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VS阿里,誰將是智能世界建設的主導者?

“國慶節前,騰訊公佈了歷史上的第三次架構調整,成立了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宣告著騰訊正式進入了面向未來的戰場——建設智能世界。與此同時,其他互聯網及IT巨頭也紛紛瞄準了智能世界這一新市場。”


華為VS阿里,誰將是智能世界建設的主導者?

智能世界的別名很多,從互聯網的角度看,叫互聯網的下半場,即產業互聯網;從工業製造業的角度看,又叫工業物聯網;從不同行業看,又分別叫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零售等等。

雖然叫法很多,但是本質是類似的,都是運用雲計算、物聯網、AI、5G這些新興的ICT技術去解決傳統行業目前的痛點。

從IT行業來看,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各個場景都已經發生過眾多玩家的廝殺,活下來的玩家也都紛紛IPO去享受勝利的果實(存糧食過冬)。從CT行業來看,面對多年增量不增收,徒給互聯網企業做嫁衣的窘境,運營商也想找到再次騰飛的戰略機會點。

這時候,IT和CT兩家一合計,既然人與人的連接已經快到頭了,那我們就去做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吧。

與此同時,隨著雲計算、物聯網、AI等ICT技術日漸成熟,各個廠商都開始瞄準下一個萬億級市場——智能世界進行佈局。那麼目前在這塊做得不錯的國內企業有兩家,一個是阿里,一個是華為。

在以前,華為更偏向於做2B端的硬件產品,在CT領域,華為是做通信設備起家的,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通信設備市場佔有率都超過了一半。在IT領域,華為是給阿里等企業提供服務器存儲網絡數據中心這些底層的IT硬件設施的。

華為VS阿里,誰將是智能世界建設的主導者?

而阿里更偏向於做2C端的軟件應用,比如電商平臺、支付寶等等。

本來這兩家公司應該是各自當好各自領域的老大,井水不犯河水。然而隨著雙方都看到了未來智能世界的前景,都想成為智能世界裡的平臺級公司,拿到下一個萬億級市場的主導權,一場龍爭虎鬥就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在智能世界領域,雲計算就相當於人的大腦,物聯網就相當於人的軀幹,拿下了這兩塊,基本就拿下了智能世界的主導權。

下面將重點從物聯網和雲計算這兩個領域來對比華為和阿里在智能世界戰場上的佈局。

物聯網領域的佈局

首先是物聯網,我們從物聯網的三層架構: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來分別對比華為和阿里。

感知層

這一層主要通過傳感器、水電錶這些智能終端實時感知外界的物理信息,在這一層中最重要的當屬物聯網芯片,也正是這些芯片讓不會思考的物體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這方面華為做得很成熟,華為海思每年出貨大量的物聯網芯片,已經廣泛應用於智慧行業的建設中,例如:海康、大華的攝像頭裡面的芯片就是華為海思提供的。

但是芯片這一塊,一直是阿里這類互聯網企業的短板。阿里前不久成立的平頭哥芯片公司,就是要補上自己在這一塊的短板。

華為VS阿里,誰將是智能世界建設的主導者?

不過芯片研發需要像華為海思長達數十年的投入,短期內阿里想要出成果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收購已經相對成熟的芯片設計公司(阿里收購中天微電子,並將其併入平頭哥);第二,換賽道從另一個起跑線和別人競爭(比如研發量子芯片)。

網絡層

這一層的作用是傳輸感知層感知到的數據信息。現如今在物聯網網絡技術當中,當屬NB-IOT和LoRa這兩種技術應用最為廣泛。

華為VS阿里,誰將是智能世界建設的主導者?

兩者在應用上的區別在於,NB-IOT網絡需要向運營商租用,LoRa網絡可以由企業自己搭建。

其中NB-IOT由華為主導,華為佔據了NB-IOT 41%的專利。LoRa是外國提出的私網技術,國內主要是阿里、騰訊在主推。

接下來將從芯片、網絡、頻譜這幾個緯度對NB-IOT和LoRa進行比較。

芯片:目前LoRa芯片製造商只有美國的Semetch公司。君不見,前段時間的中興禁運事件,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把物聯網產業最核心的芯片交給一家美國公司是很危險的。而NB-IOT是3GPP定義的標準協議,全球主流的芯片廠商都能提供NB-IOT芯片模組,比如華為,高通,三星,中興等等。

網絡:NB-IOT是全球主流運營商支持的標準技術,全球已有沃達豐、德國電信、日本軟銀等近60家運營商部署了NB-IOT網絡,在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部署了近100萬個NB-IOT基站。

舉個實例,2017年韓國運營商SKT在韓國首爾建設了數萬個LoRa基站,但是覆蓋效果很差,室內幾乎接不到信號,這也導致了SKT在物聯網網絡的競爭中大大落後於另兩個支持NB-IOT的韓國運營商。

