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值不值得作为思考的材料?

动漫值不值得作为思考的材料?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北宋神宗年间,在东京汴梁城,有一位舞蹈艺人,名唤雷中庆。据当时流传下来的文人笔记中记载来推断,雷大使他跳得太棒了,不仅汴京城中难有其匹,恐怕全天下也没人是他的对手。

可是呢?当时的人们,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这跳舞,是女人的行当啊,你雷大昂藏一男儿,纵然跳到如此境界,却始终不是本色。譬如北宋诗坛鼎鼎有名的陈师道,就曾捎带过他一句,说: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这其中的道理,大抵文、诗、词都有不同的气质,韩愈的诗是以文为诗,苏轼的词是以诗为词,虽然都已经到了很高的段位,说起来还是和雷大使跳舞一样,不是当行本色。

看到没,人类自古而今,就是这样爱贴标签的:跳舞 → 女人的行当 → 男人跳 → 不像话

相似的:动漫 → 小孩子看的 → 大人看 → 不像话

曾经一度,就像是第二个逻辑链,我宿舍的人对我每天捧着电脑追番的行为感到不解,觉得不就是个动画片么,这么大人了至于么。

我当时听了啊,其实心里并无任何不适,甚至很理解他们。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别人这样想,其实也是有根据的。

就比方说,北宋的时候,在教坊跳舞为生的,大抵都是女子,所以一般人对舞者的概念,就是女人的行当。这是有生活基础的,并不怎么离谱。

动漫值不值得作为思考的材料?

动画,只是一个载体,就像是瓶子,圆的方的都能装水,能装水的肯定也能装酒。

相似的,说回动漫。在中国,一般不关注此道的成年人们,所经常见到的动漫是怎么样的呢?就我的体验,每年过年的时候,我被迫与小辈儿一起看《喜羊羊》、《熊出没》的时候,心里也是一样的不适,心想:怎么就这么幼稚呢?

在大多数不了解、不爱好动漫的普通人的生活中,他们看到动漫的方式,都是被动的,这个媒介往往是通过电视这个平台。而电视播放的动漫,受众极其明显精确,那就是:心智不成熟的幼儿。

当成年人们被动接受了许多低幼化的动画,他们心中对动画的印象,就会定格为低幼。而绝大多数的人,是没有必要去通过主动探寻动漫具体是如何的。

这就造成了认知程度上的矛盾。这个矛盾就导致了大家的困惑,为什么我看到了很多好东西,它们并不幼稚、很深刻,但为什么他人还是会这么觉得。

而第二个问题,动漫值不值得作为思考的材料。我觉得换个问法可能更清楚,即:动漫可不可以摆脱低幼化的标签,可不可以作为很多严肃命题的载体。

答案是肯定的,动画,只是一个载体,就像是瓶子,圆的方的都能装水,能装水的肯定也能装酒。

动漫之所以会低幼化,是因为他的特质,这个扯开来说又是一大篇了,在此不赘述,我只是想说明:因为动画的特质,它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更适合传达想象力丰富有趣的题材,在这方面它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但是这样粗暴把动画定位为低幼的,却是很不妥的。

就像是上面说的,韩愈以文为诗,苏轼以诗为词,都不是当行本色。但是这个不当行,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如果翻开文学史,我们会看到,晚唐宗风很多人都吸取了韩愈的养分,词体内容形式上的开拓之功,东坡也功莫大焉。

这些所谓的「离经叛道」,其实都是为这一样艺术形式,开拓了新的天地。

动漫,其实是一样的。

动漫值不值得作为思考的材料?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鲜活的例子,来做一个佐证。从八十年代日本德间书店的《天使之卵》、《攻壳机动队》,到九十年代的《EVA》、《回忆三部曲》、《未麻之部屋》……动漫这种艺术形式在表现的严肃命题这个方向上,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开拓。通过他们的开拓,我们甚至发现,动漫在这一方面其实有真人电影所没有的一些优势。

所以,我们可以说,动漫绝对是可以作为严肃命题的载体的。

但摆脱低幼化,我却觉得大可不必。

我们都曾有童年,童年就应该是幼稚的,充满乐趣的。既然动漫适合表达这些,那么把这些做好,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我们应怎么样来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呢?

我觉得,不必去强求别人的理解

怎样看一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公司的老板经常转发些朋友圈的谣言、爸妈老是看抗日剧、宿舍的同学喜欢看没水平的动作片……

为这些动气,那么这一辈子的气,怕是要受不完了。

这其实更多反映出了,我们的自我不够强大,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建议,哈哈一乐,该看你的看你的,该思考你的就思考。不同的过法,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人生像是在爬山,总有人落在你的后面,也总会遇见那些你的同路人。和后一种人做朋友, 对前一种人保持宽容。

动漫值不值得作为思考的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