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市市長萬新恆:「點沙成金」 做強雲計算產業

寧夏中衛市市長萬新恆:“點沙成金” 做強雲計算產業

“打造雲計算產業鏈,西部欠發達地區也能‘點沙成金’、彎道超車,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屆“雲天大會”6日在寧夏中衛市成功舉辦,中衛市市長萬新恆接受人民網採訪時如是表示。

本次大會期間,國家信息中心“國信安全網絡安全創新應用基地”、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研究所”等4個雲計算科研和應用機構揭牌成立;國家電子政務雲數據中心體系西部節點建設多方協議等9個項目簽約,其中,西部控股數據中心與中國大腦綠色數據中心分別投資20億元和3.6億元,大規模安裝標準機櫃……中衛市的雲計算產業大幅擴容,在信息產業發展的快車道上持續暢行。

“大雲西移”“前店後廠”助力雲計算產業騰飛

目前,亞馬遜、美國ZT、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國移動、美團點評、奇虎360、美利雲等一批雲製造、雲服務、雲應用企業紛紛在中衛市開設雲計算“後廠”。業界人士驚呼,西部欠發達地區也能發展高成長性的朝陽產業!

信息產業為何鍾情於中衛市?萬新恆介紹說,中衛市利用雲計算龍頭聚集效應,將相關國際經驗引到中國來,成功為貧困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破題,經過6年的探索,走出一條中國式“大雲西移”的路子。

“大雲西移”最早的成功案例來自美國西部鳳凰城。20多年前,鳳凰城首先吸引了行業巨頭亞馬遜落戶,谷歌、臉譜、蘋果等企業也很快跟著入駐,這座昔日的農業小鎮也很快在世界雲計算產業中聲名鵲起,雲計算的這種跟隨效應引起我國西部城市中衛市的密切注意。

萬新恆表示,在中國,成功再造“大雲西移”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成本和政策的考量。以往許多人認為,西部地區沒有產業可以選擇,只能被動接受東部的汙染和高耗能產業轉移,但中衛市沒有這樣選擇,而是直接跳出來,抓住信息產業的浪潮,把信息產業直接植入到當地。現在,各大雲計算企業的“前店”即市場總部可放在骨幹城市,將所需的服務器等“後廠”服務佈局在西部地區,運營成本大幅下降。

中衛市就這樣創新了信息產業“前店後廠”的區域發展模式,在我國西部地區率先從雲計算產業鏈發展的過程中達到點上突破,並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據統計,目前中衛市已經吸引了北上廣等骨幹城市140多家企業和新增雲計算項目前來落戶。2013年至2017年的5個年度,中衛市每年財政收入以近2億元遞增,由17.08億元上升至24億元。2017年,雲計算產業帶動中衛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增加值增長45.1%,對GDP貢獻率達到12%。

變劣勢為優勢 “弱鳥先飛”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衛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具有有地質構造穩定、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但空氣質量好,空氣調節耗能少等多方面優勢,具備了建設世界一流雲計算基地的條件,西部雲基地蓄勢待發。但萬新恆認為,當地最大的優勢還在於當地幹部群眾具有“弱鳥先飛”的意識和“滴水穿石”的韌勁。當地對標世界上多個沙漠城市的發展經驗,自覺找準定位,大力發展雲計算產業的目標很快成為廣大幹部群眾的共識。

著名雲計算企業一向對選址條件極為苛刻,地質條件和網絡設施是首選指標。第三方機構的測試表明,中衛市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是“1.8乘以10的負16次方”,幾乎為零。近年來,中衛市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電信為例,現在“一跳”直接到北京、西安,光纖時延10毫秒左右,率先採用P95流量計費方式(用多少算多少)。

中衛市冬冷夏涼,冬季長達5個月,年平均氣溫8.8℃,降雨量少,空氣乾燥,以往被某些傳統產業視為劣勢的環境特點,如今反倒成了大力發展雲計算產業的良好資源。根據這種環境氣候特點,當地的數據企業在全國率先採用“全自然風冷”技術建設新一代雲數據中心,基本不用空調,將能耗降到業界的最低水平,PUE值做到了1.1(1.1度電中有1度用於計算存儲),遠低於目前國內的平均水平2.5(2.5度電中只有1度用於計算存儲)。

新技術的破題,有效降低數據中心的成本,助力數據企業提高盈利水平。當地政府還著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或合併審批事項,推行“先照後證”,取消所有市本級行政審批收費,實行告知承諾制。

力創軟硬環境兼優,引來亞馬遜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入駐,也證明了不靠邊不靠海的西部地區,一樣有機會進入世界信息產業的舞臺中央。萬新恆表示,中衛市將建設成投資成本最小、網絡成本最安全、網絡條件最好、產業生態最高、建設速度最快、運營成本最低的雲計算產業發展熱土,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雲計算生態鏈。(吳隆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