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業困境突圍 還債期來臨!融資難 怎麼破?

【環保PPP中標大戶難逃償債壓力:有金融機構見了就躲 部分企業擬賣項目求生】從PPP項目單體投資規模快速增大,到今年以來遭遇的融資難,再到債務到期無力償還而出現債務違約,圍繞著現金流,形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在2017年環保企業中標PPP項目業績排名的前15位中,至少有5家企業將在今年迎來一輪還債期。(每日經濟新聞)

紅極一時的環保行業,如今正遭遇資本嚴冬,彼時的高槓杆擴張,此時卻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日前,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辦的“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原本安排的第一個對話主題是“產業的重任與擔當——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但是,對話嘉賓卻將話題“引偏”了,直接談起了環保企業遭遇的融資困難、債務違約等問題,立即引發共鳴,整個分論壇的討論主題也轉向了環保企業融資難等問題。

從PPP項目單體投資規模快速增大,到今年以來遭遇的融資難,再到債務到期無力償還而出現債務違約,圍繞著現金流,形成了一系列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2017年環保企業中標PPP項目業績排名的前15位中,至少有5家企業將在今年迎來一輪還債期。

多位環保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期拿PPP項目比較“猛”的一些環保民營企業正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在國家大力去槓桿,融資難度加大的背景下,一些企業已經與資金充裕的央企、國企洽談,計劃變賣項目資產,甚至是公司股份。

行業現狀:部分企業將迎來還債期

一度被認為是資本市場“寵兒”的環保行業,在環保龍頭企業東方園林(002310,SZ)遭遇“發債門”後,似乎一夜間被打回原形。

今年5月,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園林”)2018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結果公告顯示,2018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含10億元),分2個品種,發行時間自2018年5月17日至2018年5月18日,均為網下發行。品種一最終發行規模0.50億元,票面利率7.00%;品種二無實際發行規模。

這意味著,東方園林原計劃發行債券的最大規模是10億元,但是,最終獲得的資金規模僅為5000萬元,僅為最大發行規模的二十分之一,一時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近年來,東方園林一直是行業佈局最快的環保企業之一,據統計,2017年東方園林中標的PPP項目金額高達715.71億元,穩居環保企業中標業績榜首。

對此,多位環保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東方園林上述發債的事情對環保行業起到了負面影響,作為環保龍頭企業發債都發不出去,要麼是市場確實沒錢了,要麼是資本市場對這個行業不看好。它們對融資形勢還是太樂觀了,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環保PPP項目大部分都還在建設期,現在的問題是沒辦法融資,以前環保的概念很熱,現在一些金融機構見了環保項目就躲。”

據全聯環境商會統計,截至2017年底,重點跟蹤的一百餘家環保上市公司共披露中標項目586個,其中PPP項目351個。中標項目總投資金額接近5000億元。

其中,環保企業中標業績排行榜前15家企業依次是:東方園林、蒙草生態、碧水源、啟迪桑德、鐵漢生態、光大國際、首創股份、博天環境、神霧環保、國禎環保、盈峰環境、三聚環保、聯泰環保、盛運環保、中國建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東方園林今年將有近30億元短期票據到期;蒙草生態年內到期短期貸款約18億元;國禎環保截至2017年底有息債務36.63億元,短期債務達到8.3億元。而神霧環保與盛運環保更是直接出現債務違約。

這意味著短期內以上15家企業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迎來了較大規模的還債期。

原因透視:融資成本大幅上漲

如果說東方園林遭遇“發債門”是環保企業融資難的標誌性事件的話,那麼,神霧環保(300156,SZ)債務違約可認為是該事件發生的前兆。

今年3月14日,神霧環保發布關於“16環保債”未能及時兌付回售本息的公告,神霧環保應於2018年3月14日前支付2016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債券簡稱:16環保債)的回售本息合計約4.86億元。截至本公告日,因公司流動資金較為緊張,未能如期兌付“16 環保債”回售本金和利息。

兩個月後,5月18日,神霧環保發布關於銀行貸款逾期的公告,神霧環保於2017年與南京銀行北京西壩河支行簽訂了《人民幣流動資金借款合同》,授信額度為人民幣10000萬元,期限1年。目前該筆貸款已到期,由於公司流動性趨緊,資金短缺,無法按時償還該筆貸款。截至目前,該筆貸款已逾期。

