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患者,怎麼能不知道這味中藥?

痛風患者,怎麼能不知道這味中藥?

痛風,在中醫上稱之為痺症,主要在於人體正氣不足,脾腎功能失調,溼熱痰瘀等病理產物聚於體內,留滯經絡,復因飲食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內外合邪,氣血凝滯不通,溼濁流注關節,發為痛風。久病入絡,氣血失暢,淤血凝滯,痰淤互結而導致的關節腫大畸形,病久不愈。脾腎陽虛,陰毒內蘊。可發為尿酸性腎病、腎功能不全。

無論是中醫、西醫在痛風病的治療中,都會建議痛風患者要注意多喝水,作用無外乎就是通過飲水來促進人體代謝,並通過代謝,排洩身體裡多餘的尿酸。

作為一個痛風患者,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個人在治療的過程中,曾大量使用黃芪這味藥,雖然見效有些慢,但是筆者卻認為黃芪在痛風的康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痛風患者,怎麼能不知道這味中藥?

在《本草匯言》中記載:“黃芪,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驅風運毒之藥也。故陽虛之人,自汗頻來,乃表虛而腠理不密也,黃芪可以實衛而斂汗;傷寒之證,行發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虛而正氣內乏也,黃芪可以濟津以助汗;賊風之痾,偏中血脈而手足不隨者,黃芪可以榮筋骨;癰瘍之證,膿血內潰,陽氣虛而不斂者,黃芪可以生肌肉,又陰瘡不能起發,陽氣虛而不愈者,黃芪可以生肌肉。”

第一:黃芪是行氣效果最好的中藥:

中醫在治療的痺症的時候,會充分考慮活血這個方面。而行氣,是活血的前提。正所謂氣行則血暢。而補氣對於康復中醫所說的痺症,具有著重要的意義。中醫認為,痺症是因為風寒溼邪入侵人體造成體內的寒凝,而中醫更倡導“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第二:痛風患者是心腦血管的高發人群:

目前痛風患者經常使用的藥物以非布司他為最,但是非布司他對心臟疾病的影響也很大。據美國FDA於2017年11月15日發佈的藥物安全性公告顯示,非布司他所引發的心源性死亡風險高於別嘌醇,並再次強調了非布司他容易引起心臟病、中風和心源性死亡,希望公眾引起注意。所以,服用降酸藥控制痛風的患者,也要小心防範它對心臟帶來的傷害。

經多年的臨床總結,黃芪對於改善人體血壓、預防心臟疾病方面效果顯著,所以多喝黃芪水,對於降低非布司他對身體可以帶來的傷害,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痛風患者,怎麼能不知道這味中藥?

第三:常喝黃芪水,預防糖尿病和腎病:

在中醫看來,長期服用西藥的人,會出現氣陰兩虧,熱結血淤導致絡脈淤阻,腎體受損,從而使蛋白質滲漏於尿中。因此,益氣養陰、補腎活血是對付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高招。

黃芪能夠補氣昇陽,同時又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減少尿蛋白排洩,抑制腎小球肥大等作用;

溫馨提示:

黃芪的功效還有很多,在平時多喝黃芪水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能夠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但是黃芪畢竟是一味中藥,不是人人都能當飯吃的。所以泡黃芪水,或者煮黃芪水時,每次的量不要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