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從這幾年的IP劇可以看出,大型IP是受資本青睞有加的對象。此外,男頻的接連出現也給IP改編帶來了另一種風氣,拋去你儂我儂的纏綿悱惻,帶來了更多的“燃”和“熱血”的屬性。

男頻的出現貼合了男性觀眾觀影需求,也激發了女性們崇拜野性的荷爾蒙,而《將夜》正是這種風氣的促成者,以女性的視角,考量男人世界、英雄本色。又讓男人的血性迴歸了熒屏。揹負著現代價值觀的少年,心向自由與愛,走江湖看天地。永夜將至的亂世中,寧缺抱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態度,一路“打怪升級”。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以爽文寫情懷,以情懷拍情懷

以爽文寫情懷是貓膩的小說寫作風格,小說《將夜》依然是貓膩個人情懷和“爽文”模式的結合。“爽文”給讀者帶來了升級打怪的心理快感,情懷則給了讀者回味寄託的情感空間。正是這種加入個人情懷的網文風格,讓貓膩的書成了讀者的心頭好,卻也成為《將夜》改編的一大障礙。如果改編的不好,只賣情懷,必然深受詬病。但是,此書“大寫人格”、“大寫國格”的情懷卻必須得到展現,這是電視劇《將夜》面臨的挑戰。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如貓膩所談“爽文是目的,情懷也不是手段”,這句話延伸到劇中亦然。情懷不是電視劇《將夜》吸引觀眾的手段。劇組的野心和用心,是想拍一部讓書粉和其他觀眾都滿意的良心鉅作。

作者貓膩也極力聲援,為發佈會錄視頻。開播後感冒也一口氣追了七集,髮長文直呼帥氣和“燃”。長文中除了滿意劇作還原、感謝導演和工作人員,貓膩也承認存在著一些問題,不過文中也沒有細談。開播後,《將夜》一天破了2.3億,豆瓣評分也在慢慢的增長,與此同時聲討和質疑也沒有停止,主要聚焦在主演寧缺(陳飛宇)演技和故事線稍顯混亂的問題上。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不過,電影般的質感和流暢的鏡頭語言,大師級別的演員陣容,還是加分了不少。90%的實景拍攝,可以算得上是業界良心了。

從大漠到冰川,從白天到夜晚,輾轉一萬三千公里,真實還原了書中玄幻世界。囊括了新疆吐魯番、鄯善、紅河谷、那拉提草原、賽里木湖、南山菊花臺、貴州荔波、甕安、都勻、湖北隆中、習家池等迥然不同的自然風光。劇組用實際行做到了將情懷和世界觀根骨於中國。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第一集中,從天下行走的奇異世界、冰川湖泊到黃沙大漠的場景轉變,極大衝擊了觀眾的視域空間,用簡練的鏡頭語言,交代了劇中恢弘的世界觀。從遠景到全景,從仰拍到俯拍,結合跟、搖等運動鏡頭,將梳碧湖砍柴人的傳說再現,螞蟻和蒼鷹的象徵性鏡頭,成為開篇的一大暗示和伏筆。盤旋在大漠藍天的蒼鷹,俯視著將要血戰的“螻蟻”軍卒們,也暗示著唯一存活下來的寧缺的身份。類似的暗示性鏡頭,讓劇中人物有了身份的象徵,讓情節有了發展、鏈接的線索。多線敘事的形式,加快了敘事的節奏,整合了更多的人物和情節,讓重點的情節和人物都得到了展現。用臺詞來轉場,也讓敘事形成了前後照應、點到既到的效果。許多航怕、遠景、全景,也讓大寫的格局得以充分展現,以情懷拍情懷,用多線敘事濃縮內容,《將夜》劇組講故事、拍故事的能力還是在水平線之上的。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至誠不二,虛實相輔,真實為先

人物是構成故事情節的核心要素。《將夜》中人物的塑造也是此劇頗為精彩的看點,也是小說出彩的部分。以儒家歷史中真實的人物為原型,抓住中國文化的精魂,對傳統文化進行了重塑,對儒家文化進行了新的演繹。

人物選角上,戲骨雲集。原型為孔子的夫子由鄭少秋扮演,夫子的儒雅風度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的氣度,在鄭少秋的身上都得到了詮釋。

