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95年8月出生的馬文,是一名妥妥的95後。

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她都符合“95後”這個標籤。

2017年大學畢業,馬文和所有同學一樣陷入了迷茫。

身處上海,這個大街上扔十個石子都能砸到九個名校畢業生的地方,馬文所在的師範院校不算出名。

是在大城市找工作,月薪五六千,交著三千塊的房租?

還是回到家鄉,朝九晚五,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這個問題不是屬於馬文一個人的,幾乎是屬於所有畢業生的。

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那年的7月份,馬文拿著一張教師資格證站在車水馬龍的橋頭,想了又想。

耳邊是父母的叮囑:不如就回家吧,爸爸媽媽年紀大了,也想你在身邊陪著。

可眼前這聳立的高樓又是那麼地吸引人,想到自己可能成為光鮮亮麗的大城市白領,馬文還是無法決斷。

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2

時間過去了一年

今年8月,班級群裡組織起了一場聚餐。

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昔日青澀的同學們也都成了老練的職場人。

大家聊起自己的工作,有的眉飛色舞,有的黯然失意。

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小馬,給我們說說自己的工作呀!”同學們起鬨有點內向的馬文。

馬文有些不好意思:“也沒什麼好說的,去年經歷了一段迷茫期,自己也想通了一個道理:

面對任何事情,“做”永遠比“說”重要。

曾經想了無數種可能,無非是為自己找了後退的藉口。直到自己試了去做,才能瞭解好壞啊!

我現在的職業是一名互聯網教師,作為師範專業的人,大家應該很熟悉這個職業了。

跟千千萬萬學校裡的老師一樣,我們教書育人,只不過我可以坐在家中對著電腦上課而已。

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哎,小馬,我曾經也想過去做互聯網教師,就是不知道能掙多少錢啊!”

“大家都是老同學,我也不瞞大家,我現在做了一年,還算起步階段,一個月平均工資一萬三,但是今後還有上漲空間,我想慢慢來。”

“這麼多啊!”

“那我真後悔我當時沒去......”

“小馬可以啊!”

飯桌上一陣騷動。

馬文倒是淡然:“其實我知道,咱們有些上海工作的同學也是月入過萬的,只是你們在這裡壓力大,物價高,而我老家是個三線城市,等於我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在三線城市生活,幸福感還是可以的。”

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是不是真的啊?小馬,你可別忽悠我們!”班裡曾經的刺頭李嘉禾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飯桌氣氛頓時有些尷尬了,大家紛紛看向馬文,看她如何應對。

馬文笑笑:“我騙你們幹嘛呢?這話要不是你們問我,我還真的不願意說呢,免得讓人以為我顯擺。不信的話,你們自己去網上查查什麼叫做互聯網+教育時代,什麼叫做走在時代前沿的老師,就會明白啦!”

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與馬文要好的大鏡有些生氣:“我說李嘉禾,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不信拉倒,你這種不知道行動只會嘴炮的人,活該掙不上錢!

發問的李嘉禾也有些尷尬,趕忙打了個圓場:“我不就這麼一說麼,我真心為小馬高興!”

3

聚餐結束後,馬文一個人走向酒店。

路上,想起來曾經站在街頭的迷茫和無助,想起來鼓起勇氣去了一家線上一對一培訓機構面試的經歷,也想起了第一次上課的心慌。

這一年過去,她已經成為了可以養活自己贍養父母的獨立女性,也成為了學生尊敬的馬老師,曾經在上海的日子彷彿過去了很久。

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那些瘋狂備課,對著鏡子練習每一個笑容每一句音調的時光,外人聽起來很辛苦。

馬文卻覺得,很酷!

在三線城市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那個95後憑什麼?

哪有人的工作是不辛苦、不累的?

甚至很多時候,你的辛苦付出換不來對等的回報,這也太正常不過了。

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兒,不就是把握了最好的機遇麼?

馬文覺得,做互聯網教師,自己真的賺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