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是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精進》這本書確切的來講,是看第三遍了,之所以看那麼多遍,當然是因為這本書談到的很多點都讓我感觸很深,對於這本書的筆記,我決定每天寫一點,以便於更好的吸收。

01 過去、現在、將來

我們許多人,要麼停在過去,要麼期待未來,當發現兩者都有侷限的時候,就變成了享受現在。我們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時間的真諦,現在才是我們唯一能把握的。

然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未來,都只是時間長河中的一個部分,我們不可能把每個部分從生命中獨立出來。

過去的經驗造就了現在的自己,而現在的自己必將影響將來。

現在鏈接了過去和將來,這三種不同的視角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缺失了任何一個部分,我們都不會是今天的自己。

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境之下,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視角,去體驗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比如說工作中可以用未來視角,放眼未來,著手現在,而非工作時間可以用現在視角,適當享受生活,放鬆自己,與家人一起時可以用過去視角,一起回顧過去的美好時光。

精進,是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02 快工作、慢生活

我們總是在求快,我們學時間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不浪費一分一秒,但是結果卻變得越來越忙碌,最後在忙忙碌碌中迷失自己,不明白自己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

事實上,時間分快和慢,也分深和淺,最重要的其實是快慢深淺之間的平衡。

在工作上,我們要高效,絕不浪費一分一秒,做到高效,做出成績,然而在生活中,相比起高效來,更重要的其實是高質量,比如說與家人在一起時的高質量陪伴等等。

就像眼下閱讀《精進》,比起高效來,我更加願意細細品味每一個章點,將每個點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調動過去的經驗和體會,與作者的思想進行碰撞,在與作者互動的過程中,最終將其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高質量的閱讀或許不高效,但是這種低效其實是一種享受,享受在思想交流中產生的愉悅和快意。

精進,是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03 做長半衰期的事

長半衰期的事情是能夠積累,並對未來有幫助的事。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可惜並不是每件都讓你覺得有趣。

像學習一門語言,我們可能能夠認識到學一門新的語言對自己的將來有好處,而且這種學習能夠積累,從長遠來長講,必定能讓自己有更大的收益。

但是很多人就是寧願去逛逛街也不願意呆家裡學習。

這是因為逛街能夠產生一種當下的愉悅感,能夠馬上取悅自己,學習語言顯然不會在眼下讓你獲得這種愉悅感。

只是從長遠來看,逛街的樂趣在逛街結束的那一瞬間就結束了,不會對以後有任何的作用,而學習的作用卻是長遠的,是可以累積的。

比起強迫自己花時間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是感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長半衰期的事情,那怎麼辦呢?其實還可以進行興趣轉移。

例如我喜歡看小說,但看小說是短半衰期的事,於是我將看小說的興趣轉移到寫作,寫作就是一件長半衰期的事。

之前看小說經歷,使我能夠更加快速的閱讀,能夠寫出很好的故事,而這兩個從看小說中培養出來的技能,最後為寫作提供了養分。

只要有心,我們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短半衰期興趣,轉變為長半衰期的興趣,使之在日積月累中漸漸精進。

精進,是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04 打破思維框架

這一點其實跟《拆掉思維的牆》裡面講的水杯效應挺類似,我手裡有一個水杯,並不意味著我只能幹與水杯相關的事情。

這個水杯是給自己設下的一個框,我們用這個框把自己框住了,結果無法走向更廣闊的空間中去。

很多人做選擇都是基本自己有什麼,而不是基於自己想做什麼。

這就等於給自己人為的設置了障礙,我讀書時學的是房地產,難道我就一定要去幹與房地產相關的事嗎?我明明對房地產不感興趣呀,那我為什麼要被它框住呢?

我明明可以選擇其它自己想幹的事情,但是卻為了不浪費自己所學的專業,硬是要去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在其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就好像是明明已經有了沉沒成本,但是心裡還存在期待,於是便投入更多,結果產生了更多的沉沒成本,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精進,是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05 內職業生涯

為什麼許多的斜槓青年會在多個領域有成就呢?

我們在社群裡面有討論過“道”與“術”的問題,學習到了接近本質的時候,其實就是到了“道”的階段。

寫《學習之道》這本書的作者,曾經在國際象棋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過學習國際象棋摸索到了學習之道,即如何才能夠更好的學習。

後來他又學太極拳,在學太極拳的過程中,他將他所領悟的學習之道應用到新的領域,結果在太極拳領域又創造了佳績。

他發現學習之道是可以用在任何領域的學習上的,也就是說,他學任何東西,都可以學到頂尖。

採銅把職業生涯,分為外職業生涯和內職業生涯。

如果說我們從事的具體職業是外職業生涯,那麼學習或者是寫作等等就是我們的內職業生涯。

內職業生涯不受外職業生涯約束,可以獲得持續的發展。

也許就是因為內職業生涯的連續性,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他們可能經常換工作,但是職業能力確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

換句話說,他們內職業生涯中的“道”沒變,只不過是在外職業生涯中的“術”的應用方面有了變化而已。

精進,是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06 立即行動

人的固定思維常常會把困難給擴大,結果因為畏難情緒,使得事情一直沒辦法往前推進。

實際上很多事情做起來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難。

很多年前,我覺得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也不認為自己有寫作的能力。後來負責公司的公眾號,沒辦法,只好先嚐試著寫了一篇,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我寫的第一篇文章就讓我發現了寫作的秘訣。

當需要寫東西的時候,我就坐在電腦前開始敲字就行了,一個字一個字的敲,漸漸的成行、成段,最後成文。

為什麼要在沒寫之前就害怕自己寫不好,從而裹足不前呢?

寫得好還是寫不好,難道不應該是寫完以後再去判斷嗎?

大多數時候,在我寫完第一小段後,靈感和素材很自然的就會從腦海中冒出來,根本不必糾結和擔心。

我在邀請朋友進入螞蟻私塾快樂驛站時,很多朋友說,我還沒準備好加入呢,等我準備好了,我再找你。

面對這類同學,基本上我也不會再去找他了,因為我知道,他永遠不會做好準備,永遠也不可能加入。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你不可能準備好,事情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但是你必須要開始。

我從寫第一篇文章到現在也快有2年時間了,你要問我準備好了嗎?我說我還是沒準備好,但是我已經在做了。

沒準備好,不代表不可以開始。

在做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改善,才有可能進步,才有可能做到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