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盪口位於無錫東部,與蘇州北橋搭界,2004年與甘露二鎮合併成為鵝湖鎮,因位於望虞河上的鵝真盪口處得名“盪口”。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江南小鎮,近年卻因一座飽受爭議的古鎮讓更多的人聽說了這個名字。說起盪口,是小女的出生地,和筆者也頗有些淵源,對盪口也有些許的瞭解,就讓筆者帶您抹去古鎮的浮沉,還原一個真實的盪口。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驛江南,迴盪口

漫步鵝真蕩秋香步道

閨女在盪口報了美術班,上課時間從12:30到14:00,一個半小時剛好可以四處走走。早就聽說鵝真蕩防汛大堤上修建了一條健身步道,不防過去看看。從上課的地方出發大概十分鐘就到了鵝真蕩邊上的新橋村,穿過500多米的鄉間小路就到了鵝真蕩的岸邊。小路北側是一排兩層的蘇南民居,一律是敞開的院子沒有院牆;路南是一片田地,有的地塊上扣著大棚、有的地塊上種著的水稻一片金黃,小路上人不多很靜,這才是江南農村純色的風光,我最喜歡的類型。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新橋村,後雙河-鄉間小路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鄉間小路北側民居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路南稻田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路南地塊塑料大棚

鵝真蕩的岸邊,是一條沿湖彎彎曲曲的健身步道,步道中間紅黃藍三條彩虹標線特別醒目。步道到岸邊之間的溼地景觀區域中幾個綠化工人在認真的侍弄著花草;一個人漫步在彩虹步道上,右手邊是波光嶙峋的鵝真蕩,湖面廣闊,有一條很大的貨船在湖面上行走;步道上能清楚的看到湖北岸甘露沿湖一帶的建築;左手邊是一片稻田和村莊,這裡的稻田面積更大,成片的連在一起。藍天上漂著白雲,不時還有幾隻小鳥飛過,秋高氣爽,溫度不高也不低,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在江南最舒服的季節來這裡享受歲月靜好。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鵝真蕩秋香步道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鵝真蕩秋香步道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鵝真蕩秋香步道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鵝真蕩水面

話說這鵝真蕩介於無錫和蘇州之間,東岸是蘇州相城區北橋街道,西岸是無錫鵝湖鎮的盪口、甘露兩鎮。連接長江和太湖兩大水系的望虞河穿湖而過,最初由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主持下修建,南起太湖邊沙墩口,北至長江邊的耿涇口,現為“引江濟太”工程調水河道,是太湖主要洩河道之一。沿途穿越漕湖、鵝真蕩、嘉陵蕩三個湖泊(湖蕩),均為環湖築堤、穿湖過水。盪口也正因位於鵝真盪口處而得名,也因水陸的便利在晉代就已經形成集鎮,古名“丁村”,素有“小蘇州、銀盪口”之稱。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連接太湖與長江水系的望虞河穿湖過水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健身步道邊溼地景觀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鵝真蕩水面

沿著步道繼續前行,快到盡頭的時候左手邊一條小路旁是一棟年代稍遠已經廢棄的二層樓房連著一排平房,走近一看早已是人去樓空,牆面上的石灰也大片的脫落露出了裡邊的片片紅牆,想必是因景區的建設而被遷出,亦或是房屋的主人在其他地方購置了房產。反正這一片已經沒有人居住。估計過不了多久這幾座老宅將不復存在,或許建成新的景觀,或許乾脆推倒重新種上稻田。在這片房子的後身還有好幾個水塘,這才是江南水鄉。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廢棄二層小樓連一排平房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廢棄樓房身後的水塘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盪口河閘

飽受爭議的盪口古鎮

說起盪口古鎮,開發商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古鎮一直飽受爭議。實際上十幾年前在現古鎮景區的位置確實有些清朝的建築和幾座名人紀念館,當時還沒有開發,甚至都沒聽本地人特地提到過這裡還有座古鎮。後來2008年的時候周圍一圈開始築起了圍牆,將古鎮範圍內很多原住居民都搬遷出來,把古鎮的規模擴大,重新疏通河道,修復了舊時的碼頭、駁岸,新建了好幾條街的仿古建築,直到2013年施工基本結束,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古鎮碼頭

從建成到2015年景點門票免費,也是開發商吸引遊人的一種營銷方式,試想一個油漆未乾剛剛翻建的古鎮誰肯會花錢進去觀看呢?後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無錫蘇州上海這邊倒是有不少人慕名而來,積攢了一些人氣。閒暇之餘到免費的古鎮走走也是件挺愉悅的事,但大多數人前來都是因為“免費”二字。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古鎮風景

遊人的增多,給古鎮及周邊配套的商業項目帶來了活力,開發商就開始研究在門票上做文章,於是2015年起,從原來的免費參觀一下變成了80元/張的票價,於是引來了眾多的批評,飽受爭議。開發商的這種行為只能用“急功近利”來形容,誠然古鎮的建設和維護需要投資,收費也算合情合理,但總拿自己比肩周莊烏鎮,未免有點妄自尊大,客觀上盪口古鎮不論從名氣規模和影響裡等方面都較其他古鎮存在差距。就像養豬也等豬肥了再殺,還沒長成就下手只能說與殺雞取卵、涸澤而漁無異;拿剛創品牌的黃酒和十五年老字號的窖藏同價售賣,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殺雞取卵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涸澤而漁