我們再看垂直行業客戶,LoRa的優勢在於行業客戶可以自行組網,前期建設性價比高。然而行業客戶向來不是通信行業專家,LoRa網絡還需要交給第三方維護,這使得部署LoRa網絡的客戶後期會付出高額的維護成本。

頻譜:LoRa工作在非授權頻段,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一頻段,這就會出現干擾導致通信質量下降。此外,LoRa基於Aloha機制,這種機制會導致大量無效的碰撞,發送接收效率先天就不如NB-IOT。

而NB-IOT基於授權頻段,受到法律保護,這就使得NB-IOT網絡的穩定性可靠性大大優於LoRa網絡。此外,NB-IOT是面向5G的物聯網技術,未來可以向5G演進,而LoRa則是私有協議,論演進遠不如NB-IOT。

打個比方,NB-IOT相當於未來物與物交流的手機,而LoRa則像是物與物交流的對講機。

總體而言,華為支持的NB-IOT技術會是將來主導的物聯網技術,阿里支持的LoRa只能在一些特定應用場景作為NB-IOT網絡的補充。

應用層

這一層主要是物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軟件。在這塊,華為和阿里都強調自己平臺生態的屬性,匯聚合作伙伴在自家的物聯網平臺上開發物聯網應用。

綜上所述,

在物聯網領域,華為相比於阿里優勢十分明顯。阿里正在奮力追趕華為,在物聯網的各個層次都進行了深度佈局。

雲計算領域的佈局

在雲計算層面,以下將從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三方面對比阿里和華為。

公有云

公有云即為多個客戶共享一個服務提供商提供的計算資源,客戶按照自己需要,通過租用的方式來獲取這些資源。

阿里公有云從09年就開始商用,如今已經佔據了國內公有云IaaS層市場近一半的市場份額。

華為公有云從17年開始正式商用,由於起步較晚,目前市場份額只能歸入其他一類,但是背靠華為的技術積累,華為雲的發展速度很快,用戶數和資源使用量雙雙實現了300%的增長。

私有云

私有云一般部署在企業的數據中心,由企業的內部人員管理,實力雄厚的政企客戶趨向於構建自家的私有云。

華為在私有云領域深耕多年,根據IDC報告,2017年華為拿下了中國政務雲市場、大數據市場、虛擬化市場、桌面雲市場等多項私有云領域的市場第一。而阿里也藉著公有云之勢,高調進入國內私有云市場。

混合雲

混合雲即為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在私有云部分保持那些相對隱私的數據,在公有云部分部署相對開放的運算。混合雲也是目前雲計算發展的趨勢。

華為憑藉自己在私有云的優勢,阿里憑藉自己在公有云的優勢,兩家在混合雲的戰場上競爭非常激烈。

在Cloud1.0時期,主要是互聯網企業上雲,他們的IT架構相對簡單,應用場景明確。阿里靠著電商出身,像亞馬遜一樣嗅到了未來的商機,佔據了Cloud1.0時代的先機。

如今,雲計算正在步入Cloud2.0時期,其核心特徵是傳統政府、大中型企業將成為上雲的主角,雲計算將是政企客戶重塑IT架構的最關鍵技術。

這一類大客戶IT架構很複雜,IT設備來自多個廠商,對應幾十上百種應用場景。當然這一塊市場也是整個雲計算當中最龐大的一塊蛋糕。而這就給了華為雲彎道超車的機會。

華為作為IT設備廠商,天生就是給大中型政企客戶提供IT硬件資源的,對各行各業客戶的IT架構非常清晰,對於如何幫助這些傳統企業上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優勢如下:

第一,華為私有云和公有云具有統一性,統一API幫助企業實現從私有云到混合雲的無縫對接;

第二,安全穩定是企業業務上雲最大的顧慮,而華為本身是做網絡起家的,這就保證了華為雲的網絡性能,保護數據安全的能力;

第三,華為雲具有很強的運維能力。

不難發現,阿里在雲計算方面優勢明顯,華為雲則處於追趕者的角色,通過上面對華為雲自身優勢的分析,我認為將來國內兩朵雲就是阿里雲和華為雲。

綜上所述,阿里在雲計算上具有先發優勢,華為在物聯網領域具有明顯優勢,這兩家又不約而同的選擇進入對方的優勢領域,試圖建立起智能世界的主導權、平臺權和生態圈。

這是一場從雲上打到地上的戰爭,這是一場軟件對硬件的戰爭,而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果,或許是2-3家大型公司成為智能世界的平臺級公司,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紛紛選擇大樹抱團,圍繞著某一家平臺級公司建設起自身的智能世界生態圈。

【科技雲報道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