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老塔,2018年天府友誼獎獲得者

從德國到中國,從瀘州到阿莎芬堡

七千餘公里距離,二十個小時行程

每月往返2次

阿沙芬堡和瀘州的“雙城記”

生活成為了塔奇曼教授的日常

他叫老塔,2018年天府友誼獎獲得者

塔教授在瀘州的辦公室

Alexander Tobias Teichmann (亞歷山大·託拜厄斯·塔奇曼), 德國著名婦女疾病專家,四川省特聘專家,2018年天府友誼獎獲得者,現任中德婦女疾病及圍產醫學部主任、中德乳腺疾病綜合醫療部主任,中德婦科腫瘤病房主任。

入川,為婦科醫療帶來曙光

塔奇曼教授看起來高高瘦瘦,講起話來幽默風趣,醫院的同事們都親切的稱他為“老塔”。當談及自己為什麼來四川的時候,老塔笑著告訴記者,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自己就曾到過中國,在德國的從醫生涯中也接觸了很多中國醫生,“我喜歡中國,熱愛醫療事業,當然不是因為四川多雨的天氣”。

2016年經四川省衛計委引薦,老塔第一次來到了瀘州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乳腺外科。調研中,老塔發現科室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絕大多數手術都是採用傳統的乳腺癌根治術,採用保乳手術治療的不足3%。雖然這在中國各醫院是普遍現象,但並不符合近10幾年來國際最新發展趨勢。

在初期的相互瞭解和溝通後,老塔逐漸將德國標準的保乳手術技術和理念移植到瀘州,在他的努力下,乳腺外科的保乳率由2016年的不足3%迅速提升到2017年的35%,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他叫老塔,2018年天府友誼獎獲得者

塔教授看望病患

在乳腺外科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後,老塔的工作能力和紮根四川的決心也得到了省衛計委和醫院上下的高度認可。在經過反覆論證和多次磋商後,中國西部第一個以外國人擔任主任的臨床科室——中德婦科腫瘤病房於今年3月正式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成立。

科室成立後,老塔又將重心放在了卵巢癌手術的診療上。由於老塔所提倡的卵巢癌手術方法與傳統的方法相差較大,最初來自患者和其他相關科室的質疑甚至牴觸自然是可以預見的。為了改變同事們的觀點,老塔把國際最新的婦科手術指南中關於卵巢癌手術方法的段落打印出來,並翻譯成中文,小心翼翼地疊放在白大褂衣兜裡。

每當有同行對他的方法提出疑問時,老塔就會很嚴謹地拿出指南,耐心地解釋這種手術方法是經過大量臨床研究所達成的國際共識,是目前最佳的臨床治療方法。“改變觀念,有時比技術更重要。”老塔笑笑說道。

前不久,老塔參與了一場橫跨歐亞大陸的生死救援,成功救治一例晚期卵巢癌復發病患,隨後,福建、新疆、山東等省份的患者慕名而來,不少在各大醫院已經被判“死刑”的患者在川南這個德國醫者身上重拾生的希望。


他叫老塔,2018年天府友誼獎獲得者

塔教授(左一)和丁書貴教授合影

出川,搭建中德友誼的橋樑

今年已66歲的老塔每個月都會從阿莎芬堡到法蘭克福,再花13個小時搭飛機到成都,再乘坐4個小時的汽車抵達瀘州,將自己40多年行醫過程中所累積的關於保乳手術、乳房重建手術等相關技術和理念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在每個手術日的當晚,老塔都會獨自一人前往重症監護室看望剛接受了手術的患者,他會親切地握住患者的手,用生疏的中文向患者問候和祝福,老塔說,“手術日當天看望病人是我從醫40餘年的習慣,患者的健康就是我最重要的事情,在四川我也會把個習慣堅持下去”。


他叫老塔,2018年天府友誼獎獲得者


除了專注於婦科和乳腺外科的臨床工作,老塔還把自己在德國的很多資源無私地帶到了瀘州。在老塔的介紹下,他多年的同事,著名生化學家F.H.Wieland教授也成為了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全職教授,並將自己在德國的很多科研課題帶到了瀘州,成立了PI實驗室。

此外,通過老塔的牽線搭橋,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於5月與海德堡大學—德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細胞與分子病理學聯合實驗室,在癌症治療的科研領域開展合作。

除此之外,老塔還親自跑遍了德國各地,登門拜訪多年的老同學、老同事,為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德國各大高校爭取到了20多個博士學位的名額。

9月10日,在第17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開幕式上,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省長尹力為四川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頒發了“天府友誼獎”獎牌和證書,塔奇曼教授也是獲此殊榮的專家之一。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杜一華評價塔教授“天府友誼獎,塔教授當之無愧”。

66歲的他,七千公里的輾轉

老塔的雙城記,構建起中德友誼的橋樑

我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老塔”

共築天府友誼之路

共話醫療進步探索

也衷心地祝福老塔

他叫老塔,2018年天府友誼獎獲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