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里的好狗和壞狗的差別

動物一直與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離,動物崇拜像十二生肖就全是動物,各種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狼、蛇、熊這些,還有遠古時期的石壁上得巖畫鹿,各種宗教壁畫裡的動物,或者小孩子穿戴的虎頭飾品的服飾。總之動物與我們不可分離,動物即被人尊崇也被人類使用。

中國文化裡的好狗和壞狗的差別

狗年說狗。狗在現代人印象中是絕對的歡樂寵物,家庭飼養的首選之一。但好像仔細想想跟狗相關的一些成語典故,似乎狗在過去不是什麼好“東西”,好東西都不能跟狗沾邊。狗仗人勢、雞鳴狗盜、狗膽包天、兔死狗烹、狗尾續貂、狐朋狗友、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等等。曾經見過某個網站的算命的,說屬狗的不能與姓呂的聯姻,估計就是這句“狗咬呂洞賓”鬧的。

說狗好話的確實不多,這樣看來,狗忠誠善良的特性也似乎只存在於,它作為寵物的範圍裡了。

中國文化裡的好狗和壞狗的差別

的確,狗在中國人的意識,可能還是不好的多於好的方面。自己養的寵物狗,再怎麼可愛喜歡,誰也不敢拿狗來跟任何人作比喻,這肯定是找罵呢。不過用狗來自黑,這樣是可以的,現代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是單身狗需要拯救,還有加班狗,累成狗等等。覺得狗慘兮兮,用狗來自黑。孔子也曾被人說過精神面貌很像喪家犬的模樣,“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可見狗的聲譽一開始就不怎麼樣。

中國文化裡的好狗和壞狗的差別

狗真的一無是處嗎?當然不可能。

如果有人說願效犬馬之勞,肯定不是在罵人也不是自黑。是真心願意乾點鞍前馬後的跑腿事情,狗是忠誠、勤勞、質樸的形象。

從古典文學作品中,我們經常能夠讀到狗是負責看門的動物。民間諺語說“農家不養狗,夜裡無人守”,中國有六畜,六畜都是指家畜,馬、牛、羊、雞、犬、豕,在防盜基本靠狗的年代,養只狗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小孩背的《三字經》“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就有說明。

中國文化裡的好狗和壞狗的差別

當然狗不止幹看門一件事,以遊牧狩獵為主的地方,狗還能幫人打獵,追捕野兔、鹿等獵物,或者是看慣羊群,防離群走丟。在這些方面它們比人強太多,嗅覺靈敏,腿腳快,絕對是不二之選。農耕與遊牧民族確實是有文化差異,反應到對狗的態度上也會截然不同。在吃肉狗的問題上,如果是遊牧民族或印歐人可能是難以理解的。

中國文化裡的好狗和壞狗的差別

狗在古代也會被跟豬牛羊一樣,作為祭祀祖先的貢品或者日常食用的肉食,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一眾文物中,就有狗肉祭品。漢代有畫像磚也繪過此類場景,就不一一列舉。

另外在黑龍江地區的狗拉雪橇,狗是當地人傳統的交通工具,人們馴養工作犬,幫助人類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出行,搬運物品都要靠狗拉車完成。

不管是說狗的好話還是壞話,做什麼用途,都是來自狗對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和人對動物本性細緻入微的觀察結果。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