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你們是「直升機式」的父母嗎?

家長們,你們是“直升機式”的父母嗎?

孩子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我是在《讓學校重生》和《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兩本書中看到“直升機式”教育這個名詞的。恕我愚鈍,起初,我不是很明白“直升機式”的教育是什麼意思,好在《讓學校重生》中給了比較詳細的解釋:有的父母就像盤旋在孩子上空的直升機,一旦發現困難就俯衝下來發動救援。看到解釋之後,我發現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父母還是不少的。

數學老師最近跟我反應說班裡有一個同學是家長給他寫的作業,我知道是家長看到孩子完不成而著急,可家長是否替孩子把需要鞏固的知識灌輸進孩子的腦袋裡。其實這就像孩子餓了,父母替他吃一樣,孩子並沒有因為父母替自己吃了就飽了。

兩個孩子鬧了個矛盾,小A把小B不小心絆倒了,小B說胳膊疼,老師就第一時間通知了兩個孩子的家長,小A媽媽二話沒說把小B送到醫院檢查了一遍,一點事情都沒有。小B媽媽還是不算完,跟小A媽媽再要錢買補品。本來小B沒事後,兩個孩子還是可以好好相處了,但是小B媽媽的不依不饒,讓小A不敢再和他相處。後來,班裡的孩子都不願意再和小B玩耍了,怕被他的家長賴著。這就是家長給孩子強出頭帶來的後果。我是這件事情的親歷者,作為老師,我對這位家長有點敬而遠之,我不敢再惹到這位家長而讓她的糾纏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因為我不確信我有能力解決好這樣的事情。但是我確信大部分家長都是通情達理的,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個別。

當孩子想玩個泥巴時,家長怕弄髒了衣服;當孩子想洗個碗時,家長怕孩子把碗打碎了傷著;當孩子想觀察一下螞蟻時,家長怕孩子被咬著......

當孩子沒有空間去獨立奮鬥的時候,他們就不能很好的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父親或者母親這架直升機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能俯衝下來去救援孩子,因為孩子有一天可能走出了他們的救援範圍。當直升機不出現的時候,孩子應該怎麼辦呢?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足夠的信心,這會影響他們的自尊。有父母救援的時候也許碰到的每件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一旦失去救援,事情就不那麼好解決,從未經歷過失敗的他們會產生一種對失敗,對讓他人失望的強烈恐懼,這種信心不足和對失敗的恐懼又會導致抑鬱或焦慮。

“直升機式”教育,剝奪了孩子生活、交往、成長的能力,所以父母們請將直升機高高地升起來,只有當出現危險的時候再現身,否則請遠遠得望著,讓孩子在經歷中長大和成熟,讓他們獨自學會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