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爽劇是一種滿足幻想的YY神器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那種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式的快感,竟成為人們生活中精神慰藉的硬需要。

最近上映的陳偉霆演的《橙紅時代》,從小區保安開始,數年之間,靠著一雙鐵拳、一腔熱血就成為了江北市的風雲人物。

還有《鬥破蒼穹》中的世界觀,也是契合了年輕人喜歡打怪、闖關、升級、稱霸,一路開掛這樣的遊戲模式。這和前段時間大火的《延禧攻略》有差不多的“爽套路”。

《延禧攻略》中,女主一出場就霸氣側漏,戰鬥力爆表,懟天懟地懟空氣。

在每一集精心安排的衝突中,她都能妥妥的成為最後的贏家。

觀眾們跟著魏姐一路在紫禁城打怪升級,戰無不敗,這感覺簡直不要太爽。

那些帶著主角光環的人設背後,多少隱含著觀眾自我投射的期許。

能夠二倍速看片,也不影響劇情的流量爽劇,更是滿足了現代年輕人碎片、速成、快餐化的心理。

本來,人人都需要一針麻醉劑,讓人在工作生活的喘息下,通過想象獲得短暫的幸福感。所以爽劇也好,遊戲也罷,它們的存在也無可厚非。

可是當現代文化工業批量化地生產爽劇,甚至引導大眾沉浸其中以獲得鉅額收入時,這種麻醉劑就有了上癮的可能。

經濟學裡有個概念叫做“劣幣驅逐良幣”,翻譯過來就是:當市場裡全都是那些刷快感的流量爽劇時,我們的欣賞口味和認知層次就被潛移默化地拉低了。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低質量的快感,很容易毀掉一個人

現代社會,很少人一出生就能順風順水,遇事總有貴人相助逢凶化吉。

不像劇中擁有“金手指”的主角,他們可以永遠一帆風順,永遠高高在上,最終都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觀眾們跟著主角一起打怪升級,也能暫時忘卻自己在現實中的身份和種種限制,獲得些許滿足和快樂感。

弗洛伊德說過:

文學創作的動機是藝術家的白日夢,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創造出一個夢境,這個夢滿足了他精神深處壓抑著的慾望,也滿足讀者的幻想,進入一種想象性的生活,並在這些幻想的經歷裡獲得相應“快感”、“成就感”或者“優越感”。

在“爽文化”的沼澤中,風險最大的,當屬現代年輕人。

尚未成熟的價值觀,極容易就被帶跑偏,沉浸在各種幻想的興奮中。卻不知他們的笑點、淚點、痛點、爽點,都被另外一群人拿去變了現。

要知道,爽劇裡主角的人生,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正如一切娛樂產品——影視劇、綜藝、遊戲,它們背後都有著龐大的團隊,這些團隊的唯一目的,就是用盡各種手段,刺激你的愉悅感,讓人慾罷不能。

一旦習慣了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就很難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比如說:學習、閱讀、思考。

因為人接受刺激的閾值不斷升高,當大腦被塑造成了“高閾值刺激”對象後,視覺畫面再切換到平面的書本上,就會覺得枯燥又無趣。

最可怕的,是當人習慣了這種快速易得的方式去獲得“快樂”,就會逐漸失去探索未知的好奇,失去學習的耐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會對快樂麻木,最終變成一個覺得什麼都沒勁的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

有哪些年輕人千萬不能碰的東西?”有個高讚的答案是這樣的,“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的東西之一,便是能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時間,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毀你向上的勇氣。

當這些暢快感分泌的多巴胺退去之後,還是要重新面對現實,還是要為生活去努力奮鬥。

人生沒有什麼躺贏,沒有什麼輕鬆升級,也沒有那麼多貴人時刻等著幫你。

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安慰奶嘴,正一步步推你走向平庸

在晚高峰的地鐵上,經常看到一些年輕人不約而同地低著頭,眼神被手機屏幕牢牢鎖定。

臉上還掛著痴笑,麻木的沉醉其中,一刷起來就忘了時間的存在。不知不覺到站後,放下手機,面無表情走出地鐵,面對的還是這個操蛋的世界。

未來這個世界上,有20%的人會享有80%的財富資源,而80%的人將會被“邊緣化”。

那些政客精英們提出的“奶頭樂”戰略,就是生產大量發洩性、滿足性的娛樂產品,以此佔用他們的時間,讓他們漸漸失去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只要有一口飯吃,有一份工作做,就沉浸在快樂中。

就像嬰兒塞上了奶嘴,不再哭鬧,安於現狀。讓大眾沉溺於享樂和安逸中,從而喪失上進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曾提到一組數據:

2010年,全球最有錢的388人,他們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全球一半貧窮人口擁有的財富總和;2014年,這個數字是85人;2015年,62人。2017年,只有8個人。

也就是說,一輛商務車,就能裝下全球一半人口的財富。殘酷麼?可這就是現實。

日常生活中充斥著的這些娛樂方式,基本上和我們都沒有太大關係,更沒有什麼價值感。

大家看完呵呵一樂,回頭還是一臉的茫然。當你的生活被髮洩性娛樂和滿足性遊戲塞滿,那麼你已經朝80%的平庸邁進一大步了。

竇文濤在《鏘鏘三人行》裡提到:

中國的電視劇開始具有“反智”的傾向。撒狗血、流量爽劇這樣迎合群眾心理的劇情,漸漸向文化理解階層低的人群傾斜

因為,大量統計數據表明,高、中收入階層的群體已經越來越遠離電視劇了。

而這就是20%和80%之間的差距:有的人習慣了深度思考,而有的人習慣了表面快樂。

對年輕人來說,找到一件能夠帶給你長期收益和幸福感的事情,擁有一項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所帶來的價值感,遠比安慰奶嘴帶來的短暫愉悅感要踏實的多。

當一個年輕人的業餘生活過的太過輕鬆、愜意,就應該警醒自己是否在咬著一個安慰奶嘴,在即時快樂的泥沼中欲罷不能。

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你的精力分配,決定你的未來

知乎上有個話題饒有趣味:

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為什麼感覺新一代的孩子比自己的父輩更不愛學習?更沒有夢想?

最火的答案不是什麼現在階層流動性問題,而是說:這個社會太舒適了。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詞,叫“花盆效應”,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適的“花盆”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當你滿足於安慰奶嘴帶來的心理安慰,不再將時間花在提升自己,那麼你的成長見識,將永遠停留在原來的那方天地裡。

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淘汰機制,而對於現代的年輕人,則會根據自制力和信息篩選能力進行淘汰。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指出:

生活中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娛樂本身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學技能與打遊戲,也都是一種逐漸熟練的技術活,可一個讓人成長,一個卻令人沉淪。

閱讀一本書和刷一部爽劇,同樣可以消磨時間,前者能帶來思想的豐富,後者能帶來什麼呢?

年輕人,千萬不要因為貪戀眼前一時的爽快,而讓自己的未來陷入無盡的迷茫不安。

洛克菲勒說: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師與建築師。

你把精力分配在哪些地方,在不知不覺間,就能決定著你的未來。

被流量爽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作者簡介:韓老白,獅子座正能量辣媽,小清新文案培訓師,讀研時擔任校報主編,畢業後工作五年從設計院裸辭,懂點心理學,專注塑造女性職場、婚姻幸福力,願我的文字,陪伴萬千女性共同成長,簡書、微博@韓老白。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