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公元1世紀,古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羅地區(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東部)因受到希臘造像藝術的影響而創造了佛教造像,這是古希臘與古印度文明交匯而誕生的雕塑藝術。此後,古印度地區佛教造像出現了犍陀羅風格、秣菟羅風格、笈多風格和波羅風格。不同風格的佛教造像藝術傳入周邊地區後,融入了當地的雕刻手法和審美情趣,呈現出明顯的地域風貌。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5755

蓮花手觀音

13世紀

尼泊爾,銅鎏金,寶石鑲嵌

H.32.5cm.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336

明/清 銅佛像兩件

年代: 明/清

質地: 銅

尺寸: The largest, 15.5 cm. (6 1/8 in.) high

清洪先生舊藏

佛像紅銅鑄造,高肉髻,施紺藍色,寶珠頂嚴。圓臉,寬額豐頤,彎眉呈弓形,雙長耳下垂,眼微合,表情慈祥內省。身著袒右肩大衣,衣緣鏨刻連珠紋帶,大衣貼體,輪廓分明,衣褶不強調立體感,簡潔的綫條狀衣紋分佈於身,全結跏趺坐連珠紋蓮座上,蓮瓣細瘦有力。左手置膝上作禪定印,右手垂直指地,叫作“降魔指地印”或“觸地印”。像身略向後傾,座底飾十字金剛杵紋,為明代早中期的典型造像,受到尼泊爾造像藝術風格之影響頗深。另一尊佛像,佛端坐於蓮花須彌座上,背光飾卷雲紋,左手於雙腿上結禪定印,右手結降魔觸地印。肉髻高聳,頂飾寶珠。面相端嚴,著袒右肩式袈裟,方形覆蓮紋須彌座,幷飾有袱紋。造像體量小巧,然做工精緻而不失大氣。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340

隋 銅鎏金佛像

年代: 隋

質地: 銅鎏金

尺寸: 10.8 cm. (4 5/8 in.) high

此尊佛像為一佛二弟子造型,通體鎏金。舟形背光,外廓綫刻火焰紋,內廓綫刻頭光紋幷造像,背光邊緣有一週連珠紋。佛頭戴寶冠,面相修圓,身著通肩袈裟,施無畏與願印,跣足立於覆盆圓形臺座上,下設雙層四足方床。方床兩側伸出蓮梗託二弟子於其上,弟子有頭光,面相方圓,著通肩長衣,合掌肅立。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707

清中期 銅鎏金小佛像

年代: 清中期

尺寸: 高11cm

佛像,銅鎏金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6131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銅泥金無量壽佛像

年代: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尺寸: 高 H 21

“大清乾隆庚寅年(1770年)敬造”款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ot 5747

綠度母

11世紀

東北印度,合金銅,嵌銀

H.8.2cm.

這件精美的作品來自於鼎盛時期的帕拉王朝。它是一尊坐姿綠度母像,端坐在蓮臺之上的身形微曲,左手捻蓮花花莖,右手下垂施與願印。刻劃入微的瓔珞、高聳的髮髻與耳側飄揚的繒帶,都體現出濃郁的中古特色。合金青銅的材質在累世傳承中變得愈發細潤柔和,嵌飾銀眼和珠鏈,映射出觀音聖潔的光輝,昭示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精品。

這件造像傾斜的腰身和頭部反方向的角度充滿力量感,如弓的雙眉、上揚的嘴角和微含的下頜悲憫的注視眾生;如山高聳的髮髻旁邊的繒帶彷彿在隨風向上飄動,嬌嫩的花莖和鮮豔的蓓蕾化為菩薩無邊之愛向眾生飄灑甘露,整體的菩薩散發出一種異乎尋常的寂靜力量,如一泓淨水清澈無瑕,如同凝固的舞蹈,展現出塑造者對這“最上之味”精準的把握,充分體現了印度佛教藝術高峰的獨特的氣質。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917

清 彩繡三世佛唐卡

年代: 清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5749

當代 緙絲四臂觀音唐卡

尺寸: 高 115 cm. 寬 71 cm.

