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九月九,話重陽。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善信文化祝家中老人健康長壽,祝天下老人安康幸福。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據《易經》記載,“六”為陰數,“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在1989年的今天被定為老人節,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習俗

登高


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人們往往在這一天與家人朋友一起登高賞秋,或者獨在異鄉的朋友選擇登高懷遠,以表對家人的思念。


插茱萸


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以婦女、兒童佩戴居多。茱萸特殊的香氣,的確有著驅蟲去溼的作用。

重陽祭祖


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重陽節也是敬老的日子,對部分人來說也是祭祖的日子,廣東人常說“拜太公山”,對於家族的人來講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古時因耕地資源少,加上有講究的人家要看龍脈堪風水,通常墓地會選在山上,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


賞菊並飲菊花酒


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重陽節當屬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開滿山野。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民間甚至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吃重陽糕


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等,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詩句

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九月九,又重陽,菊花黃

在古人的筆下,重陽節亦是悲壯的,或是思念的,甚是憂愁的,不管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重陽節更多的是一種情懷,一種祝福。祝福身邊的老人永遠健康,擁有一顆常輕的心。有時間多些陪伴,就是對他們最好的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