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初一语文」第13讲《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第13讲《十二章》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古代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引出《论语》。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因为早年读书不多,没有很多学问,对历史典故也不熟悉。等他做了宰相以后,太祖经常劝他读书。因此,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一部书,仔细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便得心应手。家人习以为常,却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书。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老学究,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适合。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后来,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就是一部《论语》。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也常被后人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作家作品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考点2 字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不亦乐(lè)乎 不愠(yùn) 曾(zēng)子 吾(wú)日三省(xǐng)

传(chuáng)不习乎 吾十有(yóu)五 逾(yú)矩(jǔ)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瓢(piáo) 曲肱(qū gōng) 笃(dǔ)志

考点3 重点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词义

朋:(古)志同道合的人。

(今)彼此友好的人。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对别人的尊称。

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蒙蔽,没有。

殆:(古)有害。

(今)危险。

疏:(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3.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日。

4.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5.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学问和知识。

曲肱而枕之:代胳膊。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三人的有点和长处。

②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于我如浮云:对于。

③其

人不堪其忧:他的,代词,代颜回。

乐亦在其中矣:它的,代词,代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代词,代前面提到的三人。

④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和

三十而立:表修饰:地或不译

6.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

考点4 文章内容理解

1.学习的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道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匹夫不可夺志也。

4.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 、例题精析

例题1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C.《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D.《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参考答案】 B

【解析】《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例题2

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2)在上海世博会上有来自各国的游客,我们用孔子的" ,

?"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由衷的欢迎。

【参考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解析】理解题干和文章内容,注意错别字。

例题3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不堪其忧 ④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写出二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① ② (4)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参考答案】①通"悦" 愉快 ②生气 ③经得起 忍受 ④越过 超过(2)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②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3)三省吾身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 三十而立(4)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则。这则讲的是如何调和"学"与"思"的矛盾。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牛角尖。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有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解析】(1)注意①说是通假字,通"悦" 愉快。(2)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罔,迷惑。殆,疑惑。(3)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例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不能去云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不亦说乎 

B.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 学而不思则罔

D. 此之谓失其本心 想见其为人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参考答案】(1)生气,发怒 ;离开

(2)D

(3)①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②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4)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解析】(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A项中的"说"前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后者意思为"讲,谈论,叙述"。B项中两个"虽"前者是"虽然"的意思;后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前者是连词,可译为"就"或不译;后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因此本题选D。

(3)第①句注意"善"在这里指优点,长处,"而"表顺承,一般不译。第②句为倒装句"礼其家"(状语后置),翻译时为"其家礼",关键词有:"诸"是兼词,解释为"众多","时"是名词作状语,"按时"的意思。

(4)通过理解甲文文言内容,分析原因。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四 、课堂运用

基础

1.阅读课文《论语》十二章片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给加点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不逾矩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段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参考答案】(1)yùn wǎng

(2)迷惑 恼怒 诚实 规矩

(3)①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快乐的事情吗?②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收获,凭此可以做老师了。

(4)略

【解析】(1)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3)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温""故""新""可以""为",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4)选一句,或从学习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谈体会。

2.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温故而知新( )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欣然曰 不以为然

C.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知天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参考答案】(1)旧的知识 喜欢

(2)D

(3)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期中了

(4)(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之。"(《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解析】(1)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故"这个词,是词类活用。

(2)D中二者都是"了解";A:转折/承接;B:……样子/这样;C:作为/替

(3)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饭"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4)学生根据积累具体要求,积累合理正确即可。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传不习乎

 ③足食 ④去食

(2)下列加点词与"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思而不学则殆 D.潭西南而望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①自我检查、反省②温习③充足④食物(2)D(3)①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②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4)共同强调的是诚信。示例: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

【解析】(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2)题干中的"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A项"而"表承接,可译为"从而";B项"而"表并列,可不译;C项"而"表转折,相当于"却";D项"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文言词语,"善""皆""信""立"。(4)找两文共同强调的主题,甲文中的第一则和乙文都强调的是诚信。

拔高

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乙:《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不亦说乎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然后能自强也④学学半(2)翻译下列句子。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与学习相关的内容,甲文中体现出关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观点是 ;乙文中所阐述的关于学习的核心思想是 。(4)根据甲乙两文相关观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体会。【参考答案】(1)①通"悦",愉快 ②真诚,诚实 ③勉励 ④教(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②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相长(4)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解析】(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特殊文言用法。(2)翻译文言句子,注意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故""新""虽""至""善"和特殊文言句式"可以为师矣"是"可以之为师矣"的省略句。(3)此题考查理解型默写,根据题干理解得出。(4)有选文观点1分、结合自己实际1分、语言流畅1分。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 bì):谄媚逢迎。③善柔:当面奉承背后诋毁。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夸夸其谈。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②学而不思则罔( )

③可谓好学也已矣(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②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2018年 初一语文」第13讲《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1)听从;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喜爱

(2)①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②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疑惑了。

(3)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择友之道

(4)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解析】(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直""谅""闻""益""殆"。(3)理解文章内容。(4)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地走入了《论语》,在简短精炼的语言中,学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领会了乐学好学、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受到了安贫乐道的精神洗礼,深刻的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六 、课后作业

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 新: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

(6)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 斯:________

(7)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__

(8)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名著《论语》的封面弄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2.(1)同"悦",愉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诚信 (4)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5)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疑惑 (6)往、离去 这,指河水 (7)胳膊 (8)坚定 

3.D(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4.C 

5.(1)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7.(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8.(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2.C 

13.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拔高

14.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是以谓之"文"也( )

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6.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8.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4.(1)什么 (2)因此 

15.(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7.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8.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2018年 初一语文」第13讲《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