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給他們創立良好的社會、家庭和學習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讓我們通過以下這些鏡頭記憶,更深入地瞭解身邊的孩子們,給予他們以關愛。

社會中的兒童形象

《我要讀書》

“我要用攝影呼喚社會關注中國基礎教育,用我的鏡頭替農家孩子喊一聲:我要上學。”這句話出自攝影師解海龍之口,他從1990年開始關注中國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狀況,用手中的相機推動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慈善行動。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我要讀書》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貧困山區學生上學途中

1991年,解海龍來到安徽的貧困山區張灣村,拿著相機跟著一群孩子一起上學。他翻山越嶺徒步十幾裡,邊走邊拍,用鏡頭記錄一切。正在低頭寫字的蘇明娟,恍然間的一抬頭令他震撼,他發現這孩子眼睛特別大,有種直抵人心的感染力,便迅速按下快門,記錄下這動人的瞬間。他給這幅照片取名為《我要讀書》,因為無須任何語言就能從“大眼睛”裡讀出她對讀書的強烈渴望。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揹著孩子講課的女教師

《我要讀書》這張照片發表之後,“大眼睛”女孩的形象漸入人們的視野,直接推動了希望工程的發展,全國上下紛紛向失學兒童捐款,許多捐款人就是衝“大眼睛”這一形象去的。與此同時,蘇明娟的生活也發生了改變,在愛心人士的資助下完成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部學業,並擔任希望工程形象大使一職。《我要讀書》的故事還進入了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課程,激勵更多孩子要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平實、簡單、傳統、司空見慣,甚至非常老套的電影,這恰巧是我們的一個目的:在司空見慣中抽出一份真切和力量來。我們拍電影的人,在今天電影市場的需求下,當然要把電影拍得好看。所以,我們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電影除了好看以外,還能告訴大傢什麼,讓大家想什麼,關心什麼,愛什麼……

——張藝謀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一個都不能少》宣傳海報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上映於1999年,講述的是十三歲的小女孩魏敏芝成了小學代課老師後,為了信守前任老師臨走前交待的“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的囑託,想方設法留住學生,並在一個叫張慧科的學生輟學進城打工後,單身一人進城尋找張慧科,最終在各方好心人士的幫助下找回張慧科,使其重回學校,實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整部影片充滿著人性的溫馨。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一個都不能少》導演和演員

《一個都不能少》真實還原了偏遠農村的教學環境,有著準確而現實的表達目的,即把教育落後問題,通過影片的形式呈現出來,獲得觀眾的同情心,促使全社會對落後地區的教育問題加以關注。對於影片本身來講,最大的成功之處不在於收穫多少票房,獲得多少獎項,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社會與大眾的廣泛關注,告訴大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貧困與落後仍舊存在,仍有許多孩子渴望得到上學的機會,需要幫助。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一個都不能少》劇照

影片放映後,許多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開始得到改善,孩童得到捐助,獲得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的機會。有更多瞭解到情況的志願者開始到落後的鄉村支教,為貧困地區的教師隊伍注入新的血液,讓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為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點燃了希望。

家庭中的兒童形象

《家有兒女》

家庭情景喜劇《家有兒女》自2005年9月1日播出,以四部365集的長篇鉅製走紅熒屏近三年。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家有兒女》宣傳海報

大型家庭情景喜劇《家有兒女》拍攝於2005年,可以稱得上是“九零後”的青春,很多人就是看著這部劇長大的。劇情主要圍繞一個重組的五口之家發生的趣事而展開。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姐弟仨,由於年齡、性格的不同,對待生活與學習的態度也有所不同,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少年兒童的典型代表人物。為了能夠拍攝出更貼近生活的劇情,開機前劇組人員常常深入部分學校做市場調查和材料收集,接收許多學生髮來的文章資料,有選擇性地聽取他們的建議。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家有兒女》劇照

《家有兒女》旨在詮釋重組家庭的生活狀態和家庭教育問題。它將現今兒童、青少年在社會、家庭、學校中發生的各類事件,以極其巧妙的故事情節串聯起來,這些事件在現代社會中既敏感又普遍存在。電視劇從小人物的視角反映問題,劇中的這個小家庭可以稱得上是大社會的縮影。《家有兒女》雖是喜劇片,但是能夠讓觀眾在笑過之後引發思考,讓父母懂得在教導子女時要講究方式和方法,同時,也會讓孩子們懂得怎樣能和父母更好地相處,怎樣才能更愛自己的家庭。

個人成長

《天書奇譚》

《天書奇譚》是我國攝製的第一部最長的彩色寬銀幕動畫片,片長八千零五十尺,放映時間近一個半小時。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天書奇譚》宣傳海報

動畫長片《天書奇譚》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少年在成長中懲惡揚善的故事。天神袁公看守天書3000年,偷看天書,將它刻於石壁上以造福於人類。少年蛋生巧遇機緣得袁公指引,抱走石壁天書,學習法術,為民除害。不料天書被狐妖盜走,危害民間,導致百姓苦不堪言。蛋生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與狐妖鬥法,最終奪回天書,懲治狐妖,幫助百姓恢復了平靜生活。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 《天書奇譚》劇照

影片的主角蛋生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是為百姓挺身而出的“善”的代表,在成長路上既有袁公的幫助也有狐妖的迫害,但最後隨著袁公被捉走,他靠著自己的力量戰勝邪惡,獲得勝利。劇中的蛋生為小觀眾們樹立了正面形象,對他們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該片讓孩子們明白在成長路上儘管會遇到挫折,但只要心中存善,不斷奮鬥,終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觀看完以上幾組作品,小編覺得我們在注視孩子成長的同時,更應該陪伴他們共同成長,感同身受的體會他們在成長路上所面臨的苦與樂,悲與喜。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不可錯過的鏡頭下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