此幅主尊頭戴寶冠,頭頂束高發髻,面容莊嚴,身呈白色,上身袒露,下身著裙,肩披披巾,周身配有項圈、瓔珞、臂釧和手鐲。前兩臂合掌當胸,後兩臂高舉至肩,右手持一粉紅蓮花,左手持一串水晶念珠,跏趺坐於粉紅色花臺上,周身鮮花朵朵怒放。主尊上方繪文殊菩薩和五世達賴喇嘛,下方繪金剛手菩薩、綠度母。畫面構圖簡潔,色彩明亮。

四臂觀音又稱“六字觀音”,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幾乎成為藏人盡人持誦的咒語,是藏密大悲觀音主尊,代表大悲、大智、大樂,是密宗修行者必修法門,深受藏地僧俗崇奉。在眾多菩薩中,觀音以慈悲著稱,是位集諸佛慈悲為一身的菩薩。《大智度論》稱“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眾生苦”,這是對慈悲精神最生動的表達。此唐卡以多於十二種鮮明、充滿活力的色調錶現,可謂傾注藏民族對觀世音菩薩的尊崇和敬慕之心。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5455

漢藏18世紀 阿彌陀佛唐卡(棉布礦物顏料)

年代: 漢藏18世紀

尺寸: 44.5×65 cm.

此幅唐卡主尊為釋迦牟尼。全跏趺坐於中心蓮座上,主尊一面二臂,雙手腹前結禪定印託缽,兩弟子分侍主尊左右。畫面因歲月而造成些許斑駁,但色澤仍明亮鮮豔,紅、藍構成的主色調絢麗而不失雅緻,讓我們感受到莊重與高貴。唐卡繪畫者正是通過這樣的色彩構成讓觀者體悟宗教藝術所帶給人們的非凡魅力。此幅唐卡對於形象的描畫突出,人物的身長比例協調,主尊左下及右下的八尊供養菩薩姿態生動,眉目表情各異炯炯有神;所繪對象生動的表現突出了畫面的空間感。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5092

清中期 彩繪彌勒菩薩唐卡

年代: 清中期

尺寸: 72×55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3689

西藏18-19世紀 18世紀 棉布礦物顏料釋迦唐卡

年代: 西藏18-19世紀 18世紀

尺寸: 37.5×53.5 cm.

這幅唐卡不同於其他同類題材內容豐滿的畫風,畫面主題明確,內容簡單明瞭,人物僅居中的主尊釋迦牟尼和主尊蓮座下方兩個羅漢。主尊背後和頭部都有圓形背興,身後大片留白,主尊半身高度以下,才繪有群山背景,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構圖意識。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LOT 3677

唐卡釋迦摩尼像

形式: 清手繪本

材質: 1卷

尺寸: 40×63cm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綵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為藏族文化特有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宗教、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

本文由紀伯倫鄺小姐:jibolunk撰寫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題

這一年,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公司不僅保持了傳統板塊中的優勢地位,同時在拍賣門類方面也勇於創新和嘗試。得力於廣大藏家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實現了穩中求勝,眾多活躍的資深藏家直接參與競拍,保證了成交率,同時也出現了不小的驚喜。不少主題與特色專場競爭激烈,成交遠超預期,新買家積極參與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信心,促成了更多的中檔價位作品的成交。特別是古代書畫作為紀伯倫的優勢項目,許多重要稀缺的作品大都是領域中最資深的藏家直接參與。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大量新鮮血液注入,不斷為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和活力。

2018年,是紀伯倫國際成立的第九個年頭,佈局未來,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進步的藝術品拍賣業,紀伯倫始終堅持誠信、專業的經營理念,並且不斷尋求正規化、企業化的發展方向,力圖把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打造成國際藝術品交易的一流平臺。

紀伯倫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6日在英國正式成立,並宣佈將與法國知名藝術品拍賣公司布利索諾拍賣行聯合於3月21日在倫敦舉辦首場中國藝術品秋季拍賣會。2014年進入亞洲市場,在香港設立分部,成立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2015年舉行紀伯倫春季大型拍賣會,當時大陸委託深圳嘉利拍賣行徵集藏,2018年在中國大陸拿到拍賣牌照,成立紀伯倫拍賣集團深圳分公司,全面整合亞洲市場。

2018年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進軍亞洲香港的第四個年頭,經過各屆拍賣會的成功舉辦,既表明紀伯倫國際拍賣行已躋身並穩居香港拍賣市場陣營,也將推動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發展再上一個大臺階。2018年紀伯倫在大陸拿到拍賣牌照,成立紀伯倫拍賣集團深圳分公司,也將是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一個新的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