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国山议”又现新证——《山东民国日报》上的“国山”文献

自民国以来,有定泰山为“中华国山”之议,20世纪30年代,学者易君左等发表《定泰山为国山刍议》,全文分“缘起”、“理由”、“计划”、“办法”四部分,共计一万馀言。其文指出当民族面对日寇侵逼、危若累卵之际,亟应推出中华精神“具体之象征”,倡议将泰山定为中国国山。笔者先后发现《定泰山为国山刍议》两种版本,即发表于1933年1月《江苏教育》第2卷第1—2合期上的文本,以及同年泰安师范讲习所翻印本。近年并将两种版本进行汇校,订补相关旁证资料,编纂为《泰山国山议》一书,2013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虽然“国山”文献被不断发现,但仍存有一些疑点。如1936年出版《进德月刊》第1卷第9期所刊巴斯《泰安印象杂记》中称:“前几年有人提议,把泰山改称国山,当时在报纸上很热闹的议论了些时日。”但目前所见“国山”文章,尚未见刊发于报端者。故《进德月刊》所说报纸议论不明所指。另作家老舍1932年12月在《论语》第6期刊出的《救国难歌》中有句云:“我也曾提倡东封泰岳为国山……”,显然是对“国山议”的回应。但问题是《定泰山为国山刍议》既首发于1933年1月,为何老舍在上一年已刊诗论辩?故有研究者怀疑“国山议”首提者另有其人。凡此问题,笔者《泰山国山议》一书中都未得以圆满解决。

而今“国山”文献的发现,完全破解了以上疑点。新发现证明,易君左等《定泰山为国山刍议》并非首发1933年《江苏教育》,而是首发于1932年10月出版的《山东民国日报》。易文自10月16日开始,在该报第3版以“专载”名义开始刊载,此后于18、20、24、24、26、28、29、31日续刊八次。据易君左《泰山纪游》所记,其初游泰山在1932年9月23—24日,归后写定此文。故《刍议》的撰写时间应在1932年10月初。论文在《山东民国日报》发表后,为老舍所见(老舍与《山东民国日报》关系密切,曾为其副刊《海岱画刊》撰发刊词),同年底遂在《论语》杂志上作出回应;巴斯所说“在报纸上很热闹的议论了些时日”,也正是指《山东民国日报》上连载的“国山”文字。

另外《定泰山为国山刍议》师范讲习所翻印本的底本,过去认定源自《江苏教育》。现在看来,实属误解。今经对勘,师范本与《江苏教育》本存在的文字歧异之处,大都能从《山东民国日报》刊文中找到来源。如开篇第一节中,《江苏教育》本之“士气颓唐”,师范本作“士气颓丧”;“厄布鲁大山”,师范本作“厄布鲁山”;“万方多难此登临”,“此”师范本作“独”;“凭太一”,师范本“凭”作“慰”;“实含有至深至大不可磨灭之哲理”,“哲理”师范本作“哲学”;“全国山系之正宗”,师范本作“全国山之正系”。而上述异文,师范本都与《山东民国日报》完全相同。这便足以说明,师范本的底本正是《山东民国日报》,而非《江苏教育》。从而彻底厘清了《定泰山为国山刍议》的版本源流。

《山东民国日报》是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机关报,1931年7月创刊,日出对开纸二张至三张(王文彬《中国现代报史资料汇辑》,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588页),是当时山东影响最大的报纸。

“泰山国山议”又现新证——《山东民国日报》上的“国山”文献

《民国山东日报》1932年10月16日所刊《定泰山为国山刍议》报影

(泰山学院 周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