,雙方往前走一步對彼此可以說都個機遇,總歸還是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出訪前又雙叒叕向靖國神社“獻祭”,安倍心底打的什麼小算盤

2006年,安倍曾以日本首相身份訪華

其二,雙方未來合作又有突破,但矛盾分歧點短期內不可能減少。

在安倍看來,雙方未來的合作將以經濟、人文為主要突破口,由易入難。在中短期內,雙方在政治或是安全內尋求突破仍有相當大難度。畢竟,安倍的右翼立場與歷史史觀短期內不可能有本質性的轉變,這一點要有清醒認識。

出訪前又雙叒叕向靖國神社“獻祭”,安倍心底打的什麼小算盤

2018年9月23日,安倍訪美與特朗普會面時似下屬“彙報工作”

其三,美日同盟仍是安倍政策的核心,安倍不可能背棄美國。

美日同盟是日本戰後對外戰略的基石,更是安倍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日本是在這一基礎上尋求發展對外關係的。因而,任何關於日本在某種利益之下可能背棄美日同盟的預設都是不靠譜、不現實的。那種認為可借安倍之手來制衡特朗普政府的想法,短期內看來是不切實際的。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的日本安倍政府首先是美日同盟下保障自身利益的日本,而後才是想要與鄰國搞好關係的一個東亞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