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成爲全球最具創新的國家,美國爲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德國成為全球最具創新的國家,美國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德國成為全球最具創新的國家,美國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最新消息,在10月17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德國第一次成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國家,位居美國之前。

德國在創新領域的優勢集中表現在申請專利的數量、科學文章的刊登數量和客戶對德國產品的滿意程度——這給企業帶來了更多創新和改進。

德國成為全球最具創新的國家,美國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德國名列第三,緊隨美國和新加坡之後。這是第一次德國成為歐洲最具有競爭力的經濟體。前十名國家和地區排名為:瑞士、日本、荷蘭,中國香港、英國、瑞典和丹麥,中國大陸位居第28名。

"這個結果再次證明了德國在創新領域的優勢。這無疑增加了德國作為高科技投資地的吸引力,能吸引更多外國高科技創新企業來此投資"。Robert Hermann,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總經理說道。

德國成為全球最具創新的國家,美國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在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反全球化呼聲高漲之際,該報告還強調了開放競爭力的重要性。例如,那些在開放性指標(例如,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外國勞工僱傭便利性以及專利申請合作等)上表現出色的經濟體,在創新和市場效率方面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該數據表明,繼續深化開放與一體化程度有利於全球經濟健康。當然,因此同時各國也應當貫徹落實政策,向遭受全球化負面影響的群體提供支持。

此外,該報告還提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論點,即再分配政策、社會保障體系、人力資本投資以及旨在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的累進式稅收,並不一定會損害經濟競爭力。在競爭力和包容性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取捨關係。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保證包容性,始終切實可行。 例如,現有工作時間數據顯示,在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位的經濟體中,工人平均每週工作時間比金磚國家中三個經濟體(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少5小時。

區域和國家亮點

德國成為全球最具創新的國家,美國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美國是最接近“競爭力前沿”的國家,得分高達85.6分(滿分100分)。美國不僅在勞動力市場支柱(81.9分/100分)和金融系統(92.1分)支柱表現突出,憑藉著活力十足的企業文化,其在商業活力支柱上更是遙遙領先。正是這些因素共同為美國造就了世界領先的創新生態系統(86.5分,僅次於德國)。美國的制度框架也比較完善(74.6分,第13名)。不過,也有跡象表明美國存在著社會結構脆弱(從65.5分下滑至63.3分)及安全狀況惡化問題(79.1分,第56名)——美國的兇殺率是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五倍。在諸如三權分立(76.3分,第40名)、司法獨立(79.0分,第15名)和腐敗(75.0分,第16名)等領域,美國表現明顯欠佳。美國在衛生支柱方面也落後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預期壽命為67.7歲(第46位),比發達經濟體的人均壽命短3年,比新加坡和日本短6年。最後,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美國的ICT應用率(包括移動寬帶用戶和互聯網用戶等方面)較低, 得分為71.2,落後韓國整整20分。

除美國外,其他名列前十位的G20經濟體包括德國

(第3名,82.8分)、日本(第5名,82.4分)和英國(第8名,82.0分)。G20各國表現差異十分顯著。阿根廷(第81名,57.5分)與美國的差距將近30分,是G20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一個。


德國成為全球最具創新的國家,美國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新加坡以83.5分在整體排名榮居次席。身為全球貿易中心,開放性是新加坡的標誌性特色,也是其經濟成功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憑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和連通性,新加坡在基礎設施支柱方面同樣處於領先地位,得分高達95.7分。

除新加坡和日本外,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7名,82.3分)是前十名中東亞暨太平洋地區的第三大經濟體,印證了人們普遍看好該地區未來整體增長勢頭的觀點。 這三大經濟體均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體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及連通性,良好的宏觀經濟穩定性、強大的人力資本和完善的金融體系。澳大利亞(第14名,78.9分)和韓國(第15名,78.8分)位居前二十名。該地區最大差距在於創新生態系統發展狀況——新西蘭在創新能力支柱方面排名僅為第20位,而韓國排名第8。蒙古(第99名,52.7分)、柬埔寨(第110名,50.2分)和

老撾(第112名,49.3分)等新興市場僅取得一半分值,易受突發性衝擊影響。例如,發達經濟體增長快於預期的利率和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

在主要新興經濟體金磚國家中,中國競爭力最突出,在全球競爭力指數中排名第28位,得分為72.6分。緊隨其後的是俄羅斯,排名第43位。在金磚國家中,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入選了榜單的前50位。接下來是第58名的印度,較2017年上升了5位;得分為62,是G20中進步最大的國家。緊隨印度之後的是南非,今年排名下降了5位,至第67名。最後是巴西,排名下滑3位,至第72名。

整個歐洲競爭力格局差異明顯,包括富有競爭力的西北歐、競爭力相對較好的西南歐、正在崛起的東北歐和發展滯後的東南歐。 儘管近期的政治轉向浪潮令歐洲競爭力持續削弱,但衛生、教育、基礎設施和技能等根本性競爭力的地位仍舊穩固。瑞典(第9名,81分)是北歐經濟體中排名最高的國家,而法國(第17名,78.0分)則居於前20位內。該地區最大的差距在於國家創新生態系統:德國和瑞士等國家是全球創新標準的奠基者,而東歐和巴爾幹國家卻缺乏基本的創新基礎設施。

智利(第33名,70.3分)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一騎當先,遠遠領先於墨西哥(第46名,64.6分)和烏拉圭(第53名,62.7分)。委內瑞拉(第127名,43.2分)和海地(第138名,36.5分)居於榜單末尾。該地區的競爭力仍然薄弱,面臨著多重因素危害加劇的風險,包括不斷增長的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風險,委內瑞拉經濟和人道主義危機的蔓延趨勢,本區域最大經濟體選舉產生的政策不確定性,以及威脅加勒比地區的自然災害。欠佳的安全狀況和薄弱機構是區域內大多數國家面臨的兩大挑戰。

中東和北非在競爭力表現方面差異依舊懸殊,以色列(第20名,76.6分)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第27名,73.4分)在該地區居於領先地位。沙特阿拉伯排在第39位,得分為67.5分。加強區域連通性建設,同時配合改善ICT和人力資本投資狀況,有助於提升該區域的創新能力,激發商業活力,最終達到增強競爭力的目的。

在接受調查的34個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體中,17個處於排名倒數20位內。此外,該地區的平均競爭力水平(45.2分)不足總分的一半。毛里求斯(第49名,63.7分)在區域領跑,勝過南非(第63.7名,60分),比乍得(第140名,35.5分)更是領先近30分、91個名次。肯尼亞則以53.7分排在第93位,尼日利亞以47.5分排在第115位。

德國成為全球最具創新的國家,美國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