在被網友和媒體痛批之後,前往參觀的遊人數量銳減,即使是雙休日,在景區北邊隔一條馬路偌大的景區停車場內也是門可羅雀,盪口古鎮的開放商用實力詮釋了不作死不會死的至理名言。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古鎮風景

2012年的尚未全面完工時候也進到古鎮裡一次,那時候還不收門票。一圈走下來倒是有點古鎮的意思,面積也不算小,有的街道的房屋還沒有完全收工,油漆未乾的現象明顯,總體感覺就是太新,商業氣氛太過濃厚。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古鎮風景

盪口古鎮景區內基本是以一些些名人的舊居為主線,景區內共設8處景點,分別是華氏義莊、錢穆舊居、關帝廟、華蘅芳生平事蹟陳列館、華君武故居、亨得利鐘錶館、王莘故居、會通館。自古江南多才俊,盪口也確實是個頗有文化歷史背景古鎮。據查盪口華氏家族曾為無錫望族之最,僅明清兩代就出了37名進士,明代首創銅活字印刷的華燧,近代科學家華蘅芳、華世芳兄弟,漫畫家華君武,導彈專家黃敞、黃敦兄弟,引進莫爾斯電報、鋪設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的華世鑑等均為盪口華氏族人。國學大師錢穆、錢偉長叔侄曾啟蒙於鵝湖,中科院院士錢臨照、錢臨希兄弟,著名音樂家劉天華,著名教育家顧毓秀等曾執教於鎮上的盪口小學。一個江南小鎮幾百年間出現這麼多有影響力的人物,倒是說明盪口確實是個有著厚重文化底蘊的小鎮,最起碼在教育方面,絕對處於當時的領先地位,這點毋庸置疑不可全盤否定。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華氏義莊

當時別說外鄉人,本地人也都覺著新鮮,吃過晚飯到古鎮裡走一圈倒也是個不錯的去處。景區至今仍對無錫本地人實行免門票的政策,這點開發商倒是還沒有把事做絕,據說本地人到檢票口說幾句當地的方言就能免費放行,如果連本地人都要收費的話估計必將是個徹底的涼涼。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涼涼

事已至此開發商也落得個進退兩難的地步,繼續收費飽受詬病客流繼續減少,以目前的情況看來即使重新恢復免票遊客也未必肯買賬。旅遊市場的培育需要一個必要的週期,即使票價再高沒有大量遊客的支撐也談不上能有多少收益;所以開發商應該好好反思,切實研究出一套可行的方案,重新聚攏人氣,才不至將古鎮落得如此尷尬的境地。

名副其實的彩印之鄉

如果說盪口古鎮有點名不符實,但說盪口是“中國彩印之鄉”確實是實至名歸。大力宣傳的古鎮反遭詬病,作為盪口支柱產業、經營多年的彩印行業則不為大多數人所瞭解,這確實有點灰色幽默。

江浙一帶差不多每個鄉鎮都有一個優勢產業,這在江浙一帶是個特色。有的地方專機械加工、有的鄉鎮專做刺繡、有的鄉鎮專做取暖設備,從生產到配套品類齊全,集中優勢資源以鄉鎮為單位打造一項優勢產業。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盪口彩印廠

盪口的特色產業就是彩印。經過多年的經營,早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體系,一個盪口鎮僅工商註冊的彩印廠就有大大小小兩三百家,走在盪口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彩印廠、平面設計工作室,還有很多售賣彩印耗材配件的商店;逢年過節之前滿載著紙盒包裝的全國各地牌照的大貨車出入於鎮內的彩印廠。國內大部分的酒類、月餅包裝都出自這個小鎮,所以稱盪口為“中國彩印之鄉”確實是實至名歸。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成品車間

實際上盪口從事印刷行業在歷史上也是有些淵源,上溯到明朝時期,當時首創銅活字印刷的華燧就是盪口人氏,於是在盪口一直存在著印刷行業。到了近代,盪口的印刷廠從最開始僅做紙盒之類的產品,到後來逐步更新設備、升級工藝,逐步形成了功能完備的彩印產業鏈。也算是將老祖宗的產業發揚光大。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盪口幼兒園小朋友參觀彩印廠

江浙一帶幫帶觀念很強,一家人做某項業務賺錢發財後會幫帶一個家族共同崛起。盪口的彩印最初的發展也是基於幫帶的模式,據說當時有誰建廠缺少資金需要擴大生產,親朋好友就會買一臺或者幾臺機器放到廠裡作為投資,賺到錢年底按出資比例分紅,拿到分紅之後的投資人積累足夠的資金自己再開廠;有時候訂單多做不過來就分一部分給其他廠來做,就這樣大家幫帶著將一個個農村小作坊逐步壯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現在產業集中的規模。

走遍江南-抹去古鎮的浮塵,還原一個真實的無錫盪口

燙金機

每年中秋之前的幾個月是小鎮最忙碌的時候,加班加點的趕製月餅包裝。如今的包裝越來越精美,除了彩印,還有串珠子之類的活計外包給鎮上的人,有很多老人在家裡就可以接活,雖然工錢不高,但最起碼給周邊的居民提供了一個額外的收入。

在這裡運氣好的話會買到價格便宜的白酒,倒不是這裡出產這個東西,而是一些酒廠經營不善付不了酒盒包裝的貨款,就只能以物抵債;彩印廠老闆留一些送人和自用之外就要低價拋售回籠資金,價格肯定比市面上便宜不少。

這就是我所瞭解的盪口,一個有點爭議的江南小鎮。儘管有些爭議,但抹去世間的浮塵,依然難掩江南女子般的婉約和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