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連發8文定調 本科需培養這六個領域「卓越」人才

未來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謝深森)未來網記者注意到,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一併印發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等7個文件,對文、理、工、農、醫、教等領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出了具體安排,明確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總體思路、目標要求、改革任務和重點舉措。

教育部连发8文定调 本科需培养这六个领域“卓越”人才

截圖自教育部官網。

“新時代高教40條”包括10個方面40條,可分為4大部分:一是重要意義和形勢要求,包括第1、2條。闡述了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義和新的形勢要求。

二是指導思想和目標原則,包括第3、4、5條。明確提出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指導思想,確立了未來5年的階段性目標和到2035年的總體目標,提出實施的五項基本原則。

三是主要任務,包括第6至35條。分別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大力推進一流專業建設、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全方位全過程深融合的協同育人新機制、加強大學質量文化建設等七個方面,明確了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主要任務和重點舉措。

四是加強組織實施,包括第36至40條。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主體責任、加強部門統籌、強化支持保障、注重總結宣傳等5個方面明確了工作要求。

同時,一併印發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等7個文件,包括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協等六部門發佈《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關於加強農科教結合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發佈《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發佈《關於堅持德法兼修實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關於提高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關於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育部發布《關於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

“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旨在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在系列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0的基礎上,通過拓圍、增量、提質、創新,擴大了各個計劃的實施範圍,增強了各項改革舉措的力度,提升了改革發展的質量內涵,探索出一套人才培養的中國模式、中國方案和中國標準。

在答記者問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了“新時代高教40條”和“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總體思路,主要有四大方面。

一是服務需求,堅持以本為本。緊緊圍繞新時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特別是對本科教育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順應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發展的背景、定位、功能、結構、格局的變化,建設高水平本科,做強一流專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問題導向,推進“四個迴歸”。針對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還不夠鞏固,一些學校領導精力、教師精力、學生精力、資源投入仍不到位,教育理念仍相對滯後,評價標準和政策機制導向仍不夠聚焦等突出問題,以“四個迴歸”為基本遵循,提出實用管用的改革思路和具體舉措。

三是示範引領,突出率先領跑。以“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為重要抓手,加強新工科建設,推動醫學、農林、文科教育創新發展,引領帶動各類專業提高建設水平,強化分類指導、特色發展,建成一批一流專業,形成全局性改革成。

四是傳承創新,注重銜接協調。認真總結近年來改革發展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凝聚共識,創新政策舉措。注重做好“新時代高教40條”等文件與“奮進之筆”總體方案、“十三五規劃”等的有機銜接,與“雙一流”建設、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等的協調推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還強調,“新時代高教40條”針對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為牽引,提出系列創新舉措,打出改革“組合拳”,重點包括以下舉措:

一是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全面加強課程和專業思政建設,強化每位教師立德樹人意識,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每門課程,建設一批思政教育效果顯著的精品專業課程,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堂,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推動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是促進學生刻苦學習。完善學分制,探索實行榮譽學位,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嚴格過程考核,改革考試形式,鼓勵符合條件的學生積極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增強創業就業能力。

三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圍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提高教書育人能力,明確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加強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強調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施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

四是打造一流本科專業。以建設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引領發展、理念先進、保障有力的一流專業為目標,提出建設1萬個國家級一流專業點和1萬個省級一流專業點。強調“雙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專業。提出主動佈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養老護理、兒科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民生急需相關學科專業。

五是推進慕課建、用、學、管。圍繞建設高水平的中國慕課,提出建設1萬門國家級和1萬門省級一流線上線下精品課程。推動建立高校之間慕課學分認定製度,將優質教學資源引入中西部地區,提升高校教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

六是深化協同育人機制。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加強實踐平臺建設,強化科教協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實施工科教師與行業人才雙向交流“十萬計劃”,建設400個左右“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部委省共建醫學院和附屬醫院,深化部校共建百所新聞學院,健全法學院校和法治實務部門雙向交流機制等。

七是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強調把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作為一流大學建設的首要指標,提出落實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範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和合格評估,開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級專業認證等舉措。

八是強化主體責任。切實加強黨的領導,明確地方教育部門和高校黨委在高水平本科教育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加強領導,強化統籌,完善保障,壓實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