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阿来,西康的军阀刘文辉,还有这样一个趣事

《尘埃落定》:阿来,西康的军阀刘文辉,还有这样一个趣事

《尘埃落定》:阿来,西康的军阀刘文辉,还有这样一个趣事

小说是鲜活的还是压抑的,是迸发的还是窒息的,对于读者来说,其中的区别一清二楚,那不仅仅是西藏风情带来的新鲜和异域感,而更是一种普遍的共性,它既存在于《尘埃落定》的人物中,也存在于《霍乱时期的爱情》或者《恶棍系列》的人物中。我不想把阿来这部伟大的小说归于魔幻现实主义,但它里面丰富的想象力绝对不亚于任何一部出色的拉美魔幻文学作品,这样的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而是在极其真实的细节之中展现开来。

让人觉得始料未及的,不一定是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现象,而可能是事情的发展让人觉得世界变幻。我不想叙述有关傻子二少爷的任何故事情节或者场景,那些都可以从小说中读到——读书是很个人感觉的事情,我宁可说说更加个人的体验。喜欢里面的每个人物。和预想中的好小说的人物不同,他们都不是特别复杂,但却特别纯粹,这使得……唔,我终于想到了一个贴切的词,“诗意”,是的,那些纯粹的人物使得整个小说充满诗意。在这点上,它和我所阅读的魔幻文学又相通了。

《尘埃落定》:阿来,西康的军阀刘文辉,还有这样一个趣事

小说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封闭的,一种是开放的——如果这种粗浅的区分还行得通的话。《尘埃落定》是一个开放式的小说,它没有自顾自沉迷着诉说自己的故事,将激情隐藏起来,给读者一堵灰色冰冷的墙壁,而是无时无刻不迸发着生命的能量和诗意。我记得甚至有一个章节(大致是傻子第一次和茸贡土司之女塔娜亲密的时候),完全如诗如画,我眼前似乎就能看见辽阔的草原,白云湖水以及奔跑的马。这还不仅仅是景物描写,而更多关乎人物的内心。

总体说来,小说前面比后面好看——也许是我对傻子超凡的洞察力逐渐习惯了?还是阿来把他写得太神了?但故事的隐喻也在小说的最后到达高峰——尽管傻子预见到了世界的变化,土司时代终将结束,但是他自己仍然不能实现一个平稳的过渡,仍然要目睹它的崩溃。而一开始,仇人的誓言和最后他安心死于仇人之手,给小说画了一个完满的圆形。这亮点,又让我觉得和魔幻小说相似:贯穿始终的隐喻,以及环形的小说结果。

《尘埃落定》:阿来,西康的军阀刘文辉,还有这样一个趣事

辛亥革命后,民国设立川边特别区,西康隔壁的四川秉承“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光荣传统,大小军阀林立,内战不断。刘文辉进驻西康。由于西康经济落后,因此刘文辉在西康大种鸦片以充实军费。土司生产、刘文辉销售,形成一个完备的产业。西康就简直跟金三角、哥伦比亚、阿富汗这些著名鸦片产区有一拼。

刘文辉为了自保,当红军穿越云南来到西康。刘文辉不想消耗自家实力,也不想得罪老蒋,所以就有了“飞夺泸定桥”这样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的诡异战役。双方郎情妾意一番假打,正是: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硬是从刘文辉的防区穿了过去。

《尘埃落定》:阿来,西康的军阀刘文辉,还有这样一个趣事

当然当然,这是题外话,回到小说本身,这是一本中国小说,无处不见中国小说特有的传奇性——这种传奇性似乎在武侠小说里面登峰造极。看傻子和酒馆主人,也是仇人两兄弟之一的交往,就总让我觉得是武侠小说中的一个场景,但它背后的深意和来自整个小说的厚度使得它有高得多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