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爲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提分技巧】專欄: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提分技巧】專欄,在這板塊會將考試中的幾類大題做系統的分析和講解,各個擊破考試難點,爭取在考試中每個大題都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簡答題】回顧複習:

必看教資考試簡答題的“解題套路”,穩拿30分!

若若老師來給大家“錦上添花”,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材料分析題】。

與其說是答題套路,更多的是對材料分析題答題方法的一些小總結,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吧:

1

在答題之前一定先確定知識點的範圍,看清楚題目要求,這道題考察的是哪部分的知識點,劃定出知識點的範圍。

2

在我們劃定的知識範圍裡面,找這道題我們能用的知識點。比如說,問題是讓我們利用教學有關內容來解釋相關現象。

我們知道,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有很多,我們就可以想一下哪些內容可以用來解答材料分析題。

那麼,教學過程的規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這些內容都可以用來回答材料分析題。

所以,第二步我們就是圈定知識點的範圍,從哪些地方去找。

3

看材料。看材料裡面哪些內容貼合我們的知識點,比如,一段材料裡面如果講老師教學的使用方法,教學方法使用怎麼樣,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想教學方法有哪些,還有就是教學方法的使用依據。

4

既然是材料分析題,必不可少的就是材料分析。正常情況下,如果讓你去分析或者評析某個事情,那麼就必須要加上材料分析。但是,如果是問解決策略,這個時候不需要我們進行材料分析,只要寫明策略就可以了。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下面我們舉個具體的例子:

18年上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解答:

(1)材料中體現的德育原則是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長善救失,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材料中賈老師能夠了解並認可學生心腸好、樂於助人、力氣大等優點,同時也教導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賈老師的行為體現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2)貫徹這個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若若老師解題分析 :

1、結合材料,談談賈老師主要遵循了哪一德育原則。(6分)

原理+解釋+材料分析。

原理:

體現的德育原則是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解釋:

什麼是“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也就是“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定義。老師要抓住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幫助學生克服缺點。

材料分析:

材料中老師利用了哪些方式幫助的學生,或者學生是怎麼做的。

2.貫徹這一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12分)

這個原則的具體要求在書上都會有很明確很具體地內容,在每一個原則下面都會附帶這個原則的具體要求,所以大家只要記住並且寫出來就可以了。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17年下: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解答:

該市的做法出發點是好的,審查義務教育辦學效益,提高義務教育辦學效率,有利於提高義務教育的資源利用,促進義務教育的快速發展,但是該市教育局的措施仍然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其具體的措施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唯“分數論”“成績論”為主,不利於義務教育落實促進學生髮展的任務,也不利於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具體體現在:

(1)義務教育指的是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國家、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予以保障的國民基礎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市教育局出臺的任何政策和措施必須以保障義務教育的發展為前提,以促進義務教育效率的整體提高為目的。

(2)促進公平是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該市教育局在出臺政策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均衡發展。

(3)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該市教育局政策的出臺應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學生成績和升學率作為標準。

(4)我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不得設立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均衡分配義務教育資源。該市教育局出臺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需要和學生髮展需要,合理分配教育投入。

義務教育是國家基礎教育,關乎國民素質的提升。因此,政府應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促進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

若若老師解題分析 :

義務教育法角度入手,看這項改革措施貼合了哪些義務教育的法律條款。材料裡有句話,說的是改變以往重點學校“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局面。

那麼,在義務教育法裡明確規定:禁止劃分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那就正好體現了這一點。

在答題的時候就可以組織下語言:該政府的措施做到了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取消了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之間的區別。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17年下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解答:

(1)賈德通過“水下打靶”實驗,提出了經驗類化說(概括說)這一遷移理論。

(2)賈德的經驗類化說理論強調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該理論認為先前的學習之所以能遷移到後來的學習中,是因為在先前的學習中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應用於前後兩種學習中。

(3)賈德的經驗類化說認為,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所概括出來的、並且是兩種活動所具有的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經驗。

(4)概括化不是一個自動的過程,它與教學方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教學方法上注意如何概括,如何思維,就會增加正遷移出現的可能性。這給教師一定的教育啟示,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在學生的認知結構方面,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需要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加以概括,形成具有結構性的內容,以增強知識對於新情境的適應性和可利用性。

教育內容與教學過程的選擇與安排方面

,要做到:①精選教材。教師應在選擇那些基本的、典型的事實材料的同時,闡明概念、原理的適用條件。

②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在教材原理的學習基礎上,通過合理的教學程序進行原理、規劃的遷移應用。

在學習方法方面,教師講授必要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對於一般性的原理和規則的遷移應用。

若若老師解題分析 :

這四個問題本身是不難的,但是有點偏,因為很少有人能夠想到會在這個部分出題,所以說,我們看書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因為出題人的思路真的是我們不能想到的,真的是很不友好,防不勝防,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看書。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若若老師來支招:

若若老師還是要和大家說,材料分析題的出題範圍真的是防不勝防,整個科目二的備考書都是它的出題範圍,我們能怎麼辦,我們也很無奈呀。

所以就要求考試的小夥伴們一定要認真看書哦,因為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小知識點都有可能成為出題老師的“寵兒”喲,

就好比賈德的遷移理論,本身的內容是不難的,但是那麼偏的知識點誰能想到會被考到呢,認真看書的小夥伴們肯定是下筆如流水,那沒有仔細看書的小夥伴肯定就要咬著被角哭泣了。。。。。。

再好比17年下半年考的德育原則,在18年上半年的時候也考了,誰能想到出題老師不按套路出牌,在18年下半年還會不會再考,真的是說不準(嚶嚶嚶嚶嚶嚶。。。。。。)

所以,必須要看書,必須要認真看書,必須要認真仔細地看書,雖然小技巧已經告訴大家了,但是我真的是放心不下你們呀。。。。。。那麼今天的材料分析題的答題套路就講到這裡啦~

書也看了,題也做了,為什麼就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