與此同時,神霧環保曝出員工欠薪,且因融資進度未達預期,加之公司2018年上半年流動資金緊張,2018年春節過後勝沃項目未能按期開工建設的問題。

環保企業的債務違約問題並未就此中止,緊接著另一家上市公司,*ST凱迪(000939,SZ)7月19日發佈《關於公司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公告》,稱因資金週轉困難,致使部分到期債務未能清償。截至7月17日,逾期債務共計31.79億元,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比例為29.90%。

當日,*ST 凱迪還發了另一份公告稱,因公司中票違約、債務輿情等問題引發的信用風險,導致部分債權人向相關法院申請訴前保全等措施,公司賬戶凍結情況有所增加。母公司賬戶共有14個賬戶被凍結,凍結金額30.94億元,公司旗下共有43家子公司的92個賬戶被凍結,凍結金額33.10億元。

此外,盛運環保(300090,SZ)在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中介紹,去年底以來,由於公司陷入較大債務危機,流動性嚴重不足,公司項目建設基本處於停頓狀態,營業收入大幅下降,而三項費用同步卻有所增長。

記者發現,存在自有資金不足、大量逾期未償還債務的環保上市公司絕非僅限上述幾家,藍天環保等企業同樣發佈公告坦誠存在相關問題。

文一波認為,近年來,環保PPP項目的範圍在擴大,體量在加大,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多,但是,項目與融資不匹配,融資體系並未建立起來。

然而,環保企業融資難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融資成本大幅上升,金融機構對於環保企業和環保項目也更加挑剔。

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根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去年以來環保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提高了,去年表內融資成本接近6%,今年上半年超過了6%,7月份以來從一些銀行了解到,融資成本起點是7.5%。其實,融資成本能控制在8%左右都是非常好的。

文一波稱,相比融資成本高而言,讓一個環保企業感到無奈的是融不到錢,金融機構對企業和項目更加挑剔了。

困境突圍:有企業已考慮售賣項目股權

“清新環境如果不在資金上有很好的突破,我是不會輕易去碰PPP項目的,未來一個階段也是這個思路。”

在看到很多前期狂熱佈局PPP項目的公司出現資金壓力之後,張根華對於清新環境沒有盲目跟風感到慶幸。

張根華回憶稱:“PPP項目我們不是不願意做,此前我們內部也有過爭執要不要做PPP項目,後來還是決定不做,畢竟PPP項目規模太大了,撬動性太強,一兩個項目會直接影響整個的收益,而且收益嚴重滯後。”

但是,在環保PPP項目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如何量力而行地追逐優質PPP項目變得更為重要。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選擇PPP項目,重要的是項目質量,再與強者為伍。通過與資本雄厚的央企合作聯合中標環保PPP項目,在為治理提供技術方案上創造價值,通過少量投資資本金,撬動幾倍的環保治理市場。

“其實PPP最有優勢的是央企,不僅融資能力強、融資成本低,關鍵是這些PPP項目都是工程施質,央企本來就有工程施質的優勢,有些環保企業在PPP爭奪中,就是因為沒有優勢而被裹挾進去的”。趙笠鈞說,當時還羨慕那些拿了很多PPP項目的公司,現在回頭想想也是驚出一身冷汗。前期拿了很多PPP項目的企業,現在面臨的融資問題比較大,這個形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對存在融資困局的環保企業而言,未來將如何破局呢?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於立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道:“一些民營環保企業已經在和大的央企、國企洽談出售資產或股份,行業內有一些已經這麼做了,但是,目前還沒有看到有成功的。”

一位不願署名的國有企業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一些環保企業出售資產或股份等現象就發生在這一兩個月,一開始遇到融資難的問題,企業也採取了很多自救的方法,但是,越往後越發現那些方法行不通,出售資產或股份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下策,已有一些企業和自己所在的企業在談收購的事宜。

趙笠鈞也認為,估計這些企業項目或企業最後都會是大型央企或國企進來接盤,一種方式是賣項目資產,另一種方式是直接賣企業股份。已經有好幾家大的環保上市公司在與央企洽談相關事宜,尋求解決方案。

趙笠鈞補充說,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環保企業拿到的環保PPP項目數量明顯減少,規模也明顯變小,現在一些條件不好的項目是沒有企業去投標的,這在去年是不可想象的,現在都回歸理性了。一些PPP項目甚至在作調整,項目規模投資出現了明顯縮水。

實際上,通過這輪被動調整,對於整個環保行業而言將是併購重組、做強做大的契機。

於立國說:“其實這個行業已經不太健康了,大量小的環保企業存在,最終的效率不高,現在需要一些契機,如果按照現在的狀態持續一年到一年半,這個行業將會進行一次比較強烈的洗牌和重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