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者为前,负者为后——临财,不见利忘义,子孙蒙荫的故事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临财,不见利忘义,子孙蒙荫的故事

子孙蒙荫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biǎn)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少师杨荣是福建建宁人,祖先世世代代以摆渡为生。一次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小溪涨水从而发生水灾,冲毁了百姓的房子,被淹死的人被水冲下来,其他的人都划了船去抢捞财物,只有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在救人,对财物一无所取,同乡的人都嘲笑他们的愚笨。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后,家里就逐渐富裕。有一位神仙变化成道人,对他说:“你的祖父积累了阴功,所以子孙后代应当有官高名显的人,所以应该把你的祖父葬在某地。”于是便依从道人的指示下葬,就是今天所说的白兔坟。后来杨荣出生,二十岁的时候就考上了科举,最后位列三公的高位,他的曾祖、祖父及父亲也都被追封了官爵。并且他的子孙后代也都显贵兴盛,直到今天仍有很多有才能、德行的人。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临财,不见利忘义,子孙蒙荫的故事

少师杨荣,是建宁人,世代以从事摆渡来维持日常生计。一次连日大雨致使河水暴涨,冲毁民房,淹死的人顺流漂下。在面临水灾之时,其他船只都去打捞财货,见利忘义,只有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忙着搭救落水的人,丝毫没有捞取漂流的货物。在这种生命危急的时刻,一个人的思想品格高尚与否立见分晓。同时,也显现了他们对于他人生命的珍视。春秋时郑国商人弦高在贩牛的路上,遇到正要进犯郑国的秦兵,而郑国对此还一无所知。为了保卫国家,弦高就用自己的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军,并说是他的国君派他来慰问秦军的,以麻痹秦军的斗志,并迅速将秦军侵犯的情报报告给郑国国君。郑国马上厉兵秣马,积极备战。秦军得知郑国有了准备,才顺便灭滑国而还。回师途中,又被晋国借机打败。弦高作为一个商人,舍弃了自己的货物,从而使自己国家的人民免于杀戮。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临财,不见利忘义,子孙蒙荫的故事

再如,马棚失火,孔子最关心的是伤人与否。“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孔子重视他人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彰显无遗。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的高尚行为却遭到了同乡人的嘲笑。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时,杨家的家境已开始渐渐宽裕。有位神人化作一个道长,对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祖父积有阴功,子孙应当显赫尊贵,适宜葬在某某地方。”这种论说深合早期道教的承负说思想。早期道教认为,人的善恶行为,会在后世子孙身上得到报应。《太平经》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临财,不见利忘义,子孙蒙荫的故事

同理,若先人行善积德,则后人就会报应受福。杨荣的祖辈有善行,积有阴功,所以子孙按理应有福报。杨荣的父亲于是就按照道长所指定的地点,埋葬了他的祖父、父亲,也就是今天的白兔坟。这里又涉及古人的“风水”概念。“风水”,是指宅地或墓地的地脉、风向、水流的统称。堪舆家认为,风水的好坏,关乎人的吉凶祸福。也可说是古代“天人合一”境界的具体化。杨家后来生有杨荣,弱冠之年就考取进士,官位一直做到位列三公,他的曾祖、祖父、父亲也都追封了官爵,并且他的子孙后代也都显贵兴盛,直到今天仍有很多有才能、德行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