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冬,史達林爲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文|寒江閣一道人

2018年5月9日,俄羅斯聯邦在莫斯科舉行紀念衛國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3週年的慶祝活動。

1941年冬,斯大林為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在這次勝利紀念日的閱兵儀式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俄軍新式S-400防空導彈系統,還看到了俄國軍隊中各大戰區與軍事院校的實力。

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國與西方的關係一直處在一種微妙的狀態當中。雙方時常劍拔弩張,但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卻未因此而褪色,反而愈加明顯。那麼,該如何去捍衛這一和平成果呢?

很顯然,沒有強大的國防是萬萬不能的。

望著紅場前徐徐走過的隊伍,思緒,不僅飛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團對蘇聯不宣而戰,300多萬大軍,數千輛戰車和飛機、三百多艘艦艇兵分三路殺向蘇聯境內。

蘇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開戰不到兩個月的功夫,紅軍便損失了1200架飛機與上千輛戰車,數百萬軍隊被擊潰,局勢異常危急。

1941年冬,斯大林為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為了進一步打垮蘇聯,以騰出手打擊地中海戰場的英軍等抵抗力量,在德國陸軍元帥包克的策劃下,奪取莫斯科的行動方案——《颱風計劃》出爐了。

德軍在進攻的同時,蘇聯方面也敏銳的察覺到了對手的動向,所以一面向莫斯科等大中城市集中武力,一面從遠東調軍來助戰。

當然,遠水不解近渴,遠東軍團還在路上的時候,德軍便已開始攻打莫斯科以西的斯摩稜斯克要塞了。

包克為了奪取該城,使盡渾身解數。終於,在血戰一番後,要塞被攻破。而斯摩稜斯克的堅守為蘇軍集中兵力保衛莫斯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41年冬,斯大林為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不過,外圍要隘的失守,畢竟給莫斯科城內帶來了巨大的恐懼,此時,伏羅希洛夫元帥等紛紛勸斯大林離開莫斯科,以避免被德軍俘虜。

可是,這些都被斯大林拒絕了。有人認為,斯大林是猶豫過的,甚至在火車站還徘徊過。可是這些說法都被他的身邊人所證偽。

最重要的是,斯大林如果離開莫斯科,整個蘇聯的防禦體系都會從根本上被撼動,斯大林不僅是一個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與蘇共中央密不可分。

眼看敵軍壓境,斯大林除命令部隊積極反擊外。為了鼓舞士氣,他決定組織1941年內的大閱兵,這場閱兵,正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24週年。

1941年冬,斯大林為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許多人紛紛反對,認為組織閱兵不僅會削弱前線的防禦力量,還會讓斯大林等人暴露於德國空軍的火力之下。

但是閱兵還是如期舉行,為了讓閱兵成功進行,蘇聯上層一面在保密工作方面投入頗大,另一方面,為了防止軸心國的飛機闖入紅場,蘇聯空軍安排了數百架飛機埋伏在紅場上空的四周。

“一旦有敵機闖入,立即撞上去。”

俄國人在用血去閱兵。

11月7日,斯大林與莫洛托夫等蘇共領導人登上紅場觀禮臺。

斯大林向全體蘇軍蘇軍指戰員發表了講話,鼓勵為抵抗法西斯的入侵做殊死搏鬥。

蘇聯人的確如此做了。在每一條戰線上,他們均誓死力戰。《神聖的戰爭》正誕生在這樣一個時候。亞力山大羅夫樂團合唱的這首歌曲,給蘇軍極大的鼓舞,他們同槍炮一樣,直插德國法西斯的心臟。

1941年冬,斯大林為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經過紅場的部隊很多都是從前線臨時調回的。由於擔憂前線局勢,他們在經過紅場時以小跑通過,這也成為了蘇聯閱兵的一大特色。

1941年冬,斯大林為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中國古代曾有周武王閱兵以激勵諸侯討伐商紂王之事。而幾千年之後,在遙遠的東斯拉夫,這一傳奇再一次被重塑。

珍惜和平,這四個字的分量從來都不輕。

1941年冬,斯大林為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