服裝上,多采用深色為主調,色彩搭配質樸統一,設計簡約。用深藍,深灰色,白袍,刻畫儒家學者形象。

整體的影調、色調上,採用較暗的色調,顏色不取鮮麗的顏色,卻別有洞天。不同場景色調也有變幻,如只要進入書院的閣樓,影調馬上就變成了暗黃色,渲染了書院底蘊深厚的氣氛。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在美學層面,劇中除了有精美的電影質感,還蘊含著儒家傳統的環境美學觀念。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以普遍的情感真實為本,強調至誠不二的道德精神為根,即將“真”作為美學追求的基礎。“子曰:詩三百,一言蔽之,曰思無邪。”除了有真實的風景,最重要的是演員們真實真誠的情感,陳飛宇扮演的寧缺在演技上欠一些火候,但是一些少年氣的動作和真實的少年心性,還是給人物帶來了真情實感。真實的、拳拳到肉的打鬥場景,也給春風亭大戰,帶了炫酷非常的視覺體驗。這部劇的真實在於演員,在於畫面,在於情感。雖然,講述的是架空的故事,但虛實之間,真實的卻時刻蘊含在其間。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飲食男女”的世俗樂趣在劇中也有體現,桑桑初入唐城,驚訝於物價,連吃一碗麵的花費都高於渭城好幾倍,每天數著銀子睡覺,擔心生計。寧缺和桑桑盤下老筆齋後,每日煎麵賣字,日子過得不亦樂乎。正如寧缺常對人所說,“一世人,不過兩碗煎蛋面”。春風亭大戰前,桑桑連一個荷包蛋都不捨得給朝小樹加。在紅袖招醉酒,寧缺還不忘留下手書,囑咐桑桑喝了雞湯。世俗情、世俗意飽含其中,儼然一對少夫少妻。

保留了民間固有的世俗氣息,又昇華了民間的詩意氣質。巧妙地融合了民間的凡俗性與“烏托邦”屬性。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有實,就有虛。從劇中人物的修行上講,實的是“人身體肺腑氣竅開合或閉塞,乃胎裡形成,先天帶來。”虛的是“所謂,修行乃是將意念融於胸前之雪山,腰後之氣海······令天地通曉你我之意,從而互相呼應。”意念,讓修行者感受天地之間有呼吸,感知元氣所在,用意念積蓄顯質,是道家文化中的環境美學思想的體現,對宇宙用生命規律來感知、觀察,形成一種無法抗衡的、必然的、對生物本體命運的認知。

劇中所提及的本命物,是中國傳統文化對空間和意境的追求,也是莊子超然於物我之上精神的體現。主體的人格精神與宇宙自然的萬物渾然一體。這種泯物我、同生死的本體論思想,似感性,實際卻是理性基礎之上的感性,看似無情卻是有情的感性昇華。

不走“爽劇”情節,不搞偽情懷套路的《將夜》,“真”在哪裡?

對空間和意境的追求,還體現在對個人武道空間的塑造上,前代裁決神座曾用一座樊籠陣,把光明神座困在桃山十餘年不能出。光明神座出場便是在牢籠之中。朝小樹在春風亭大戰中,憑藉著修行者個人的武力與別人激戰於另一個空間,二師兄君陌,輕輕揮劍,就能讓天空層雲翻滾如浩浩波濤。身前一尺之地,是修行者憑藉自身武力所營造出的個人武道空間,範圍不大,僅有一尺,卻自成一個獨立的世界,惟有經營好身前一尺之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種武道空間的防禦性功能強於進攻性功能

在呂清臣與書院棄徒的抗衡中,大修者呂清臣始終沒有走出那馬車,卻與敵人完成了交鋒。武道空間並不宏大,卻與個人息息相關。它在宇宙的大空間中,開闢了個人的小空間,突破了原有空間規則進行創作的嘗試落到實處,個人武道空間的展現,體現了玄幻的氣質,也開闢了多維空間效果的精彩展現,更是是對於特效技術的考驗,在充斥著摳圖綠幕的玄幻劇,《將夜》有著自己追求和突破。

“長劍刺破霜雪,烈馬踏穿黃沙。鋒刃出鞘,遍識眾生。夜已至,終將明。”懷揣情懷拍情懷的態度,秉持至誠不二的精神,讓《將夜》有了獨特的風度,而世俗情、世俗意又還原了獨特的文化意境,少年熱血下,是一片赤誠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