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一定要清空朋友圈


分手後,一定要清空朋友圈


01

在這個社會,想要聯繫到一個人,有千百種方法。

哪怕是再獨來獨往的人也能在社交網站上找到蛛絲馬跡。

我們可能剛結識一個人,就已經將他的微信微博抖音豆瓣甚至考古到人人貼吧都統統翻了個遍,他的人脈圈子你瞭解了個七七八八,無論以後你與他關係如何,他的信息都再難在你面前消失遁形。

即便是如此,我們還是有人在失散,在情感聯結中失散。

這種失散,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雙向選擇,多了一分決絕的意味。

一旦你真的想要和一個人斷開聯繫,那麼就算眼前有千百種能夠聯繫到他的方式,你都需選擇視而不見。

這種選擇才是將你們的關係劃上休止符的最果決的一筆。

但不聯繫,不代表不在意。


分手後,一定要清空朋友圈


就像我自己,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想要知道前閨蜜最近的狀況。

其實也並不一定是想知道她是否比我過得好。

只是想在她的新動態裡找到哪怕一點共同的回憶;想在決裂後還能對她的生活有些參與感。

我知道,這種做法不重要,它無法改變一點點我們的關係。

它的存在,就像是給這段親密相處一個交代,那些日子很美好,它組成了曾經的記憶並且影響了我的軌跡。

02

是的,我和我最好的朋友決裂了,在去年。

我們互相刪除了對方的微信,微博雙向取關,刪除了相冊裡面所有有關彼此的照片,還在朋友圈裡很有儀式感地髮長文訣別。

我以為刪除了這些重要的痕跡我們的生活就將再無關聯。

但是刪除了之後我才發現,聯結我們的渠道實在是太多了。

當我打開支付寶的好友轉賬,她頭像的聊天框裡躺著數天前我們用紅包留言開玩笑互相轉發的一塊錢。

我翻通訊錄的時候發現,裡面藏著她更換過的三個手機號,我的淘寶好友裡有彼此分享的一大堆品鑑和鏈接,我的網易雲音樂裡面收藏了好多份她的歌單,她的豆瓣電影裡重溫過一次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

這都是我在和她分開之後的漫長歲月裡一點點發現的。

這個過程就好像是在一件件清點我們有過的瓜葛,這些app一片片串聯起我們的曾經,同時也將是我們情感失散後連接彼此生活僅有的符號。

她的微博永遠在我的經常訪問列表裡,輾轉沿著幾個共同好友的微博信息,便能拼湊出她生活的大致狀況。

我發現去年冬天我在重溫木心書籍的時候她在當時也因為書中的隻言片語感懷,我發現她很愛點讚我以前推薦給她的一個情感博主,我發現我喜歡上了她曾經非常熱愛的一個歌手而現在我們時常循環同一首歌。


分手後,一定要清空朋友圈


很難吧,要將一個曾經進入你生活的人完全抽離出來,日後不再有絲毫曾經重疊的陰影。

我想起高曉松在奇葩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是那顆星星,我是你旁邊的這顆星,我的整個軌跡是被你影響的,即便有一天這顆星星熄滅了,它變成了暗物質,它變成了看不見的東西,它依然在影響著我的軌跡。

你的出現永遠改變著我的星軌,無論你在哪裡。或許這就是我們對每一個曾和我們擁有過親密關係的人最好的形容。

03

就像她永遠躺在我的最常訪問列表裡,我閨蜜的前男友也是她的最常訪問的對象。

她和前男友談了五年的戀愛,但是因為現實原因在彼此依然相愛的情況下分手了。

分手的時候男生給她發了一首《Let her go》,告訴她自己想了很久,他給不了她更好,希望她能保重

當時我們周遭的朋友都覺得荒謬,認定了是他在外面有了別人而找的藉口。

但是過了半年,在閨蜜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變化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男生當時的決定,我們都認同了他在那個時機選擇放手的確是一件成全她的事。

我後來忍不住說起這件事,她大概也漸漸明白了,嘆了口氣說,

他一直以來就是太懂事了

那時候他們已經各自有了新的男女朋友,也已經完全斷了聯絡。

但是閨蜜依然時不時會去看看他的微博首頁。

男生的微博首頁一直空空蕩蕩,只有一條几年前參與公益的微博分享。

他的所有動態僅僅是點贊而已。從前他的點贊裡都是她的微博,現在他的點贊裡都是現女友的微博。

但是從前的一條條點贊都沒有取消,她就每一次都把他的點贊從頭到尾翻一遍。


分手後,一定要清空朋友圈


這個過程有什麼意義呢,很多人看來不過是徒增感慨罷了。

確實,那些過去因為一條條點贊變得那麼具象,在她想起她的那個當下清晰明確地告訴她,所有的一切都真實地存在過,但所有的一切都過去了。

在他們分手三個月的時候,火影動畫迎來了大結局。

火影忍者是他們共同的熱愛,直到分手前他們都使用裡面的角色作為情侶頭像。火影忍者的手遊從推出開始他們就在一起玩,在同一個遊戲群裡有很多共同好友,完結的那天她很感懷地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主題曲。

她一遍遍地聽著,又鬼使神差地點開網易雲並且搜到他的主頁。

聽歌排行榜裡他排在第二名的歌曲是火影忍者的OP,第一名是《Let her go》。

不知道他在決定放下她的日子裡聽了多少遍這首歌。

有時候我覺得這些社交軟件是對訣別過的人的一種仁慈,有時候又覺得這是一種殘忍。

曾經相愛的人,曾經並肩同行的夥伴宣告決裂,你無法做到堂而皇之地再去打探他的生活,但這些軟件給了你最後的一絲體面。

很無奈的是,即便你對著他的微信封面和簽名看了千百次,對著他的微博主頁刷新了一遍又一遍,每天就像是完成日常任務般地將經常訪問都點開看一遍,你的身份被永遠定格在了旁觀者。

你確實踏踏實實地邁入過他的生活,也鄭重而決絕地揮手作別。

還是刪掉吧,刪掉所有跟他有關的痕跡。

何必懷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